吳浩亦長揖到地,“王師傅謬贊!”
直起身,向門外喊道,“叫管家、賬房過來一趟!”
轉向王進功,“有些事情,我想不大明白,請王師傅一塊兒參詳、參詳?!?p> “……是!”
不多時,管家李禮、賬房韓高都到了,楊奎也回報:徐家小娘子的事,一切安排妥當。
吳浩點點頭,將手一讓,“王師傅請坐!”
王進功雖有些局促,但還是坐下了,斜簽著身子,腰背挺直,雙手撫膝。
李、韓、楊三個,垂手侍立。
吳浩翹著腳,仰著臉,微微出神。
半響,“那個徐江,是啥時候做了咱們的佃客的?”
東人這個問題,答案不止一人曉得,但開口的,自然該是管家,“回大郎,是嘉定八年……十月的事情?!?p> 現(xiàn)在是嘉定十二年四月,即是說,不過三年半的時間,就背上了幾乎一輩子也還不清的債。
“過往三年,年景如何?”
這位大郎,又來明知故問了?
“呃,回大郎,大致都過得去,沒有什么大旱大澇?!?p> “這三年里,徐江有無生過什么大病,以致下不得地、無力耕種?”
“這……倒是沒有聽說?!?p> 吳浩看向王進功,王進功點點頭,意思是,過往三年,徐江確實沒生過什么大病。
“這我就不大明白了,”吳浩眉頭微皺,“五五分成,這個租額,雖然不低,但似乎也不算高的離譜,吳家佃的兩塊地,我算過賬的,繳租之后,余額……應該大致夠一家三口糊口的呀?”
頓一頓,“再者說了,徐家小娘子確實好針指,她的娘,自然亦擅此道,娘兒倆紡織漿洗針指,也可以補貼家用,何至于?”
說罷,目視諸人。
王、李、韓、楊面面相覷,心里都說,您一而再明知故問,到底所為何來?
但東主有問,不能不答,李禮輕輕咳嗽了一聲,“大郎,租額雖然是五五分成,但實際交租,是六四分成?!?p> 這個六四,自然是主六、佃四。
吳浩愕然,“為什么?”
東主明知故問,到底有何深意,不去理他了,反正,問啥答啥就是了:
“徐家的耕牛、農具,都是租咱們的,因此,規(guī)矩得再多收一成租?!?p> 呃……
“除此之外呢?”
意思是,還有什么要佃戶支出的使費嗎?
“除此之外,交租之時,還要收耗米。”
耗米?特么的俺以為只有官府才收耗米呢!
“多少?”
“呃,每石白米收耗米一斗?!?p> 好嘛,佃戶所得,又去了十分之一,相當于主佃分成比例,變成了六五、三五。
“還有嗎?”
“呃……”李禮看了王進功一眼,欲言又止。
“王師傅是自己人,有什么話,說!”
“回大郎,還有……夏、秋二稅?!?p> 什么?
吳浩是真糊涂了,“夏、秋二稅是正稅、地稅,不是田主自己繳嗎?佃戶,不是只繳丁稅就可以了嗎?”
你糊涂,我尷尬,李禮苦笑,“話雖這樣說,可是,可是……呃,主家也有主家的難處,這個,這個……”
面對這位扮癡裝傻的東主,真不知何以為詞?
但吳浩已經明白了:臺面上,夏、秋二稅雖該土地所有者繳納,但強橫的主家,也即所謂有“難處”的主家,往往逼迫佃戶代繳,而吳大郎,以其之為人,不必說,一定躋身有“難處”的主家之列的。
再加上前文提及的“上米”的花樣——
如此一層一層盤剝下來,一年辛苦,還能有多少落在佃戶自己手里?
三成都不到了罷?
怎能不欠租?怎能不向地主借貸?怎能不背上一輩子也還不清的債?
萬惡的地主階級!
“佃戶代繳二稅——若佃戶不干呢?”
李禮干笑一聲,“不好不干的,不然的話——”
“奪佃?”
“倒也不至于走到那一步,大郎給縣里打個招呼,不就……嘿嘿,縣尉就派弓手下來幫著催繳啦!”
???
弓手者,宋代地方部隊之一,歸縣尉統(tǒng)管,實際地位、作用,與吏役無異;“弓手”,名目而已,并不一定擅射箭。
夏、秋二稅本不該佃戶繳納,官府卻派吏役協(xié)助地主“催繳”?
吳浩以為,純粹賄賂起作用,“這,得花不少錢罷?劃算嗎?”
“知縣相公那里……嘿嘿,縣里那里,不用特意使錢的;弓手們那里……”李禮說著,看向楊奎。
楊奎賠笑,“請他們吃頓酒就好了,臨走的時候,再塞點茶水費,花不了幾個錢的?!?p> 嗯,看來,每次都是你這個狗腿子帶著弓手們橫沖直撞啊。
李禮繼續(xù)說道,“知縣相公也是職責所在,但凡涉及夏、秋二稅,都……上心的很?!?p> 吳浩明白了:
征收夏、秋二稅,是一個縣政府的最重要的職能,是否按時如數(shù)完稅,關乎知縣相公之考評前途,至于是田主自己繳納,還是佃戶繳納,根本不是知縣相公所在意的,而若論催繳的難度,自然是大戶難而小民易,加上同大戶平時處的好,到時候了,可不就柿子找軟的捏嗎?
真地主階級代言人啊。
不過,吳浩隱約記得,不是只有進了政事堂——宰相或副宰相才有資格被稱為“相公”嗎?咋的,一個知某某縣,也一口一個“相公”?
事實上,吳浩的記憶,只是宋朝早、中期的情形,到了南宋后期,名器泛濫,“相公”二字,早就不值錢了,是個官兒,就會被捧為“相公”。
“咱們收租,”吳浩慢吞吞的,“用大斗嗎?”
李禮尷尬更甚,逼迫佃戶代繳二稅,雖然蠻橫霸道,到底是半公開的,而用大斗收租,卻是地道的作弊,主家再強橫,也是不能公開的。
他又看了王進功一眼,其人正微微垂著眼皮——王師傅也尷尬呀!
但大郎目光炯炯,卻無任何尷尬之意,端的是:
只要俺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李禮硬著頭皮,囁嚅著說道,“這……大伙兒都這樣做,咱們也不好免俗的……”
“大多少?”
李禮、韓高、楊奎,心中齊齊哀嚎:祖宗欸,你到底想干啥呀?
“呃……咱們用的斗,是……一百十二合?!?p> 一合為十分之一升,即是說,佃戶所得,又去十分之一有奇。
“一斗多出來十二合?有整有零,啥意思?”
李、韓、楊三個,恨不得拿腳趾在地上摳出個三室一廳!
“嘿嘿,嘿嘿,”李禮干笑著,“這個,這個,太公、大郎,都是最體恤下人的,十二合,主家取十合,那個,那個,干仆取二合,這個,這個……”
哦,你們也有好處。
“一年之中,佃戶還有什么使費在咱們身上嗎?”
“呃,這個,這個……差不多了,差不多了……”
“差不多?”
“呃,這個,就再有,也不過是逢年過節(jié)或是……呃,太公或是大郎生辰,佃戶情愿獻納些自養(yǎng)的雞、鴨,或是捕撈的魚、鱉之類,以示……呃,孝敬。”
不消說,這絕不是什么“情愿”,更不是親友間的禮尚往來,而是地主巧立名目,對佃戶進行單向勒索。
“還有嗎?”
“沒有了——真沒有了?!?p> 地主對農民的剝削,以上之外,或者還有些零打碎敲的花樣,但正經的“規(guī)矩”——顯規(guī)則也好、潛規(guī)則也好,大致如上了。
通扯下來,佃戶一年辛苦所得,落到自己的手里,不過兩成上下。
這還是在好年景的情況下。
若遇上旱澇災害,或者別的什么變故,不就得或賣兒賣女?或淪為流民?甚或上吊自殺?
真正是萬惡的地主階級??!
原本,吳浩有個模模糊糊的概念:因為宋朝沒有發(fā)生黃巾、黃巢一類全國性的農民起義,所以,宋朝對農民的剝削,不如其他朝代之重,現(xiàn)在看來,難說的很?。?p> 吳浩又想起一事,“咱們也有隱田嗎?”
您有完沒完?!
李禮再看王進功一眼,面上表情,尷尬之外,還有一絲驚慌。
隱田雖不算什么秘密——沒有哪個大戶不隱田的,但是,這個事兒,不比逼佃戶代繳二稅和大斗收租,后者不論是半公開還是不公開,官府都是不管的,有時侯,如前所述,官府還會給予地主一定的協(xié)助;隱田可不同,真暴露了,官府欲不管而不可得。
“這個,這個,”李禮已額上見汗,“似乎,似乎,也不大好免俗的……”
“占了幾成?”
意思是,隱田在俺所有的田畝中,占幾成?
李禮看向韓高,兩個人的表情,都好像要哭出來似的,這時,只聽王進功重重的咳嗽了兩聲。
吳浩一笑,“得,再說罷!”
李、韓、楊三個,如蒙大赦,尤其是李禮,一口氣泄下來,腳都軟了。
都不明白大郎何以揣著明白裝糊涂,而且當著一個“客”的面這樣做?
事實上,“客”也不明白。
都以為大郎(大官人)必有深意,只是俺們一時猜不出來罷了。
事實上,確有“深意”,只是俺若不說,你們一輩子也猜不出來。
吳浩又擺出了那個姿態(tài):翹著腳,仰著頭,瞇著眼。
過了好一會兒,“欠租的佃戶有多少?我是說,占總戶數(shù)的幾成?”
“呃,大約……九成幾罷?”
“九成幾?初佃的算進去了嗎?”
“算進去了?!?p> 吳浩險些想啐一口:初佃就是剛開始佃租——第一次交租都未發(fā)生,何來欠租?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shù)佃戶——接近百分百,都欠租!
區(qū)別只在或多或少而已。
這個制度……真是不留余地啊。
剝削者不給被剝削者留余地,其實也即不給自己留余地,大伙兒抱在一起往下滾,愈滾愈快,最終,“砰”一聲,齊齊粉身碎骨。
不過一盞茶光景,吳浩已下定了決心。
他瞿然開目,“聽好了:通告所有佃戶,明日晚飯過后——酉初(下午五點)一刻吧,所有戶主齊聚莊前打谷場,我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