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井礦洞坍塌了。
林著明是等著日上三竿才知道這件事情。
但是這件事情其實早有預兆。
死了多少人不清楚,但是官府的人已經把銅井礦坑給封鎖了。
銅井鎮(zhèn)是軍機重鎮(zhèn),鎮(zhèn)守的主將乃是從一品武官,江寧將軍。
原先廢棄的銅井礦坑不管,現(xiàn)在仍然在開采的礦坑,便是江寧將軍駐軍鎮(zhèn)守。
不過江寧將軍手下兵馬,屬于皇帝親兵,并不被“兩江總督”轄制,二者屬于相互制衡關系。
但兩江總督是地方一品大員,南京城的“總督府”便是拆了好些原先南京紫禁城的東西建造而成,氣派非凡。
而江寧將軍并不參與政治,總體來說,權利不如兩江總督。
只是此時,兩江總督和江寧將軍同時將銅井礦坑封鎖,便可知事態(tài)嚴重了。
林著明遠遠的看著,只見烏壓壓的兵馬,八面旗子十分張揚。將銅井礦坑圍著,看不清楚里面到底是個什么狀態(tài)。
但也沒有不知好歹,掂不清輕重,非得往里面湊熱鬧。
把銅井礦坑圍著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不能讓銅礦給廢了,銅井鎮(zhèn)銅礦,不僅僅產銅,還有黃金。
這是朝廷的錢袋子。
原先南京寶泉局流鑄造流通天下之錢,大半都是靠著就是這銅礦內充足的銅礦,以當時的開發(fā)水平,可以源源不斷開采,起碼三五百年不成問題。
如今南京雖然不設寶泉局了,但銅礦依然要坐船運到四九城去,如今又旱情,運河之水可能要下降,若是再坍塌了銅礦,寶泉局無銅鑄錢,只怕真的要天下大亂了。
如今錢庸皇帝在位五十年了,已經垂垂老矣,隨時可能新皇登機,如此更替之時,最是不平穩(wěn)的時候。
因此兩江總督和江寧將軍,立即派兵封鎖此處,一是要盡快挖通銅井,恢復銅礦開采,二是要調明原因,哪怕是個假原因,也要能糊弄過去,起碼皇帝得相信不是。
不能事事沒個著落,沒個交代不是?
但這些不關林著明的事情,林著明關心的是,銅井礦坑的“聚寶盆”風水格局變了。
變成“養(yǎng)尸地”了,而且是“金錢落地”養(yǎng)尸地。
話說趙誠文給的法本里面便有記載養(yǎng)尸之法。
其中便有,以“五金之氣”,孕養(yǎng),鐵尸,銅尸,銀尸,金尸,以及飛僵,旱魃的法門。
便是需要這種廢棄礦洞一類“養(yǎng)尸地”,進行祭煉僵尸。
這讓林著明不禁有些猜測:“這么巧么?”
江寧龍王過境之時路過銅井,隨后便有礦洞坍塌,形成養(yǎng)尸絕地。
林著明匆匆回去,有些憂心忡忡。
不過路上行人依舊“行道遲遲”,看起來沒有什么影響。
林著明也隨之有些想過來了:“這事還用不著我頂著,我過好自己日子,有所防備就行了?!?p> 那里是鬼市所在,不知道昨夜有多少邪道妖人在那里擺攤,喪命在那,成了獻祭的貢品。
林著明回來跟著趙仲信說了此事,趙仲信直接道:“那僵尸再厲害,還能厲害得過千軍萬馬不成?”
林著明也是這么想的,讓那些建奴頭疼去吧。
隨后又跟著趙仲信合計著,買兩個大缸,備著點水用,雖然修成了溝渠,蓄水池,林著明內心依然惴惴不安。
別真的大旱,沒水喝了。
大缸還是貴的,是司馬缸砸光的那種大缸,淹死個把小孩不成問題的。
大缸在市集上要賣個五兩銀子,幾乎有人胸口高,要灌滿水,估計得拿桶打上百八十桶。
重也是極重的,也有個百八十斤。
林著明去買的時候,直接挑著兩個最大的,瓷器行的掌柜聽著林著明要將“門臉”買回去,當下笑開了花。
但這種大缸更多是地主買回去,放著田間,半埋著地里,上面有個蓋子,與人方便,收集肥水。
當然買回去裝水也是可以,只是不大實用,畢竟不是誰喝水都是開水的,拿瓢一舀,便咕嚕嚕咕嚕下肚。
這缸太大,水用不完,放陳了,喝了要拉肚子的。
但是如果放著田里,讓人蹲著就剛剛好,又扎實,又穩(wěn)當,又裝得多……
聽著林著明是“萬壽宮”的林法師,那掌柜的就更熱情了:“萬壽宮拜神靈驗,我家女兒如今十八九歲了,是個大姑娘了,卻還沒什么人提親,林法師,我去拜拜,能給我女兒找到一個好夫婿嗎?”
“心誠則靈。”林著明尷尬不失禮貌的微笑。
我們真君也保證不了你家女兒嫁出去啊,拜神又不是做生意……
那掌柜卻有興致,又問要燒多少香,捐多少功德,供奉多少燈油。
但林著明又不搞這一套,因此連連拒絕。
趙仲信忍不住道:“只要品行善良,總會遇見良人的,掌柜你催不得?!?p> “也許吧?!闭乒駠@道:“我那閨女,就是不喜歡出門,不然總該遇到一兩個瞎,哦不,對眼的?!?p> 林著明卻是看出各家煩惱各家愁,好在自己沒有這些煩形累神的牽連,不由得嘆息。
凡學道之人,必重情重義,而淺六親之緣。
林著明也算應了這句話。
趙仲信也算應了這句話。
大缸會被牛車拉到道館,送貨上門,不必林著明學著霸王抗鼎給抗回去,雖然也不一定抗得動。
但林著明好歹有機會看到瓷器行掌柜的女兒,好一個富貴面相,正所謂男生女相,富貴逼人,女生男相,事業(yè)有成。
瓷器行掌柜的女兒便是如此,想來未來肯定有一翻大作為,不必拘泥于男女之情。
順帶問了問瓷器行掌柜的姓氏,姓鄭,廣府人士,后到徽州做生意,后到景德鎮(zhèn),才開始做的瓷器生意。
那掌柜十分健談,又說原先在江西景德鎮(zhèn)也經常拜真君。
林著明想到趙誠文好像說的他們這一支,原先就是從景德鎮(zhèn)遷徙來的。
不由得多談了幾句,只是越談越投機,鄭掌柜的兩眼放光,看著林著明卻是十分滿意,三番四次試探林著明,自己女兒怎么怎么樣。
林著明也只得落荒而逃,被趙仲信笑了一路,倒是有些許快活,將這幾日的煩悶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