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機甲37號創(chuàng)世記

第十五章 希望之城

  某種意義上說,張深是占了大便宜的,因為他沒有身體。

  錯了,應該說AI智能機器人沒有生命。

  你知道,一架飛船或者一臺小型維修機器人,制造并不是太難,難的是維生系統(tǒng)。

  如果此時,張深還有同伴,那么第一個要做的就是維生系統(tǒng),而不是這么不著調的,不管不顧的爆這爆那了。

  現(xiàn)在的飛船和機器人,你根本不用考慮他的吃喝拉撒,甚至不用考慮艙室的空氣密封。

  真空環(huán)境腫么啦?俺們還不會生銹呢!咳咳,都是能量超合金制造的,本身就沒有生銹那個功能。

  有點兒諷刺的確實有一樣,神州因為石墨而不能進入,而機器人和各種機械,卻大多采用銅加石墨塊作為潤滑機件。

  你說同樣是碳,差別咋就這么大涅?

  倒是植物太空溫室,會耗費更多的超合金,和合成材料了,單只密封這一項,就多了兩倍還多的消耗。

  它都得用合成材料??!那些個能量,夠小飛船跑好幾趟了。

  所以,在環(huán)形山體內部,建造永固基地,其實是更利于密封,保溫,和種植的。

  還有一樣,在山體內部是更加有利于防護的。

  宇宙之中并不是真的那么空曠,這個很好解釋,只要晚上抬頭看看月亮就知道了。

  那么多隕石坑,看著都嚇人吧?

  再說,也可能有外星人呢?地球上,一直到大戰(zhàn)爆發(fā),對于外星人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明,雖然很早就確認了,ufo的存在,但是那大概率,相當于放了一個彩虹屁。

  我告訴你有,但是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蛘撸腋嬖V你我追了半天,可是沒追上啊!

  所以,建設四臺防護工事,建設四架主炮,完全是必要的,也暫時夠用了。小于百米的隕石,經(jīng)不住兩炮。

  即便,天37機甲打開防護罩,也經(jīng)不住三炮,第四炮也就成了煙花了。

  至于再大的隕石,也只能以后再考慮了,等到以后某一天,星系內遍布了量子衛(wèi)星,哪怕一只蒼蠅都可以監(jiān)控了。

  還怕啥大隕石小行星,那就早發(fā)現(xiàn),早消滅了。

  時間就這么不停的過去,張深每次冥想結束,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那一張,或者幾張,太空溫室的照片。

  仿佛,那一抹不斷加深的綠色,就是他的全部了,他愿意為了它不停的奔波,也愿意就這么孤獨的活著……

  時間不會停止,當然,如果有誰真的暫停過時間,那咱們也不會知道。

  三年半以后,嗯,是神州年,以后不再贅述。

  張深駕駛天37終于到達了柯伊伯帶,選擇了一個直徑接近一千五百公里的小行星,這里礦產(chǎn)充足,還有水冰,正是適合的基地位置。

  不用再去其他行星采集資源,水冰電解以后也可以獲得足夠的燃料,這次有機甲幫忙,基地也肉眼可見的建設起來。

  而此時的二號衛(wèi)星和一號衛(wèi)星基地,經(jīng)過三年的建設,也終于初具規(guī)模。早就開始爆主力戰(zhàn)艦了。

  一號衛(wèi)星的山體基地終于完成,整體分成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當然是生產(chǎn)加工基地,依然是以生產(chǎn)芯片和智腦為主,芯片車間雖然占地只有三千平米,但是卻配備了一個十萬平米的,礦產(chǎn)資源精煉合成中心。

  以及一座配套中型金屬加工中心,能達到每天三千超級芯片,和配套設備的產(chǎn)能。

  繼前次制造一萬七千多臺各類機器人和機械以后,現(xiàn)在已經(jīng)轉產(chǎn)兩類主腦,一種作為量子通信衛(wèi)星的主腦,另一種卻是行星級主力戰(zhàn)艦的主腦和配套電控系統(tǒng)。

  第二部分,是燃料儲存?zhèn)}庫,儲存著大量核燃料資源,現(xiàn)在每天都有兩架次,小型采集飛船完成送貨任務。

  同時其內設置,備用儲能核動力電池生產(chǎn)中心,以供給一號衛(wèi)星消耗。

  順帶提一下,這些核燃料,是存儲在標準燃料箱之中的,所有的大型機器人,運輸車輛,飛船都是通用的,只是連接的數(shù)量不同罷了。

  只有像是小型維修機器人和加工模塊,是采用的動力電池驅動,加裝電池板輔助的。

  第三部分,卻是軍事基地,和前兩個基地全部設置在山體內部不同,這里采用半開放式結構,一半機庫、維修車間和武器加工組裝中心,掩藏在山體內部,并且分別在山體背部,設置了兩個備用出入口。

  外面的部分,卻是一個總長二十公里,寬五公里的巨大停機坪。

  這里現(xiàn)在正停放著,行星級主力戰(zhàn)艦一千五百架。次級戰(zhàn)艦五百架。

  行星級主力戰(zhàn)艦,是太空探索移民戰(zhàn)艦,攜帶的,除機甲之外的主力戰(zhàn)艦,全長六十米,寬二十二米,高十米。

  因為只在太空中執(zhí)行戰(zhàn)斗任務,所以并不太考慮外形的空氣動力結構,整個戰(zhàn)艦像是一個展開的折扇,除了一門高能粒子主炮和兩門激光副炮以外,另外還有一門,每分鐘一千發(fā)的電磁炮,口徑雖然只有五十毫米,可其動能足以在太空中爆發(fā)強大的破壞力。

  只不過,此時電磁炮的位置卻被一只展開后長二十米的機械手代替。以便攔截張深送過來的“大冰塊”之用。

  停機坪每隔一公里,設置地基高能粒子主炮一門,激光副炮兩門作為補充。

  臨近山體的部分,建設有一座高達百米的指揮中心。引導飛船起降,并作為通信指揮中心使用。

  其地下主控室,建造有一個由千枚超級芯片陣列,組合而成的主腦。

  第四部分,就是太空溫室了,此時的太空溫室,應該叫做太空種植中心,陸生植物集中在山體內部,是兩座高五十米,面積達到一平方公里的大型設施。

  現(xiàn)在一邊種植糧食作物,另一邊卻是草地和樹木。

  山體之外,一直到原來的第一座太空溫室之間的五公里范圍內,則建設了兩排共一百座池塘,分兩邊淡水和海水,繁殖不同的藻類植物。

  依然是三米深的半地下結構,每座只有五十米長寬,卻是消耗了大量的合成材料,不過這些已經(jīng)不用再增加了,足夠將來向神州投放使用。

  最后一部分,卻是在環(huán)形山內的另外半邊,是一座巨大的太陽能發(fā)電廠,裝機容量五十萬伏,足夠基地的常規(guī)使用,還能夠給眾多儲能核動力電池充電。

  這里就像是環(huán)形山中的一座,太空城市。

  張深給他的名字是,“希望之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