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生活

都是往事

第三章

都是往事 難產不慘 1129 2022-02-09 08:47:23

  其實在有電視之前,我們了解外面的世界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電影。那時候的電影有專門的電影放映員,通常都是趕集日會有電影院專門放映,然后就是誰家紅白喜事想要熱鬧一下,就請幾場露天電影招待親朋好友。電影院看電影是需要門票的,那種奢侈的事情我們是享受不起的,所以看露天的電影就成了十里八村大人孩子都喜聞樂見的事情。

  只要誰家當晚要放電影的事情一傳播,大人們就會囑咐孩子們早點燒火做飯,然后自己也早點收工。一家人吃完飯收拾妥當就端起小板凳直奔主人家。現(xiàn)在的宴請一般都是非請不入,但在那個民風淳樸的小地方,看電影的人越多越熱鬧,主人也根本不會在意這些繁文縟節(jié),甚至不趕禮而上桌吃飯也不會被趕走。當然,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那么不禮貌,尤其是父母覺得我們家窮更應守禮。就算是一溝之隔的奶奶家,不是真心邀請我們,我們也不能去吃東西。加上農村的傳統(tǒng)陋習始終覺得男孩子才能繼承那幾畝薄地,我和姐姐都是女孩子總歸要嫁出去的,奶奶也不是很喜歡我們。所以我們和奶奶家的關系都是淡淡的,我也很少感受到那種濃濃的奶孫情。爺爺比奶奶明事理些,爺爺識字又曾是隊長,對于讀書是贊成的。所以我小時候只要發(fā)獎狀被爺爺看到了,通常都會給我發(fā)零花錢,有時候是一塊錢,有時候是兩塊錢。

  父母因貧而敏感,也因貧而有志,雖然我的小伙些家里都是三個以上的孩子,但我們家就沒有超生的孩子。一來父母覺得壓力太大,二來萬一又是女孩子且不是閑話更多?三來母親身體偏弱,父親常年在外,誰來照顧這一家婦孺?所以我一直都是父母口中的“幺兒”“幺女”,到現(xiàn)在父母親喊我都是如此呼我。父母一直告訴我和姐姐,只要能讀書,就會一直供我們上學,他們吃了沒文化的虧,不能讓我們重蹈覆轍?,F(xiàn)在想想,他們真的做到了。

  電影開始前,遇喜事的主人家一般都會講兩句好聽的,給孩子們發(fā)點好吃的,把氣氛搞起來。遇喪事的主人家一般都是由主持人安排大家坐好維持好秩序就開始了,畢竟氣氛太鬧不符合場景。孩子們只要看見放映員在找桌子安裝設備了,就大致目測得到哪個地方是最佳位置,于是一群孩子一溜煙全部擺好了小板凳,像訓練過的一樣。我往往都是滿懷期待的去,瞌睡連天的回,而且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父親背上回家的,至今還記得父親背著我走上坡路時關節(jié)發(fā)出的聲音,沉穩(wěn)而有節(jié)奏。而大人們通常都會等孩子們安頓好了隨便找個位置能看就行,若遇到街坊鄰居,還可以邊看電影邊聊天,時間過的很快。

  有些婦女,還在看電影的時候拿上自己的鞋底板兒或毛線針,邊看電影邊納鞋底或打毛衣。我一直覺得她們是真正的大神,忽明忽暗的弱光里,居然看得到針腳,還不會近視。我記得我問過母親,她們是如何看針腳的,母親說哪需要看啊,感覺對了就行。也是,那個時候的已婚婦女,除了通常意義上的家務活,額外的功能就是必須會針線,針線好的女子通常媒婆都會濃墨重彩介紹一番,因為婚后一家老小的鞋墊、布鞋、毛衣等全靠她了。所以日積月累練就出來的手感,敞亮與否真的不重要了。

  但我一點也不會針線活?,F(xiàn)在想想要是當初沒有讀書考上大學走出大山,按照當?shù)氐臉藴?,我是不是很難嫁得好?甚至嫁不出去?多年后我姐還曾打趣過我,說我要是留在當?shù)氐脑?,肯定讓父母覺得倒貼婆家,因為不會針線還脾氣壞。幸好,幸好,看來老天也是公平的,讓我不會針線會讀書,有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感覺。

  不會針線活這件事,我總結了一下,一是我們家務活太多沒時間,二是母親覺得識文斷字比較有面子,加上我們不好學,也就難得教了,只讓我們專心讀書即可。姐姐也只學會了打毛衣(還是在生了孩子以后),別的針線活照樣不會。母親眼看一身技藝就要后繼無人了,只好不厭其煩的和街坊鄰居切磋。尤其是過年休息的時候,總是一大堆的婆婆媽媽們到我們家院壩排排坐,有納鞋底的,有繡花的,有打毛衣的,還有做衣服的,完全是一派熱鬧的技藝比拼場景。我一直覺得那個時候的母親是自信的發(fā)光體,也由內而外散發(fā)著溫柔和能干,那是她喜歡的陣地,也是她喜歡的比拼,可能就是現(xiàn)在俗稱的“職業(yè)美”吧!

  有一個針線活兒好的母親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我和姐姐還有父親總有穿不完的新布鞋,新毛衣成本高點,但是只要經(jīng)濟允許又有新款式,我和姐姐一定是第一批模特兒,感覺特別棒!因為下雨天不能穿布鞋,母親又學會了買塑料鞋底再縫上樣式的手藝,后來又通過改良毛拖鞋升級了很多新版本。至今我和姐姐家的鞋柜全是母親手工縫制的毛拖鞋,況且她每年還在遞增,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款式。

  我小時候覺得自己身上的每一次新鞋子新衣服都是精品,直到我和姐姐的孩子出世,我才發(fā)現(xiàn),母親在材料成本不受限的情況下做的那些嬰兒衣服鞋襪才是真正的精品。小孩子從頭到腳,帽子衣褲鞋襪,各種顏色各種織法各種搭配,一個字,“絕”!而且是知我們懷孕就開始不停地織啊織,逢啊逢,我們都根本都不用建議,當然我們也不能建議,反正啥也不會。

  自從家里有了黑白電視以后,感覺大伙兒湊在一起聊天的內容又豐富了許多,特別是某個電視劇里的劇情討論,那簡直是看劇一小時,討論一整天。尤其是已婚婦女有點喜歡發(fā)揮不著邊際的想象,對那種惡婆婆終將妥協(xié),受氣媳婦一雪前恥的事情簡直是滔滔不絕。代入感太強了,有時候甚至會由討論升級為爭論,無非是各自的處境不同罷了,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還是導演說了算,繼續(xù)看劇。所以我至今不太習慣陪父母看劇,我喜歡安靜的看,細細的品,不喜歡代入討論,加上現(xiàn)在父母看的劇不是打鬼子就是婆媳苦情戲,我實在陪伴不了。好不容易說動他倆到電影院看喜劇,結果中途就說空氣太悶受不了,還說沒有之前的《林海雪原》好看,我算是弄明白了,他們很多意識可能還活在過去的。

  黑白電視沒有流行多久,街上就出現(xiàn)了彩色電視。于是有錢的人家又開始買彩電了,我們家直到我上高中才換的彩電,屬于村里的平均水平。為了吸引那些沒有彩電又想看彩電還想不看廣告只看劇情的人,街上誕生了新的消遣娛樂場所——錄像廳。最開始播放的都是港劇,還是那種DVD或者VCD播放形式。我跟著母親趕集日賣菜時,溜進去觀摩過。前面十多分鐘的播放一般都是招攬生意的,人們可以隨便進出,等位置坐的差不多滿了,就開始收錢了。這時不買票的人就灰溜溜出去,包括像我這樣看稀奇的小孩子。

  后來上初中以后,錄像廳就成了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地方,有的同學經(jīng)不住誘惑把生活費都花在了錄像廳和臺球室之類的娛樂場所,成績自然慘不忍睹。慢慢的家長就不給生活費了,有的同學在輟學以后也就養(yǎng)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過早接觸娛樂場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在該學習的年齡不認真學習,該享受的時候只能繼續(xù)受累??墒牵绻腥水敵醺嬖V他們可能面臨的結果,或者直接強硬一點的方式,是不是后來可以不一樣?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教育的缺位和越位都是不可取的。其實很多同學剛開始都是踏實努力的孩子,好奇心的驅使,同伴的勸說,場所的誘惑,讓他們與學習背道而馳,由此斷送了大學夢。

  不是說讀大學就一定好,而是覺得可惜了。人世間沒機會是空悲切,但不珍惜是長遺憾。當他們學著大人模樣張狂時,那稚氣未脫的臉龐是否還想得起父母勞作的辛苦?當了父母以后,有沒有因為自己的過去而提醒子女不要重蹈覆轍?經(jīng)歷生活的磨難后有沒有后悔當初的一時迷失?那種“我本可以”的感嘆在夜深人靜時有沒有響起過?我真心的希望他們神經(jīng)大條一點,只往前看,沒有這些黯然神傷的情節(ji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