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峴相信母親的手機里仍然保存著他踢球的第一個視頻,那時他只有三歲,穿著父親送給他的兒童節(jié)禮物——嶄新童版中國國家隊隊服,正在家門前的空地上踢足球,當時畢峴的家還在燕趙大地的襄都市。
在畢峴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父親就堅信兒子有踢足球的天賦,他還記得一個下午家人一起吃飯,那時的畢峴要靠人扶著才能站得穩(wěn),他看到廚房的地板上有一個空罐子就步履不穩(wěn)、搖搖晃晃地沖了過去,一腳把罐子踢了起來。父親真嚇壞了,這樣踢是容易挫傷趾骨的,但是當把小畢峴抱起來的時候,父親卻忍不住笑了。
畢峴還有著相當好的平衡能力,在他大概兩歲半的時候,有一次全家從一家飯館里走出來,小畢峴面對著父母,踮著腳尖站在那里,隨后又用腳后跟做了一個漂亮的轉身。飯館里有一個人一定是在里面看到了這一幕,他立即跑了出來,問這個孩子多大了,父親回答了他,這個人說他是體院老師,像小畢峴這樣的年紀,能夠這么好地平衡自己是很令人吃驚的。
童年的畢峴總是想玩球,跑呀,踢呀,橫沖直撞,他總是在傾聽,好像很樂于學習。在三歲半的時候,每當父親把足球滾到小畢峴面前,他就會馬上用腳踩住,讓它停下來,然后后撤一步,身體一聳,再把球踢回給父親。
但是小畢峴一直很瘦弱,不論小時候吃多少東西也不會有什么變化。在剛開始踢足球的時候,場上的他看起來格外瘦小,因為在家附近拐角處的體育公園里,小畢峴不是和父親以及他的朋友們一起踢球,就是和那些年紀比小畢峴大一倍的男孩子一起踢球。小畢峴不知道是因為自己踢得不錯,還是因為每次他們在無意中撞了自己,他都不介意接著再踢。反正,這些大男孩常常在放學后到家門口來找他:“阿姨,畢峴能去踢球嗎?”
小畢峴的許多時間都是在體育公園里度過的,但是他一開始是在附近花園里的草坪上偷偷踢球,可這么做實在是糟?;ㄆ?,被父親發(fā)現一次后挨了打就再也沒去過,從那以后在父親下班之后就一起去體育公園,那里有免費的球場,如果足球場被其他人占據了,他們就會在旁邊沒人的籃球場練球,而且是連續(xù)練上幾個小時,直到天黑得看不見了。
至今,畢峴幾乎所有的發(fā)力技巧都是二十年前父親在公園里教給他的,即使父親有時嚴苛的簡直讓小畢峴發(fā)瘋,但是這一切也正是小畢峴想要做的,幸運的是,父親愿意陪著小畢峴進行這樣的訓練。
畢峴父親是一名工程師,他的公司參加了每年的市區(qū)企業(yè)聯賽,父親就是這個球隊的一名隊員,小畢峴經常去看他踢球。他踢的是中鋒的位置,踢球風格和魯能名宿李金羽一樣,不過比他更勇猛一些,雖然他經常越位。小畢峴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越位是如何判罰的,但是至今也不知道父親是否真正了解越位的規(guī)則。畢峴喜歡看著他,能看出踢球對于他有多么重要。當父親告訴小畢峴,他打算停止自己的常規(guī)訓練,集中精力來訓練小畢峴時,畢峴深深地知道那樣的犧牲對于他意味著什么,雖然父親從不認為那是一種犧牲。
畢峴七歲的時候,父親每周三的晚上帶他開始參加公司球隊的訓練。畢峴清楚地記得那塊足球場,從家出發(fā)開車需要10分鐘,沿途兩邊是一排排低矮獨棟的大街,駛過白色的大鐵門,路過一個企業(yè)園區(qū),開進第二個停車場,就正好到訓練場的旁邊了。足球場是由人造草坪鋪成的,有正規(guī)的門柱和球門網,還有一個園區(qū)餐館,在里面的二樓可以俯瞰整個球場。離這個球場稍遠的地方,還有兩三個其他球類場地,主席臺是留在杯賽和特殊場合時才用的。那個球場周圍有低矮的鐵絲圍墻,還有兩個休息區(qū)。在小畢峴看來,那里就像是世界最大的體育場。
畢峴是在那里開始練習腳法的,當所有人都下場,坐在休息區(qū)時,小畢峴站在小禁區(qū)的邊線上,朝球門的邊角搓出一個又一個的弧線球。每當他踢中了就能從父親那里得到額外的零花錢,而且更重要的是父親會輕拍他的肩膀表示贊許。等球隊訓練快結束時,他們會讓小畢峴加入到他們五人制的小場比賽中。在那里跟他們踢球讓小畢峴很興奮,他們都是大人,但小畢峴竭盡所能地跟他們拼搶,如果被撞倒了,父親總是喝令小畢峴站起來繼續(xù)踢,他告誡兒子必須去面對球場上時常發(fā)生的粗暴侵犯。
小畢峴很幸運,他的第一所學校東大街小學有足球隊,教練麥吉先生是一個南方人,對足球充滿熱情而且對磨練腳下技術很癡迷,脾氣也很易怒,尤其是他的課程被數學老師霸占以后,甚至會摔杯子、扔東西,小球員都有點懼怕他但也喜歡他,雖然訓練總是斷斷續(xù)續(xù),但是要知道正是麥吉教練的努力,襄都市才有了第一支小學足球隊。畢峴的父母知道兒子有多么喜歡足球,如果小畢峴有可能參加比賽,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幫助實現。不論是踢球還是受訓,小畢峴都有機會。只要是足球或任何關于足球的事兒,都會有小畢峴的存在。
母親并不是那樣狂熱于足球,她干的是印刷業(yè)生意,很長一段時間都遠離家,住在其他城市的工廠宿舍里。因為不常見面,所以小畢峴很喜歡有母親在場,而且在談論比賽和他的表現時,母親總是比父親顯得更和藹可親。
小畢峴的童年不算完美無缺但是也不需要再奢求什么了,他也沒有奢求。只是日復一日一切都很順心的時候,藍馳青訓俱樂部來了,接管了畢峴的生活。
七歲時,小畢峴滿身污漬地在公園里踢球,一個年輕小伙子敲響畢峴家的前門詢問小畢峴的情況,他是當地一家青訓俱樂部負責招生的主管,注意到了小畢峴在體育公園樂此不疲地訓練,原本可以參加入隊考試,通過了不收培訓費用,但是上門特地通知小畢峴可以免試直接進球隊接受訓練。這個消息讓小畢峴歡呼雀躍,因為學校的球隊訓練時間越來越少了,麥吉教練也請假越來越多,終于有地方讓小畢峴踢個夠了。
這個人不僅負責招生,還是球隊教練,他叫吳德安,身高約有一米九,聲音洪亮,氣質彪悍。他有點像當兵的,非常嚴厲,不管隊員年紀多小,如果踢得不好,不論是在比賽中還是在訓練中,他都會說罵著粗口指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表揚。吳德安對人很誠懇,他絕不是那種在自己的孩子比賽時站在場外尖叫的父親。雖然他也有父親的溫情,他自己的兒子也在這個球隊踢球,但吳德安就像所有小隊員的父親,而且他一直有著要創(chuàng)建一支職業(yè)球隊的夢想。
吳德安把每件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條,雖然只是每周訓練兩次,但是吳德安都會確保小球員們得到需要的訓練保障,訓練的一條重要規(guī)定是,如果誰在那個星期訓練時沒有出現,那周末就不要踢球了,就這么簡單。這個好習慣一直伴隨著畢峴,從不缺席訓練并且準時到場。吳德安還會組織藍馳少年隊到京津冀各地打比賽,實戰(zhàn)經驗讓孩子們成長很快,有時一些重要比賽,他會堅持讓小畢峴這些八九歲的孩子穿上襯衣,打上領帶。吳德安總能以正確的方式處理各種事務。
在這么多孩子中,有些天才球員在球隊中愛出風頭,但這在藍馳隊中是不允許的,任何的炫耀只會被剔除出去,這就是這支球隊的作風。不久以后,球隊開始以大比分壓倒性優(yōu)勢在比賽中獲勝,在場的人們都可以看到這些孩子們身上與眾不同的地方。職業(yè)俱樂部也開始關注藍馳的球員,但吳德安以及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們年紀還小,不需要加入俱樂部,小畢峴也知道自己還沒準備好要加入俱樂部。這批孩子都堅守在藍馳少年隊。
小畢峴還在這里學會了如何面對不碰球的日子。因為畢峴比隊中大部分的人都要矮小,常常被撞倒。大部分時候父親都會向畢峴鼓掌示意,告訴他應該勇敢地站起來繼續(xù)踢,就像當年和父親同事一起踢球時那樣。在十歲的時候,小畢峴因為受傷停訓了一段時間。很多孩子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不停地跑啊、跳啊,尤其是在堅硬的球場上,使得膝蓋、小腿和腳踝都酸痛不已。而畢峴則痛在腳后跟,開始時像針扎一樣疼,后來訓練時和訓練后都會很疼。畢峴試著在鞋里放了一些塑料泡沫,但最后疼痛讓他不得不完全中斷訓練。畢峴不能踢球了,不能參加訓練了,甚至連在公園里踢一下都不行。那是漫長的五個星期,而且從某種程度上,畢峴從未忘記那段時光。只能看球不能踢球的感覺會讓畢峴夜不能寐。
在藍馳少年隊的那段時間對于孩子們都是美好的,不僅僅是對于小球員,他們的家人也參與進來,不論是洗球衣,還是長途出行帶孩子們出去或是募集資金。這支球隊維持了六年,同時也意味著大家的家人在這六年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
然而那時私人青訓在國內存活的概率很小,足球大環(huán)境太差,足球產業(yè)泡沫破滅,盡管吳德安盡了最大力量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但收入和支出仍然嚴重失調,隨著投資人一個個逐漸撤出,吳德安也無能為力關閉了藍馳俱樂部,而這個時候正是小畢峴升初中的節(jié)骨眼,父母已經決定提前讓他退出藍馳了。
盡管小畢峴很不情愿,他也不知道藍馳就要倒閉的狀況,但是吳德安仍然在小畢峴離開前滿臉笑容地交談、合影,這個大個子教練沒有了往日的嚴厲,取而代之的是鄰家大哥的溫暖,他輕輕捏著小畢峴的臉蛋。
“只要你不離開足球,足球就不會離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