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Seven Days in Shanghai》
回到爺爺家之后,林軒第一時間就把消息告訴了遠(yuǎn)在米國的劉芯薇。
他媽媽知道自己兒子再一次錯失金雞獎后,臨時取消了一個商業(yè)談判,從紐約飛回了帝都。
回國第二天,劉芯薇非常罕見的和林軒爺爺起了爭執(zhí)。
要知道,劉家是非常重視傳統(tǒng)教育的;她雖然在米國出生,但卻是讀著弟子規(guī)、孝經(jīng)、朱子治家格言長大的。
所以,劉芯薇來到華國后,在尊敬長輩、孝順父母這些方面,一直做得很不錯。
兒媳婦和公公起爭執(zhí),不是因?yàn)槔瞎?,就是因?yàn)楹⒆印:茱@然,林軒就是引起二人爭執(zhí)的主要原因。
事情是這樣的:林家老爺子和百花獎的主辦單位《大眾電影》雜志社有很深的淵源;甚至,“百花獎”這個名字,都是他于1961年提出來的。
劉芯薇作為兒媳,對這些事情自然很清楚。她在米國聽說自己兒子再次與金雞獎失之交臂后,總覺得林軒受委屈了。
情急之下,她就打起了百花獎的主意。
1995年,百花獎還沒有“提名”這個說法。與之相類似的,是“候選人”。二者的區(qū)別是,提名一般也就幾個,而候選人多達(dá)十幾個,甚至二十多個。
就拿1995年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來說,候選人多達(dá)二十四人。候選人的名字和所出演的電影都印在百花獎的選票上,而選票是隨《大眾電影》每年第5、6期附送的。
劉芯薇所希望的,是讓林軒的名字,在明年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的候選名單里處于首位。她堅持認(rèn)為,這樣有利于自己兒子拿獎。
林家老爺子對她這個想法嗤之以鼻。他覺得,名字如何排序,根本影響不了最后的獲獎結(jié)果。而且,他也不愿意揠苗助長。
二者的立場和想法,林軒都能理解。畢竟,兩人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很明顯,自己媽媽以為百花獎和米國的頒獎季一樣,是可以公關(guān)的。
這事涉及到家庭和諧的問題,林軒只能站到他爺爺這一邊。
1995年10月28日,林軒又一次來到了米國。與以往不同的是,他這次完全是臨時起意,來這里哄媽媽了。
飛機(jī)上,他又是賣萌,又是撒嬌,終于讓劉芯薇“原諒”了他。
來舊金山國際機(jī)場接機(jī)的居然是劉小麗母女。茜茜還是老樣子,見面先伸手跟林軒要禮物。
也不知道咋回事,小家伙到了米國,突然懷念起華國的大白兔奶糖和太陽牌小米鍋巴來。
“茜茜,你能不能淑女一點(diǎn),好歹打過招呼再跟我要禮物啊?放心放心,東西我都帶了。”林軒見到她傲嬌的小模樣,哭笑不得的說道。
“Don’t call me Xixi anymore. Please call me Miss Crystal from now on.”(別叫我茜茜了,以后請叫我水晶小姐)茜茜剛見面,居然和林軒拽起英文來了。
“好好,小水晶就小水晶。干媽,茜茜這英語,水平提高的挺快??!”林軒面對劉小麗,還是叫不出“舅媽”這兩個字。
劉小麗倒也不介意,她笑著說道:“她呀,現(xiàn)在說的確實(shí)還可以了。剛來時候,她英語差,可沒少犯迷糊。上學(xué)第一周,她就跑錯了教室,然后稀里糊涂的在錯誤的教室里上了一周課。要不是你舅舅出差回來去接她時發(fā)現(xiàn)了,沒準(zhǔn)還得多錯幾周呢。”
茜茜聽到她媽媽揭自己的短,立刻就不干了,跟媽媽撒嬌了起來。
劉芯薇這次來米國,主要是和哥倫比亞影業(yè)商討《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部電影北米地區(qū)的宣發(fā)事項和定檔日期。
林軒看到哥倫比亞影業(yè)提供的資料上赫然入目的“Shanghai Triad”,不禁搖了搖頭。這群沒文化的米國佬,起個名字都這么不走心。
“Triad”這個單詞,在這個語境下,是“三合會”的意思。沒錯,就是那個和新義安、14K齊名的香江黑幫。
其實(shí),三合會的歷史,遠(yuǎn)比一般人了解的悠久。它上可追溯到十七世紀(jì)的“天地會”。也就是說,“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的陳大舵主,乃三合會的老祖宗是也。
但問題是,三合會源于天地會,也就是源于洪門;而三十世紀(jì)的舊魔都,那是青幫的天下。唐老爺?shù)脑?,按照林軒的理解,?yīng)該是青幫的老大黃金榮。只有他,才經(jīng)的起六叔口中的“全魔都灘輩分最高”。
所以,“Shanghai Triad”這個譯名,細(xì)究起來完全是錯誤的。
另一方面,這個名字很容易帶給觀眾錯誤的暗示。既然都是“魔都三合會”了,米國頭腦簡單的觀眾們,肯定以為這是一部混戰(zhàn)不斷、喋血街頭的黑幫片。
然而,在《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部電影里,甚至連一個開槍的鏡頭都沒有。
這種觀影反差,必定會影響到影片的票房表現(xiàn)。
這個名字必須得改。至于改成什么,林軒第一個想到的是《Once upon a time in Shanghai》,也就是影片原名稱《魔都往事》的英文名。
很快,他就把這個名字棄用了。拜托,他又不是瑟吉?dú)W·萊昂!
他下一個想到的是《Shanghai Heptameron》(魔都七日談)。很快,這個名字也被他丟到腦后了。
“Heptameron”這個詞太生僻了。要是有一部華國電影叫做《龘龘蘡薁靁靁》,你有興趣看嘛?
他最終的選擇是《Seven Days in Shanghai》(魔都的七天)。這個名字,從水生的視角來看,是非常符合的。整個電影,其實(shí)就是他在魔都前七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遭遇。
劉芯薇和哥倫比亞一方溝通后,對方同意了將《魔都的七天》定為影片在米國上映時的最終名稱。
林軒還為電影“創(chuàng)作”了一首叫做《Take me to Shanghai》(帶我去魔都)的英文宣傳曲。這首歌,原本是2016年上映的《羅曼蒂克消亡史》電影主題曲。
“什么,你想請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演唱這首歌?”劉芯薇驚訝的問道。
“是啊,我想這首歌有點(diǎn)爵士樂的味道,所以打算請她來演唱。有什么問題嗎?”林軒有點(diǎn)不理解的反問道。
“她1992年因?yàn)樘悄虬Y引起的并發(fā)癥,雙腿膝蓋以下被截肢了。而且,她自從1993年在紐約卡內(nèi)基音樂廳舉辦告別音樂會后,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了。說實(shí)話,兒子,邀請到她的可能性不大?!眲⑿巨苯忉尩?。
“試試吧,萬一她愿意接受呢。”林軒實(shí)在太喜歡埃拉·菲茨杰拉德的《Into Each Life Some Rain Must Fall》了。(進(jìn)入每個生命都會下雨)
他“創(chuàng)作”完《帶我去魔都》后,就覺得這首歌只有對方才能唱出他想要的那種味道。
出乎劉芯薇的意料,埃拉·菲茨杰拉德收到歌曲后,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同意錄制《帶我去魔都》這首歌了。
此時的她,正在和病魔做最后的斗爭。大概,她是想通過錄制這首歌,激勵一下自己吧。
歌曲錄制的很順利。雖然埃拉·菲茨杰拉德身體狀態(tài)相當(dāng)虛弱,但只要一張口,仍然是那個風(fēng)靡米國六十年的爵士女王。
哥倫比亞影業(yè)重新剪了一版基于這首歌的《魔都的七天》預(yù)告片。林軒看了后,覺得很贊。
《魔都的七天》的上映日期最終定為1995年12月22日,也就是第53屆金球獎提名名單公布后第二天。
哥倫比亞為《魔都的七天》爭取到了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提名以及米國國家評論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的最佳外語片獎。
有了獎項的加持,再加上林軒的高人氣,想必《魔都的七天》票房表現(xiàn)應(yīng)該不差。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2-02-03/e3c4503f9b0ed6faf2b576f47be7370aq0Lqf1D6T9oe9ov.jpg)
風(fēng)中獨(dú)自飄零
疫情來襲,小區(qū)封閉。又一輪的全員核酸檢測開始了。哎,希望疫情早日過去吧。愿國泰民安,愿每個人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