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朵沒事連打了幾個噴涕,"這是誰在念叨我?"
申媽媽道,"那鐵定是奶奶在惦記你,出門這么長時間沒回家."
梅朵說,"這里不也是我們的家嗎?"
茶香一旁說,"就是,就是.這家里多好啊,昨天通了自來水,今兒用上了新式馬桶,又干凈又省力."
申媽媽道,"你就想著躲懶.蘇州家里也是這樣的."申媽媽自然又是一通蘇州見聞錄,茶香至少已經(jīng)聽了五遍了.只怕這會子都能背下了.
梅朵出了房門,她喜歡在地里轉悠.菜花開了,金燦燦的一片,耀人眼.蝴蝶,蜜蜂都在忙著.梅朵看著那飛來非去的蜜蜂.想到了什么.轉身去找老農(nóng).
老農(nóng)正在果園查看嫁接過的小梨樹苗,見梅朵來了,說出自己的擔心,"這能活嗎?怎還沒動靜?不是剪扎得太狠了吧?"
梅朵湊近查看嫁接枝上的芽頭,指著芽頭說,"你看,這都綠了,沒幾天就可以爆芽了."
兩人又一起查看一旁的稻秧,稻秧已經(jīng)長了寸把長,綠綠的一片,很是喜人.李忠實父子幾個正在用花灑澆水.大家互相道了安.
老農(nóng)掰著手指,"就要清明了,谷雨前就能插秧了.姐兒,你的花什么時候種?"
梅朵說,"我正要找你說這事,棉花種子要浸泡起來,清明前后幾日就種在麥畦旁.老農(nóng)叔,你認不認得養(yǎng)蜂的人?"
老農(nóng)仔細想了想,"二女婆家的三姨家里是養(yǎng)蜂的.怎么,姐兒,你想吃蜂蜜了?"
"你托人和他家約定了,讓他六月里,棉花開花時,帶幾箱蜂上咱們這里放.吃住在咱家."
老農(nóng)合計了一下,"行,我托人帶信去和二女她婆家說說看."
梅園的梅樹也還沒發(fā)芽,但是地上的草已經(jīng)青了,小雞都大了很多,知道在地上自己找吃的了.幾百只鴨子卻在湖里圍了一塊出來,放養(yǎng)著.
老農(nóng)說,"它們可能吃了,這些天吃了不少糧了,再養(yǎng)下去,我們要失本了."
梅朵笑笑沒說話.前世她到鄉(xiāng)下推廣新技術時,也遇到種種的抱怨.
秦煉黑瘦了,小林現(xiàn)在在做三期工程了.
華家的三期工程就是在坡山延伸的半島上修建工廠的廠房.那華家的小紡織廠就設在這里,秦煉的農(nóng)具廠也在這里.其實就是一個微型的鋼鐵廠,它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要制造槍枝彈藥的.這一切自然要安排好.外面是紡織廠,茶葉廠.里面就是秦煉他們的小鋼廠了.
想當初,梅朵是堅決反對建小鋼廠的.原因就是污染.
她說,"那里我已經(jīng)準備開茶場,灣里我準備養(yǎng)珍珠.你們煙囪里的黑煙,把這全都污染了."
秦煉說,"我們已有那么多的治污染經(jīng)驗.只不過是要多花些錢弄些防污染設施和措施.再說,現(xiàn)在最多是煙塵污染,這個可以通過特殊的出煙道得到解決的,再有污水處理,也沒什么難度.鋼廠的污水主要是溫度高引起的污染,處理好了,都可以養(yǎng)金魚的."
他們還把治污方案拿了出來.梅朵方?jīng)]了話說,可是還是有保留意見.
"不能等農(nóng)場正常化后,再考慮建工廠的事嗎?"
"那樣成本更高,再說,沒有工業(yè)給你做基礎,你的農(nóng)業(yè)能走到哪一步呢?"秦煉說.
"就是,就是,條件許可的話,咱還可以給你建個小化肥廠出來."楚源說.
梅朵知道,他們是另有打算的,"得了,別拿我做幌子,你們就明說吧,到底想怎么做."
秦煉到也不隱瞞,"我們想從組織一個海運公司著手."
"那和鋼廠有什么關系?"
"關系可大了,海運在這里是什么概念,就是要從海盜從中殺出一條路.沒有好的槍炮哪里能行."
"海運?現(xiàn)在的運河運輸正發(fā)達,誰會走海運呢?"
"我們自己呀.我們的海運專走南方路線,從上海一點一點的朝南擴張.然后到廣州建立自己的公司,和外國人直接做生意.另外,我們在南方也搞幾個基地,把南方的產(chǎn)品直接銷過來.這里的產(chǎn)品銷過去.在寧波,臺州,溫州,福州,泉州,潮州,廣州,香港等地建立自己的碼頭.一點點的完善華氏企業(yè)."
秦煉還有一點沒有說出來,伴隨著華氏企業(yè)的朝南擴張,肯定還會有領土擴張這回事.他們要走到哪一步,現(xiàn)在他們自己也沒法預料.但是,前景是誘人的,當然道路是曲折的.
不過下一步,秦煉他們已經(jīng)計劃好了,"我們到上海買大片的土地,建農(nóng)場,建工廠.建立碼頭,建立上?;?"
梅蘭妮最是贊成,有什么比在上海這個地方擁有大量的土地更讓人興奮呢.
前景讓人鼓舞,事情還是一點點要做的.老農(nóng)和梅朵看著大片的油菜花.
"油菜收了,再種什么?"
"種玉米,那東西可以當糧食,還可以喂牲畜."
梅朵精算著,雖然梅蘭妮這兩年積累的資金有二十萬,可是如果要搞工業(yè),遠遠不夠.農(nóng)場要盡快的收支平衡,還要能養(yǎng)活一批人.梅朵的壓力是很大的.
午飯后,茶香期期哎哎地對梅朵說,她四哥想來華家工作.
梅朵不解地,"你家父兄不都在莊子上工作嗎?"
李忠實和兒子李義安,李義生,加上茶香,四人都在莊子上工作.按照華家的標準,李忠實和李義安都是二兩銀一個月,義生是一兩一月,茶香是五百文,這在當?shù)厮闶歉呤杖肓?比他們佃地時收入要高很多.
茶香說,"他想象李義牛那樣."
"義牛他是住家的,十二個時辰都在莊子上."梅朵想告訴茶香義牛的特殊性,"而且,晚上還要照顧牲畜."
"我四哥也是希望十二時辰都在莊子上,工錢少點沒有關系."
這為什么?梅朵有點想不通.
一旁的秦煉卻明白了,"你四哥想向小乙小甲他們那樣,對嗎?"
"就是,就是."茶香高興的.
"其實,小甲小乙他們的生活很嚴格的,并沒你們看見的那么好."秦煉說.
"我四哥說,他不怕,他要和你們在一起."茶香充滿希望的看著秦煉.
秦煉想了想,"這事等我告訴我娘,等她決定了再和你四哥說."
梅朵私下對秦煉說,"你搞什么鬼,我們家里并不缺人."
秦煉說,"你說建立一個企業(yè),最需要的是什么?當然是人才了,這里怎么會有我們需要的人才呢.我們只能自己培養(yǎng).義生對我們這么羨慕,那說明他對我們感興趣.對我們所說的,所做的,他會接受,會信奉.這種人最好培養(yǎng)了."
梅朵眼睛一亮,"對呀,干部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我們兩可以討論一個草案,提交家庭會議."
秦煉說,"先從這莊子過去的佃戶說起吧."
梅朵說,"這老農(nóng)叔已經(jīng)和我說過了,除了李忠實一家,還有李忠平一家,這兩家雖然人口多,但是并不是最貧困的.另兩戶佃戶是顧四平和趙于深,他們兩家因為家里勞動力少,而人口多,所以比較貧窮.莊子上已經(jīng)雇傭了他們,可是,并不能真正改善他們的貧窮狀況.這兩家都有未成年的孩子.趙家更困難些,他家是孫兒女.趙于深都已經(jīng)五十歲了,在這個時代就是老年人了,但是,他的兒子和媳婦去世后,他和老伴擔負起撫養(yǎng)孫兒女的責任."
"他家有幾個孫兒女?"
"兩個孫子和一個孫女,孫子是雙保胎,十二歲,孫女十歲了.據(jù)說,是生孫女時,媳婦難產(chǎn)死了."
"那顧家是什么情況?"
"顧四平是來自徽州的,和本地的人結婚后,就留在了這里,他有三個小孩,兩男一女,最大的才八歲,因為家里孩子多,又只有他一個壯勞力,所以也是負擔重的."
秦煉想了想,"目前,他們兩家一月二兩銀子雖然很緊,但也是能生活的.等莊子的各種設施完善了,優(yōu)先考慮他家女眷來工作."
"女眷來工作,家里小孩怎么辦?"
"可以考慮辦個學校,我們企業(yè)的職工子女免費上學.再就是他們有醫(yī)保,這一塊的細節(jié)還要再完善.再就是養(yǎng)老保險.我們用這樣的福利制度吸引人來加入我們的企業(yè)."
梅朵笑了,"你還擔心沒人加入我們?老農(nóng)叔幾乎天天要被人求著呢."
"那是不同的,我說的加入是有一種歸屬感的意思."
"我懂你說的,企業(yè)要有凝聚力."
"是這個意思.我們的莊子,秋冬時節(jié)要開紡織廠,開始時,人不會多,只要三,四個人就夠了.你的茶園子要多少人?"
"現(xiàn)在做茶園的每天有四個人,這一兩年內(nèi)也只要這些人."
"那目前莊子上的職工是:包括申老農(nóng)他們一共是十一個人."秦煉說,"人雖然不多,但是管理要做好,為今后的企業(yè)擴大做準備.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多培養(yǎng)些人."
兩人說的起勁,徐春來來找秦煉了,插秧機改造好了,他讓秦煉去看看.梅朵也跟著去了.
接下來兩天,梅朵和老農(nóng)一起選棉花種子,浸泡種子.
要多少工人來種棉花呢?
梅朵說,四個.
種棉花這天,秦煉拿出了一架新農(nóng)具.一個架子,架的中間是個輪,兩邊是兩個鎬尖,鎬尖后面是漏斗,漏斗后面是推土的擋板.這是簡易的拉溝機和播種機組合.這個農(nóng)具由驢子拉著,在麥壟的兩邊拉出淺溝,漏斗里的棉花籽落入溝中,后面的檔板把土又推蓋住了.這只要兩人一組就行了,一人在前面牽驢,一人在后面添種子,看機器操作.兩臺機器,四人花了兩天,就完成了種棉花.而且還不是狠累.
老農(nóng)想明白了,怪不得當初種麥時梅朵對尺寸的要求那么嚴格.是為了標準化生產(chǎn).老農(nóng)對標準化生產(chǎn)又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