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天漢八十年

第十五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天漢八十年 軒轅之秋 3478 2014-03-01 11:22:20

    第三年: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

  在秦朝內部亂的一塌糊涂的時候,起義軍在項梁的帶領下節(jié)節(jié)勝利。楚軍先在東阿小勝章邯,又在定陶再勝一場。更大的好消息來自項羽和劉邦一起率領的另外一支部隊,他們在雍丘與秦軍大戰(zhàn)一場,殺了李斯的長子,三川太守李由。

  未來天下的兩大霸主強強聯(lián)手,威力果然不凡,遠非之前那個老實人吳廣能比,李由就算本事再大,也最終還是守不住了,死在他父親前面。不過某種程度來說也算好事,他沒有看到自己家族被屠殺的慘狀。

  連續(xù)的勝利讓項梁開始自大,以為秦軍不過如此,不堪一擊,消滅秦王朝指日可待。

  自古驕兵必敗,自大就是失敗的開始。在整個三年秦王朝與起義軍的對抗中,秦二世從來就沒有給力過,除了這一次以外,這唯一的一次例外獻給了項梁,讓未來天下的局勢都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是項梁和劉邦爭天下,可能又是另一番全然不同景象的楚漢之爭了。

  剛剛除掉李斯的秦二世不知道是有些后悔還是怎么的,把人殺了之后卻采納了李斯因之獲罪的那條建議,自己打自己的臉,發(fā)了好幾萬驪山征夫充軍,用來補充章邯的部隊。

  章邯連續(xù)被項梁擊敗,本來已經(jīng)處境十分危險,但接到后方的給養(yǎng)后戰(zhàn)斗力陡增。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秦王朝當年能夠開創(chuàng)曠世偉業(yè),掃平六和統(tǒng)一天下,必定勢力還是非凡,即使再破落也有些殘存的實力,沒那么容易被擊垮。

  戰(zhàn)力大增的章邯又與項梁在定陶大戰(zhàn)一場,措手不及的項梁被殺的大敗,自己也沒能逃得一死。

  陳王之后第二代起義軍的靈魂又被章邯殺了,此時項羽和劉邦正在攻打陳留,聽說項梁已死,全軍驚恐,于是馬上撤軍,和將軍呂臣一起分兵三處,駐扎在彭城周圍。

  項梁死后,最高興的無疑是楚懷王,那個項家找來做傀儡的牧羊兒。

  楚懷王可不是一個簡單的牧羊兒,也不知是確實因為王族血統(tǒng)有那么些天賦,還是他在當傀儡的這段時間快速積累了相關的知識,他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非常有心計的君王。

  本來楚懷王還在想如何能夠擺脫項梁的控制,這下好了,章邯幫了他個大忙。楚懷王馬上遷都到彭城,接手項梁之后的殘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掌管了項羽和呂臣的部隊,同時拉攏劉邦,試圖控制局面。

  項羽天下無敵,楚懷王也是知道的,故而不敢盲目的動他,也不敢給他兵權,便封了個魯公的虛銜給項羽。

  一時間好像楚國要易主,但這畢竟是項家打下的天下,楚軍的主力都是項家軍,楚國很多權臣當初也都是沖著項梁項羽和項家的威名而來,想完成這個易主的過程,遠沒有楚懷王想的那么簡單。

  于此同時,章邯以為擊敗了項梁之后,楚國就沒有什么好畏懼的了,便把火力轉向了趙國。從章邯擊敗周文出關開始,他已經(jīng)先后消滅了楚國陳王、魏國周市、齊國田儋、楚國項梁,可以算是把幾個大的反秦起義軍勢力滅了個遍,只剩下趙國,功績相當輝煌。

  趙國本來就相對弱小,發(fā)生叛亂后勢力又大大削弱,章邯手下還有曾經(jīng)是趙國大將的李良,對整個趙國和HD非常了解,打起來自然是勢如破竹。

  張耳和陳馀眼看抵擋不住章邯,帶著趙王撤出了HD,在鉅鹿城防守,同時向楚國求救。

  此時楚國已經(jīng)逐漸從項梁戰(zhàn)死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楚懷王迅速穩(wěn)定了軍心。這個穩(wěn)定軍心的機會也可以說是章邯給的,當初章邯要是像當年打陳王那樣趁勝追擊往死里打,別說楚懷王了,未來的楚霸王項羽只怕也回天乏術。

  看章邯之前的風格,無論是追陳王還是追田榮兄弟,包括這次殺項梁,都有一股斬草就一定要除根的氣勢,絕不留下后患,不知道這次為什么不這樣做了,估計是打心眼兒里看不起楚懷王,不像重視陳王項梁和田榮兄弟那樣重視他。只是章邯沒有料到,楚懷王雖然不足為懼,但他也因此失去了除掉未來擊敗自己的項羽的機會。

  說實話,章邯這兩年太累,如果光論打仗贏的數(shù)量而不論規(guī)模和意義,他都可以算是冠絕楚漢時期,敗周文、敗陳王手下的一堆人、敗魏國、敗田儋、敗項它、敗項梁、敗趙國,沒有他秦朝早就完了。只是陳王的星星之火真的已經(jīng)燎原,秦朝喪失人心,四處烽火狼煙,不是光靠一個會打仗的將軍就能夠打的過來的。

  《司馬法》里說“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壁A的再多總有輸?shù)囊惶欤潞呀?jīng)贏的夠多了,該開始輸了,也確實攻破趙國HD就是他這輩子最后一次打勝仗了。

  楚懷王接到趙國的求救之后,召集了周圍幾股勢力組成聯(lián)軍去救。這是楚懷王第一次實際上的派兵,而且還有這么多國家的軍隊看著,非常關鍵,要想徹底擺脫項梁的陰影,讓其他諸侯國都承認自己,必須打出名堂。

  誰來做這支軍隊的統(tǒng)帥呢?按楚軍中的威望來說,顯然應該是項羽,再往下排就是劉邦。

  劉邦此時已經(jīng)被派去西進,收集陳王和項梁留下的散兵了。

  楚懷王重掌大權之后,與諸將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這是很厲害的一手,既可以激勵諸將抗秦,又可以起到分化劉邦和項羽的作用。關中是人人都眼紅的要地,易守難攻,而且富庶有充足的兵源,秦王朝就是憑借這個優(yōu)勢逐漸在和六國的爭斗中占到上峰的。所以,關中之地人人想要。

  不過此時項梁剛剛兵敗身亡,秦軍的聲勢非常旺,沒有人敢主動去西進對抗秦軍,只有項羽急著報叔父大仇,多次要求想和劉邦一起繼續(xù)向西。

  楚懷王最忌憚的就是項家,如今項梁已死,他對項羽不得不防,必然不能讓他真的先入關中,于是就找了個理由扣下項羽,不讓這只猛虎有下山一展拳腳的機會,而讓劉邦一人獨自西進。

  如今趙國有難來,楚懷王不得不出兵救援,這是實打實的硬仗,再不用項羽恐怕會引起太多人的不滿,可他還是不能夠接受給項羽兵權,于是就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讓項羽出征而不讓他當一把手,只是做一個次將軍,讓宋義做軍隊的統(tǒng)帥,當上將軍。

  宋義是何許人也?其實就是一個書生,根本不是什么會打仗的將軍,能夠讓楚懷王如此信任他,完全是因為另外一個人的舉薦,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

  齊國田榮田橫兩兄弟之前因為田假的事情和項梁鬧翻,如今項家失勢,他們便又和楚國親好了起來,這次援助趙國也派出了軍隊,而這個高陵君顯就是隨軍隊而來的齊國使者。

  高陵君顯對楚懷王說,之前項梁聲勢最猛的時候,宋義就對他說過,項梁如今太過自大,以后必定會失敗,結果果如宋義所料,項梁真的敗了。由此可見,宋義一定很會打仗的,可以委以重任。

  宋義是否真的有過真么神奇的預測很難說,從后來事態(tài)的發(fā)展看,宋義和齊國一定是有某種勾結的,因為他把自己的兒子宋襄送到了齊國去做高官。退一步說,就算宋義真的說對了,也絕對不能說他懂打仗,光知道一個自大會失敗有什么用?你就算再謙虛,行軍布陣之事一竅不通還不是要吃敗仗。楚懷王僅僅因為齊國使者的一面之詞就任宋義為大將軍的做法太過兒戲,《孫子兵法》第一句就是:“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贝蛘淌且粋€國家最重要的事,直接影響到生死存亡,你既然想壓制項家就好好的派一個將軍來完成這件事,這么一個書呆子如何能是項羽的對手?

  就這樣,宋義統(tǒng)領著諸國軍隊聯(lián)軍出發(fā),還起了個特別響亮的名號“卿子冠軍”。

  我們分析一下現(xiàn)在天下的形勢:秦朝還保有關內,趙高一人只手遮天,鏟除了李斯全族。關內,之前的主力軍固守三川的李由已經(jīng)戰(zhàn)死;由關中將士和驪山征夫組成的章邯大軍剛剛大勝項梁,聲勢很旺,人數(shù)大概有三十萬;秦朝還有一支由王離帶領的守邊將士的部隊,中原戰(zhàn)事緊張已經(jīng)離開了邊關開始參與中原平亂,規(guī)模是十萬?,F(xiàn)在章邯和王離合力圍攻北方的趙國,趙國幾乎就要滅亡了

  起義軍這邊,楚國還是核心,只不過實際的控制者已經(jīng)變了好幾次,從最初的陳王到景駒和秦嘉,又到了項梁,現(xiàn)在項梁一死,當初項家的傀儡牧羊兒楚懷王掌握了大權,指揮項羽、劉邦等各路勢力。楚懷王分兵兩路:一路讓宋義帶著項羽等項家軍和其他國家的聯(lián)軍救趙,迎戰(zhàn)章邯;另一個路讓劉邦帶領本部西進收復幾次敗仗所散落的兵卒,劉邦此時已經(jīng)有了張良,實力正在逐步的擴大。

  除了楚國以外,齊國也算是大國,之前的國王田儋已經(jīng)被章邯所殺,如今是他的兒子繼位,不過實際的大權掌握在田儋的兩個弟弟田榮和田橫手里,戰(zhàn)斗力也還算比較強。

  齊楚之外,其他就都是小國家了:趙國、魏國、燕國和韓國。

  趙國就是之前陳王好友武臣所建立的,武臣已經(jīng)被李良所殺,現(xiàn)在的趙國是張耳和陳馀又重新復國的,立了戰(zhàn)國時的趙王族之后為王。

  現(xiàn)在的魏王是魏豹,之前魏王咎的弟弟,魏王咎和周市被章邯殺了以后,魏豹在楚國的資助下收復了幾個城市,非常弱小。

  燕國建立的時間稍長,是最早從趙王武臣手下分出來的韓廣建立的小國,因為遠離中原,也還存活。

  另外,項梁派出去的韓國王族后人韓成收復了幾個城池之后也建立了韓國。

  看完起義軍的情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此時的動蕩有多厲害,諸國里除了遠在北方的燕國以外,包括最強的楚國在內,掌權者都換過一遍了,而且基本上都是章邯所殺。可見,章邯不除,起義軍終究是難得翻身。

  打敗章邯的任務要靠誰來完成呢?

  當然是楚霸王項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