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年表大事記
康熙元年(1662年壬寅)
八齡幼主承大統(tǒng),1661年,鄭成功率軍渡過臺灣海峽,在臺灣南部登陸,攻克荷蘭殖民者的巢穴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蘭總督投降,鄭氏占領(lǐng)臺灣。
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
五月詔天下錢糧統(tǒng)歸戶部,部寺應(yīng)用,俱向戶部領(lǐng)取,著為令。為慈和皇太后上尊謚孝康熙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奉移世祖梓宮往孝陵,奉安地宮。
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
四月鰲拜奏內(nèi)大臣費揚古之子侍衛(wèi)倭赫擅騎御馬,費揚古怨,被籍家棄市。詔令工部織染局歸內(nèi)務(wù)府。
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
九月冊立輔臣索尼之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
十月康熙帝首至南苑校射行圍。
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
十二月鰲拜矯旨殺蘇納海、朱昌祚、王登連。
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
正月封世祖第二子皇兄福全為裕親王。
六月,索尼病死。
七月,康熙親政。
九月命修《世祖實錄》??涤H王杰書議蘇克薩哈罪。愛新覺羅·玄燁十一月冬至,祀天于圜丘,奉世祖章皇帝配享。
康熙七年(1668年戊申)愛新覺羅·玄燁正月建孝陵神功圣德碑。加鰲拜、遏必隆太師。
三月結(jié)束清初的歷法之爭,授南懷仁為欽天監(jiān)監(jiān)副。
調(diào)整墾荒政策
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
五月,擒鰲拜。
禁止虐待奴仆和人殉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
正月祈谷于上帝,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配享。起遏必隆公爵,宿衛(wèi)內(nèi)廷。
五月加上孝康章皇后尊謚,升祔太廟。
七月奉祀孝康章皇后于奉先殿。
十月頒《圣諭》十六條。改內(nèi)三院為內(nèi)閣,復設(shè)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大學士。諭禮部舉行經(jīng)筵。
康熙十年(1671年辛亥)
正月封世祖第五子常寧為恭親王。
二月命編纂《孝經(jīng)衍義》。
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
二月康熙帝至先農(nóng)壇首次行耕耤禮。朝日于東郊。
愛新覺羅·胤禔(1672-1734年)出生,是為皇長子
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
正月幸南苑,大閱八旗將士。此后或行大閱于盧溝橋,或玉泉山,或多倫諾爾;地無一定,時間亦不以三年為限。三藩之亂爆發(fā)。
再次禁止虐待奴仆和人殉
準格爾部內(nèi)亂
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
五月皇次子允礽生,皇后崩于坤寧宮,謚號“仁孝皇后”
十二月康熙帝擬前往親征三藩叛亂,王大臣以京師為根本重地,且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力諫乃止。提督王輔臣在陜西策應(yīng)三藩叛亂,殺經(jīng)略莫洛。
愛新覺羅胤礽(嫡長子,皇次子)出世
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
康熙出巡圖
四月以上諭確立經(jīng)筵的形式為侍臣進講,然后皇帝復講,互相討論以達到對經(jīng)義有所闡發(fā)。
十二月冊嫡子胤礽為皇太子,詔告天下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
正月以建儲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號。因軍需浩繁,民力唯艱,暫停仁孝皇后陵寢建造之工。
十月康熙帝命講官進講《通鑒》。耿精忠勢窮而降,三藩叛域浙、閩、陜漸次平定。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
二月幸南苑行圍。大閱于南苑,命內(nèi)大臣、大學士、學士諸文臣亦俱披甲。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出生
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
正月詔中外臣工各舉博學通才之人,以備顧問,由皇帝親試。大學士李霨等舉薦曹溶等71人,命赴京齊集請旨。
二月制《四書講疏義序》。皇后鈕祜祿氏崩于坤寧宮,輟朝五日,謚曰孝昭皇
后。
十月三十皇四子胤禛出世即雍正皇帝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
正月平定三藩之亂已取得階段性勝利,康熙帝御午門宣捷。
**授予噶爾丹博碩克圖汗稱號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
四月以學士張英等供奉內(nèi)廷,日備顧問,下部優(yōu)恤,高士奇、杜訥均授翰林官。命南書房翰林每日晚講《通鑒》。宗人府進《玉牒》。設(shè)武英殿造辦處。諭:凡放匠之處,妃、嬪、貴人等不許行走,待晚間放匠后方許行走。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
正月增置講官。
平定三藩之亂
愛新覺羅·胤禩(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
正月上元節(jié),賜群臣宴,觀燈,用柏梁體賦詩。上為制《升平嘉宴詩序》,刊石于翰林院。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癸亥)
二月康熙帝初次幸五臺山。
五月設(shè)漢軍火器營。
愛新覺羅·胤禟(1683-1726),清康熙帝的第九子生。愛新覺羅·胤礻我,清康熙帝第十子生。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
正月命整肅朝會禮儀。首次纂修《大清會典》,自崇德元年至康熙二十五年。
二月以薩克素兵臨雅克薩。
四月諭講官,講章以精切明晰為尚,毋取繁衍。
九月康熙帝初次南巡啟鑾。
十月開放海禁。南巡途徑黃河,視察北岸諸險。愛新覺羅·玄燁作品十一月南巡至江寧,謁明孝陵?;罔帟r次曲阜,詣孔廟,瞻先圣像,講《日經(jīng)》,詣孔林酹酒,書“萬世師表”,留曲柄黃蓋。是年,用施瑯議,于臺灣設(shè)府、縣等,隸福建行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
正月諭內(nèi)務(wù)府總管大臣:將皇城外三宮女子養(yǎng)病之吉征房移至皇城內(nèi)幽靜處。諭享太廟時贊禮郎讀祝文對御名可不避。試翰詹官于保和殿,康熙帝親定甲乙,其不稱職者改官。
二月諭滿洲家奴及漢人太監(jiān)家奴有逃走在外私自凈身者,不宜內(nèi)用。
廢除圈地令
收復雅克薩,簽訂《尼布楚條約》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
正月俄重據(jù)雅克薩。
二月重修《太祖實錄》完成。皇十三子胤祥生。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
二月命八旗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更番入值紫禁城。
三月康熙帝御太和門視朝,諭大學士等詳議政務(wù)闕失,有所見聞,應(yīng)入陳無隱。
十二月太皇太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去世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
二月定宗室襲封年例。御史郭琇參奏明珠、余國柱等結(jié)黨,明珠、余國柱免職,明珠之黨遭罷免。
四月康熙帝躬送太皇太后靈柩奉安暫安奉殿。其后起陵,稱昭陵。
噶爾丹進攻漠北蒙古部
愛新覺羅·胤禵(原名愛新覺羅·胤禎)(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
正月康熙帝第二次南巡,臨閱河工。
二月康熙帝抵達浙江紹興,祭大禹陵,親制祭文,書名,行九叩禮,制頌刊石,書額曰“地平天成”。
七月初九立皇貴妃佟佳氏為皇后初十皇后去世,謚“孝懿皇后”。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
二月謁遵化孝陵。
三月詔修三朝國史。
康熙御駕親征,一征噶爾丹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
三月翻譯《通鑒綱目》成,康熙帝制序文。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
九月大閱于玉泉山,改玉泉山澄心園為靜明園。
十月停直省進鮮茶及賚送表箋。
十二月召科爾沁親王沙津入京,面授機宜,使誘噶爾丹。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
二月因太監(jiān)月錢領(lǐng)到隨即花掉,以至衣衫襤褸,諭令照八旗之例,借給官銀。策旺阿拉布坦遣使入貢,報告使臣馬迪被害及噶爾丹密事。
九月修盛京城。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
二月大學士請間三四日一御門聽政??滴醯墼唬骸白蛑I六十以上大臣間日奏事,乃優(yōu)禮老臣耳。若朕躬豈敢暇逸,其每日聽政如常?!币蚩滴醯蹆?yōu)禮老臣,諭六十以上大臣隔日奏事,故而大學士請問皇帝可否三、四日舉行一次御門聽政,康熙帝不允。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
二月太和殿修繕完成。
五月上巡畿甸,閱新堤及??谶\道,建海神廟。
六月冊封皇太子允礽妃石氏。
十一月大閱于南苑,定大閱鳴角擊鼓聲金之制。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
正月下詔親征噶爾丹。于西苑蕉園設(shè)內(nèi)監(jiān)官學,以敕授太監(jiān)讀書。
二月康熙帝親統(tǒng)六師啟行,二征噶爾丹。命皇太子留守,凡部院章奏聽皇太子處理。妃赫舍里氏逝,追贈平妃。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
正月上諭:“朕觀《明史》,一代并無女后預(yù)政,以臣凌君之事。我朝事例,因之者多。朕不似前人輒譏亡國也。現(xiàn)修《明史》,其以此諭增入敕書?!?p> 二月康熙帝第三次親征噶爾丹于寧夏,命皇太子留守京師。遣官祭黃河之神。
四月費揚古疏報閏三月十三日噶爾丹仰藥死??滴醯勐拾俟傩邪萏於Y。敕諸路班師。
七月以朔漠平定,遣官告祭郊廟、陵寢、先師。
十一月和碩恪靖公主下嫁喀爾喀郡王敦布多爾濟。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
正月康熙帝巡幸五臺山。命皇長子允禔、大學士伊桑阿祭金太祖、世宗陵。
三月封皇長子允禔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為誠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皇八子允禩俱為貝勒。
五月裁上林苑。
七月命吏部月選同、通、州、縣官引見。霸州新河成,賜名永定河,建河神廟。奉皇太后東巡,取道塞外。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
正月發(fā)布南巡詔旨:一切供給,由京備辦,勿擾民間。
二月第三次南巡啟鑾。
閏七月巡塞外。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
正月閱視永定河工程。
二月親自指示修永定河方略。命費揚古、伊桑阿考試宗室子弟騎射。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四十年(1701年辛巳)
正月以河伯效靈,封為金龍四大王。
五月御史張瑗請毀前明內(nèi)監(jiān)魏忠賢墓,從之。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
正月詔修國子監(jiān)。
六月康熙帝制《訓飭士子文》,頒發(fā)直省,勒石學宮。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
正月大學士諸臣祝賀康熙帝五旬萬壽,進“萬壽無疆”屏風,卻之,僅收其寫冊。南巡,閱視黃河。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
正月《古文淵鑒》成,頒賜廷臣,及于學宮。
二月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閱河。嚴禁太監(jiān)與各宮女子認親戚、叔伯、姐妹,違者置于重典。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
五月巡幸塞外。建避暑山莊于熱河,為每年秋狝駐蹕行宮。
六月詔修《功臣傳》。
七月上駐蹕熱河。
十月行武殿試。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丁亥)
正月康熙帝第六次南巡。
六月巡幸塞外。皇三子胤祉迎康熙帝于自己邸園,侍宴,嗣是歲以為常。南書房翰林陳邦彥輯唐宋元明題畫諸詩成,康熙帝親為閱定成《歷代題畫詩類》一部。
七月駐蹕熱河。巡幸諸蒙古部落。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
正月重修南岳廟成,御制碑文。
四月捕獲明崇禎帝后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及其子,斬于市。重修北鎮(zhèn)廟成,御制碑文。
六月駐蹕熱河?!肚逦蔫b》成,上制序文。
九月,垂淚廢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
正月召集廷臣,審問誰為首倡立胤禩者,群臣惶恐。乃問張廷玉,對曰“聞之馬齊”,次日,列馬齊罪狀,宥死拘禁。后察其有誣,釋放馬齊。
三月,復立太子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庚寅)
正月皇太后七旬萬壽,諭禮部:“瑪克式舞,乃滿洲筵宴大禮,典至隆重。今歲皇太后七旬大慶,朕亦五十有七,欲親舞稱觴?!泵獭稖Y鑒類函》四十四部。命修《滿漢合壁清文鑒》。
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
免除全國錢糧,并帶積欠。
9月25日子時,清高宗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出生(雍正帝第四子,公元1736-1795年在位,終年八十九歲)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
盛世滋丁不加賦
九月,廢太子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
二月大臣趙申喬疏言太子國本,應(yīng)行冊立。上以建儲大事,未可輕定,宣諭廷臣,以原疏還之予以否決。
三月六旬萬壽節(jié),舉行千叟宴,此為千叟宴之創(chuàng)始。皇二十二子胤祜生,母為庶妃赫圖氏。
七月詔宗人削屬籍者,子孫分別系紅帶、紫帶,載名《玉牒》。
是年詔修《律呂》諸書,于暢春園蒙養(yǎng)齋立館,求海內(nèi)暢曉樂律者。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
正月命修壇廟殿廷樂器。
二月前尚書王鴻緒進《明史列傳》二百八十卷,命付史館。
十月命大學士、南書房翰林考定樂章。
十一月誠親王胤祉等以御制《律呂正義》進呈,得旨:“律呂、歷法、算法三書共為一部,名《律歷淵源》?!倍粒胩煊卩髑?,奏新樂。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
正月詔貝勒胤禩、延壽溺職,停食俸。
十月諭大學士:“朕右手病不能寫字,用左手執(zhí)筆批答奏折,期于不泄漏也。”
十一月廢太子胤礽以礬水作書,囑大臣普奇舉己為大將軍,事發(fā),普奇獲罪。
是年停給皇八子胤禩爵俸。于京畿小湯山建湯山行宮。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丙申)
十一月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禍亂西藏,**。
是年??犊滴踝值洹?,康熙帝自為序。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
正月修《周易折中》成,頒行學宮。
五月九卿議王貝勒差人出外,查無勘合,即行參究。七月策旺阿拉布坦遣將侵擾西藏,殺拉藏汗,囚其所立**。
十一月皇太后不豫,上省疾慈寧宮。發(fā)布詔書,回顧一生,闡述為君之難;并言自今春開始有頭暈之癥,形漸消瘦;特召諸子諸卿詳議立儲大事。
十二月皇太后逝。康熙帝亦病七十余日,腳面浮腫。
是年禁赴南洋貿(mào)易,赴東洋者照舊。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
二月翰林院檢討朱天保上疏請復立胤礽為皇太子,康熙帝于行宮訓斥之,以其知而違旨上奏,實乃不忠不孝之人,命誅之。
三月上大行皇后謚號為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翊圣章皇后。裁起居注官。
四月葬孝惠章皇后于孝東陵。
七月修《省方盛典》。
十月命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進軍青海。命翰林、科道官入值。命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分理正黃、正白、正藍滿蒙漢三旗事務(wù)。
十二月孝惠章皇后升祔太廟,位于孝康章皇后之左,頒詔天下。晉和嬪為和妃,冊封庶妃王氏為密嬪,陳氏為勤嬪,封世祖悼妃之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宣妃,冊封戴佳氏為成妃,哈琉哈氏為定嬪。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己亥)
正月詔立功之臣退閑,世職準子弟承襲,若無承襲之人,給俸終其身。
二月學士蔣廷錫表進《皇輿全覽圖》,頒賜廷臣。
四月命撫遠大將軍胤禵駐師西寧。
十月命蒙養(yǎng)齋舉人王闌生修《正音韻圖》。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
二月冊封新胡畢勒罕為六世**喇嘛,結(jié)束了五世**喇嘛之后的西藏宗教領(lǐng)袖不定的局面。
十月詔撫遠大將軍胤禵會議明年師期?;嗜迂缝碇雍腙杀环鉃槭雷?,皇五子胤祺之子弘升為世子,班俸均視貝子。定外藩朝覲年例。
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
正月康熙帝以御極六十年,遣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祹、世子弘晟祭永陵、福陵、昭陵。
三月大學士王掞先密疏復儲,后御史陶彝等十三人疏請建儲,康熙帝不許,王掞、陶彝等被治罪,遣往軍前效力。
四月詔厘定歷代帝王廟崇祀祀典。
九月上制平定西藏碑文。
十月召撫遠大將軍胤禵來京。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
正月舉行千叟宴,康熙帝賦詩,諸臣屬和,題曰《千叟宴詩》。
三月至皇四子胤禛邸園飲酒賞花,命將其子弘歷養(yǎng)育宮中。
十月命雍親王胤禛等視察倉儲。
十一月康熙帝不豫,還駐暢春園。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病逝。即夕移入大內(nèi)發(fā)喪。遺詔皇四子胤禛繼位,是謂雍正帝。遺詔真?zhèn)?,引發(fā)繼位之謎。以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為總理事務(wù)王大臣。召撫遠大將軍胤禵回京奔喪。誠親王允祉上疏,援例陳請將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
十二月封允禩為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允祥為怡親王,允祹為履郡王,已廢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為理郡王,以隆科多為吏部尚書。宜太妃稱病坐四人軟榻見雍正帝而受訓斥。始授太監(jiān)官級,定五品總管一人,五品太監(jiān)三人,六品太監(jiān)二人。更定歷代帝王廟祀典,詔《古今圖書集成》一書尚為竣事,宜速舉淵通之士編輯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