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曹孟德,生于永壽元年,如今壽有三旬,正值雄心揮斥壯志當年,可有人卻當著我的面說我老了!
曹操下意識的握了握拳頭,感受著手上的力道,又仔細打量了陳啟一番,比量著自己需要幾拳能夠解決戰(zhàn)斗。
人言三十而立,五十才知天命,可陳啟這廝卻好,嘴上說著自己事大漢肱骨,卻又拐著彎的把三十變成了五十,哪怕再好的心情也被他給攪和沒了。
不待曹操發(fā)作之際,作為主家的荀攸猛地回過神來,當下打岔道:“子庚你看錯了,騎都尉只不過是昨夜未曾休息好,故而今日有些疲態(tài)罷了。”
雖說今日來者各有目的,尤其是以曹操最令他捉摸不透,可偏偏這是他荀攸府上,要是在這里鬧出來什么事他這個當家做主的面上也不好看。
有人說和,曹操也不是不給面子的人,當下強笑道:“公達所言不錯,昨夜赴宴良久,曹某輾轉(zhuǎn)難眠的確未曾休息好……”
陳啟見狀微微一笑,也沒硬說抓著這事不放,左右已經(jīng)惡心了曹操一手,見好就收的道理他自然也明白。
“原是如此,倒是我眼花了,還請騎都尉見諒?!?p> 說完,陳啟毫無真意的拱了拱手以示歉意,曹操嘴角又不自覺的抽動了一下,勉勉強強的點了下頭。
荀攸見此心里松了口氣,他雖然好奇曹操和陳啟之間有什么貓膩,可并不想看見兩人打起來,現(xiàn)在大家面上過得去能夠談開就好,至于各自心里怎么想就跟他無關(guān)了,反正別在他府上發(fā)作就成。
反觀荀彧這邊,從方才的莫名其妙到現(xiàn)在的若有所思,他起初驚訝好友為何突然言語針對曹操,待到稍作觀察之后,荀彧不說看透卻也猜了個七七八八,貌似好友陳啟與曹操之間早就糾葛,完全不似表面上這般平靜。
而且在荀彧看來,貌似先挑事的反而是他曹孟德才對。
明明自己都直言好友才能在己之上,可這曹操言語中卻滿是不信之意,甚至還有幾分挑事譏諷的意味,荀彧可是聽得清清楚楚。
有次一點,陳啟出言不遜也只是合理反擊而已,荀彧這波鐵站好友這一邊!
無形之中,曹操將自己在荀彧心中剛剛建立起來的那點好感就給敗掉了,甚至他現(xiàn)在還不知道這事呢。
不夠有失必有得,荀彧的好感度降低,反而荀攸卻是對其更多了幾分興趣,或者說對他與陳啟之間的那點事更感興趣些!
可說到底曹操和陳啟之間哪有什么秘密,無非便是機緣巧合加之個人因素才逐漸變成了今日這般局面,荀攸若想探究其中內(nèi)情,恐怕到最后也只會是大失所望……
簡單的菜飯上桌,正值當午荀攸也就沒準備酒水,萬一晚些時候還有緊要事,喝醉耽誤了那才麻煩。
小小的插曲導致此番宴席的氣氛變得微妙起來,四人分成了三波各吃各的互不打擾。
荀攸為主自成一系,一會兒看看陳啟,一會兒瞄一眼曹操,時時盯著這二位想要觀察出來些什么,至于今日他叫陳啟到此的本來目的,儼然已經(jīng)被他給拋在腦后了。
些許小事哪有探究他人隱秘來的重要,只不過看目前這狀況,他想要看出來個所以然,恐怕難度也不是一星半點那么簡單。
至于自家叔父,荀攸早就看膩了,自是下意識的忽略不見。
再看曹操,自顧自的吃著平淡的飯菜,這菜品比昨夜蔡府夜宴之上可差著遠了,他也吃得沒什么滋味,反而目光一直在陳啟和荀彧之間來回徘徊。
陳啟倒是笑呵呵的時不時回應(yīng)著,好像剛才言語上相對的并非是他們二人一般。
再看荀彧,雖然也有所反應(yīng),可曹操卻隱約間發(fā)現(xiàn)這荀文若比方才對自己的態(tài)度冷淡了一些。
具體原因不明,總不可能就只是因為那三兩句話的緣故吧?
曹操自覺排除了錯誤的選項,可誰又能夠想到這才是真正的標準答案呢……
浪費糧食不是一個好的習慣,食不言寢不語才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反正吃飯就吃飯,聊天什么的是想都別想。
荀攸幾次挑起話題,結(jié)果陳啟是一聲不吭就只顧著悶頭吃喝,看的荀攸是眉頭直跳,心里忍不住懷疑是不是自家庖廚手藝暴漲了,不然他陳子庚怎就如此埋頭不顧其他。
可吃到自己嘴里之后,荀攸便十分肯定庖廚還是原來那個庖廚,那問題的唯一根源就只能是在陳啟自己的身上。
哪怕他強行將話題點到陳啟這邊,陳啟也只是含含糊糊的應(yīng)答幾聲便不再開口,若非自家叔父時不時的附和幾句,還有一旁的曹操出言相合,荀攸都覺得自己這宴請到底還有沒有意義。
一來二去,本就對陳啟有些小意見的荀攸在這回后對其感官又下降了幾分,反倒是一直給面子的騎都尉曹操讓他頗有好感。
陳啟悄然將這一切看在了眼里,卻也并沒有要強行干預改變什么的想法。
強扭的瓜不甜,這段時間的接觸下來,雖然自己與荀攸之間的交情也算是有些,可歸根結(jié)底二人在某些事情上的看法有著本質(zhì)上的不同。
也許現(xiàn)在算不得什么事,可在日后,在天下局勢出現(xiàn)變化之時,這些看法可就變得尤為至關(guān)重要了。
如今眼睜睜看著荀攸和姓曹的越來越近乎,甚至比原本記憶中二人結(jié)識的更早也更密切,陳啟除了暗道無奈卻也無有什么好的主意。
沒辦法,誰讓昨天晚上自己把荀攸給坑了呢,這事說到底一環(huán)扣這一環(huán),歸根追溯緣由,實際上還是出在了自己與曹操的身上。
誰又能夠想到事情會一步步發(fā)展到如今這樣的程度,陳啟也不是大預言家沒法預測未來,他所知道的僅僅只是腦海中的記憶罷了,更不用說現(xiàn)在這些記憶也早已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
不過好在文若老兄還是異常的堅挺,對曹操只是保持了表面上的禮節(jié),甚至還隱隱帶了一絲疏遠,就這對陳啟而言就足夠了。
三年時間下來終是沒有白費功夫,好歹自己也算是救人一命,雖然有些拐帶的嫌疑,但這不也是為了達成某人心中的理想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