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末:我勸家父做曹操

第四十三章 怒江之畔

明末:我勸家父做曹操 獨孤賞月 2138 2022-10-05 00:10:00

  “巖豹,你帶著這根細繩先爬過去,然后用細繩將粗繩給拉到對面山上。”

  李嗣興一行人的面前現在是一個近十米寬的懸崖。

  李嗣興選擇了最快的方式。

  他帶人現場做了一支巨弩,奴臂就是一棵小樹的樹干。

  完后又找了一根筆直的小樹干做弩箭,樹根的位置專門修理過像是船錨一般。

  這樣的工具確實有些不牢靠,但是在試過了幾次之后,還是掛到了對面的一棵樹上。

  這第一個過去的人是最危險的。

  李嗣興讓靈活的巖豹去。

  這讓士兵們很感動,因為巖豹是李嗣興的私人仆從。

  在他們看來,巖豹是李嗣興個人的財產。

  李嗣興讓自己的身邊人去,而沒有派一個士卒去冒險。

  這讓他們覺得李嗣興是珍惜他們性命的。

  好在危險沒有發(fā)生,巖豹很快就爬到了對面固定好了繩索,又用細繩拉了一根副繩索過去。

  李嗣興這是套用后世登山攀巖的雙保險標準。

  眾人順著繩索滑到了對面。

  在滑過去之前,李嗣興讓人在路口的石壁上給劉安留下了信息。

  因為劉安帶著百姓,是不可能跟李嗣興他們一樣通過滑索越過懸崖抄近路的。

  他們要按照志樂真人提供的正常路線前進。

  在路上,每次要抄近路的時候,李嗣興都會在醒目的位置給劉安他們留下接下來的路線說明。

  幾天前,李嗣興離開的時候,就將這些事情跟劉安交代過。

  以劉安的辦事能力,一定不會走差的。

  十天的路程,經過了幾次抄近路,李嗣興在第八天的時候,終于見到了他一直想見的怒江。

  這條大河與三百多年之后一樣的洶涌澎湃,像一頭怒龍一般沿著橫斷山脈的紋理蜿蜒曲折地前進。

  李嗣興一行人站在江邊顯得那么的渺小。

  說是江邊,但是根本就觸碰不到大江,因為從他們的位置向江面看去是十幾米高的峭壁。

  底下的河水像是翻滾的怒龍。

  現在是旱季,水位并不高,很多地方都是裸露的巨大礁石,每一塊都有幾十上百噸重。

  這樣洶涌的大河,但凡小一點的石頭都要被沖走。

  “道長,這……”李嗣興看著面前的大河,有種望洋興嘆的感覺。

  這樣的大河沒有任何船只能下去穿行。

  洶涌的河水會瞬間將其擊碎。

  李嗣興在前世來過怒江邊,在江水湍急的地方,漁民捕魚都只能用下鉤的方法。

  連漁網都無法經受這河水的沖擊。

  “又不是要你從這里渡河?!敝緲氛嫒藳]好氣地說道。

  從這里向下游走,就能到你說的那個渡口了。

  “嗨,道長您早說啊,我還以為要從這里渡河,這得飛過去啊,可能也就您道行深能夠做到呢?!崩钏门d笑道。

  他現在跟老道說話的時候就恢復成一個小少年的樣子,這樣方便他耍賴皮。

  我還是個孩子,您一個得道真人總不能老是跟一個孩子過不去吧。

  李嗣興還不知道,在他的下游二十公里外,怒江在這里拐了一個灣。

  洶涌的江水被峭壁阻擋了一下,形成了一個小型的沖擊平原。至此,江水變的溫和了一些。

  沖積平原讓江的江邊形成了淺灘。自古以來,這里都是怒江上的重要渡口。

  后世這里就是有名的潞江壩區(qū),包括潞江鎮(zhèn)、芒寬,還有幾個農場。

  總耕地面積將近三十五萬畝,要是開發(fā)的好的話,這里足夠養(yǎng)活二十萬人。

  此時還沒有潞江鎮(zhèn)。只有一個渡口,名叫老渡口,后來這里會有一座橋,名叫惠人橋,在這里聯通著騰越與永昌府城之間的山道。

  這里也是茶馬商人常走的路線。

  此時在江東面的壩子上已經是人山人海。

  大部分都是衣衫襤褸的百姓。

  一些明軍的士兵排著隊列,單手扶在腰刀之上,在人群中來回巡邏。

  百姓的隊伍被分成一塊塊,讓現場雖然人多,但是并沒有太過雜亂。

  在向東面去的山路與壩子的交界處,支起了一座大帳。

  帳中的擺設非常的簡單,幾件兵器,加上一個桌案。

  一個穿著素布常服的中年男子端坐在桌案后面。

  男子的眉頭緊皺,額頭上的“川”字,仿佛是印刻上去的一般,他的鬢角已經隱有一縷縷銀發(fā)。

  但是這些都不影響他英武不凡的氣質。

  中年男子的手上拿著一把做工精致的小弓。

  弓臂上纏著金線,做工精巧,外形美觀。

  “報!”營帳的外面?zhèn)鱽硪宦晜鲌蟮穆曇簟?p>  “進!”

  “稟晉王殿下,大軍正在全力搭建浮橋,預計今天中午就可以渡河?!?p>  這案后之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西南擎天一柱,大明神將,李嗣興此生的老爹,晉王李定國。

  稟報的人也不過中年,留著三縷短須,儀表堂堂,正是李定國心腹文官金維新。

  此人中永歷八年舉人,后再晉軍之中效力。經常為李定國講述《三國志演繹》,借古諷今,且此人多謀略,常為李定國出謀劃策,深受李定國的信任。

  現在已經是永歷朝廷的吏部左侍郎,署尚書兼左都御史。

  但是此人性貪,好享受,與馬吉翔等人關系頗近。

  此次李定國放棄北上川南,而向西南撤退,造成了重大的戰(zhàn)略失誤。

  除了馬吉翔等人的原因之外,金維新的勸說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現在李定國已經后悔聽了這些人的讒言。

  因此,在這段時間,他對金維新也漸漸疏遠。

  “廣昌侯那邊可有什么消息?”李定國問道。

  “回稟殿下,廣昌侯一炷香前派人回稟,韃子大軍的前鋒距離我們還有一日距離。”金維新道。

  原來李定國在出永昌之后派出少量精兵在后節(jié)節(jié)抵抗。

  雖然沒有什么像樣的戰(zhàn)斗發(fā)生,但是次數多了,韃子的速度被拖慢了下來。

  雙方的主力之間,漸漸拉開了距離。

  “好了,你下去吧,讓馬思良過來?!崩疃▏鴽]有跟金維新多說話。

  金維新心中清楚,現在局勢糜爛,晉王心情不佳,自己之前的進言被證明是錯誤的。

  多位耿直的中樞文官在永昌府的時候就已經對西進決策進行批判。

  永歷皇帝甚至下了罪己詔,這讓一向注重自己名聲的李定國下不了臺。

  此時的李定國對身邊的人充滿了不信任。

  他此時喊馬思良過來,是因為馬思良是他的表弟。

  有些事情只能相信自家人。

  PS:新書已經要十萬字了,大大們,求推薦!求月票!求跟讀!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