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秦始皇如何快速殺趙高!【新書求一切】
其實趙展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方法。
秦朝之亂主要是因為什么?
趙高也貢獻了很大部分的力量!要是他死了,秦朝也不至于如此…
趙高由宦官起家,秦始皇在位期間,提拔他為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還讓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斷獄。秦始皇死后,趙高發(fā)動沙丘政變,他與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扶蘇自殺,另立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在這之后趙高仗著胡亥對他的寵信,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他又設計害死李斯,繼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為秦王,最后被子嬰派宦官韓談刺殺而死,誅夷三族。
自己以后若是真的要造反,造反之前也必須除了這個人。
老爹不是說自己有些有些人脈…不行,這種事情別人不靠譜,還是自己得想個辦法親自找秦始皇說清楚。
此刻秦始皇卻是心中燃起了另一個疑問想要提問。
盯著面前的徒弟沉默了好一會兒,他才說:“兒子,我有個問題想問你?!?p> “你講?!?p> 我為什么是你爸爸呢…趙展在心里開始腦補起來。
“根據(jù)我在朝中的那些朋友傳來的消息說,這趙高近日行事愈發(fā)的張狂,甚至當著始皇的面想要鎮(zhèn)壓秦始皇一頭。”
“你說這該死的趙高該不該殺?”
趙展:你就不能問一些正常點的問題嗎…今天朝政,明天殺人的,不知道的人還真以為你是秦始皇呢。
“不是我說,這趙高畢竟是朝中大臣,妄加議論怕是不太好吧?這消息也是泄露出去,我們?nèi)齻€人豈不都得被砍頭…”
嬴政:呵呵。
平時你在那一個勁的說的時候,怎么就沒思考到這些,再說了你怕趙高,我相信你?而且就算砍頭,他敢把朕的頭給砍了不成?
有朕在這里你慌個屁!
嬴政咳嗽了兩下:“我兒啊,這朝中大事與我們造反也是息息相關的,你就與我倆說到一二就是?!?p> “再說了,就我和老王你還不放心?”
趙展無奈再加上心中正有此意,于是就把自己的想法給說了出來:“這問題其實也不難嘛?!?p> “老王啊,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王翦先是略微有些蒙圈,然后說:“趙高只要使得民心渙散,假如此時我又有個一官半職,掌握些兵馬的,直接把他抓起來,殺了便是!”
“況且朝中肯定有諸多大臣對他不滿?!?p> 趙展聽后卻是搖了搖頭。
這計謀聽上去確實是有理有據(jù),可是他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趙高的權力來自于哪里?
不就是皇帝嗎?秦始皇為何不殺他,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只要把這個原因給搞懂了,殺趙高那不是輕而易舉。
再說了,他堅信秦始皇的心中一定有了想法,只是無法實施罷了。
到時候見到秦始皇的時候,說不定還能與他說道說道一二。
而且想讓趙高死,這一定是可能的。
趙高已經(jīng)不得人心
子嬰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殺掉趙高而自保是因為趙高自身不得人心。自從秦二世在位以后,趙高聯(lián)合秦二世干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情。整天在朝廷里權傾朝野的趙高也沒想到自己整天作威作福卻這么快遭到了報應。
按道理來說子嬰和兒子的密謀根本不可能密不透風,很多人通過各種渠道應該知道子嬰秘密計劃,不過因為趙高不得人心所以就算有人知道了這個計劃也不會通知趙高,這也注定了趙高的死是必然之事。
所以想讓趙高死,其中一個關鍵的步驟就是讓趙高囂張起來。
如何囂張,這就得依靠秦始皇了。
而且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加速趙高的死亡。
“我想的方法其實很簡單,第一點就是讓趙高自己囂張跋扈起來,為始皇找的機會?!?p> “而且這個消息一定要隱隱約約的傳出去,要讓始皇看清朝堂上究竟哪些是真正站在他身后的人?!?p> “而且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始皇必死,只有這樣人們才會逐漸的開始不相信趙高。”
“其次,經(jīng)過了這一系列的事情,無論是軍中還是扶蘇,都能得到再一次的歷練。”
秦始皇沒有想到,他隨口說出的方法竟然如此之妙!
簡直…神了…
嬴政好奇的問:“那照你這樣看來,陛下又會怎么做?”
趙展一笑:“平時陛下對此肯定是十分無奈,發(fā)怒卻又不得不平壓下去。”
“但是只有不辟謠,才能讓這件事變得更加透徹,才能達到真正有用的效果?!?p> 蒙毅一聽心里就明白了。
這簡直是一條看似無害的毒計啊,恐怕朝堂又要因此而經(jīng)歷一番洗禮吧?
前幾天剛出來了個內(nèi)閣的想法,這幾天又冒出來一個殺趙高的想法。
這人簡直就是個天才,天降的奇才。
可以試想一下,若是他們知道皇帝快駕崩會怎么樣。
就趙展所知道的,趙高是秦始皇死后最大的受益人,他拉攏丞相李斯一起扶持自己的學生胡亥上位,眾所周知,胡亥就是一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公子哥,那么權力必將被趙高和李斯所掌握。
而作為秦始皇死后的利益獲得者的趙高系大臣,他們在秦始皇死后收獲巨大得利益,因此他們才不會質(zhì)疑秦始皇的死。
朝堂之中總有一些無欲無求的大臣,他們不屬于任何派系,無論誰做皇帝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樣的,秦始皇死后扶蘇派系與趙高派系的權力斗爭更是不敢介入,他們只求安穩(wěn)度日。
因此這群沒有派系的大臣就不會對秦始皇的死產(chǎn)生疑問,歸根結底這件事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風險大于收益的事,因此不會去管。
至于扶蘇一系的就不用說了,這些人中以蒙恬和蒙毅兩兄弟為代表,他們因為秦始皇沒有傳位給扶蘇而對秦始皇的死提出質(zhì)疑。
歸根結底是他們支持的扶蘇不能上位,他們的切身利益就會受到侵犯,長期的政治投資將會一無所獲。因此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過可惜的是他們投資失敗了,而代價就是自己的生命。
歸根結底大臣們對于秦始皇的死活是否關心完全與他們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聯(lián),他們思考的就是自己能得到什么。
而只有秦始皇快死的消息傳出,才能檢驗他們的真心。
讓秦始皇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可用的人!
PS:求收藏,求評論,求投票!
不要忘了章節(jié)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