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的黃龍負圖旗,鑲白旗等旌旗,那是迎風招展,不可一世。
而得勝口關(guān)的墻頭之上,大明的金地日月旌旗,也是獵獵飄揚、針鋒相對。
得勝口關(guān)城是大同鎮(zhèn)面向大漠草原的北大門,最重要的關(guān)隘,它以得勝口關(guān),得勝堡、鎮(zhèn)羌堡、四城堡,組成的‘一口三堡’的防御體系。
得勝口關(guān)的主城墻高三丈八尺,關(guān)門外嵌有一匾額,陰刻鎦金楷書:得勝。
這里一口三堡共有守軍二萬八千余名,城墻上設(shè)置有大將軍炮,弗朗機,虎蹲炮,鳥銃等火器,嚴陣以待。
拱衛(wèi)大同北大門-得勝口關(guān)城的主將,也是一口三堡的指揮使,便是鎮(zhèn)參將李全。
他就是在宣府白虎節(jié)堂上第一個懟石風的將領(lǐng),也是質(zhì)疑皇太極聲東擊西戰(zhàn)術(shù)的大同系重要人物。
可萬萬沒有想到,他剛回到得勝城堡的參將轅門,得到的消息就是科爾沁部落的兵力移動。
一夜之間,后金軍的黃龍旗已經(jīng)插到城下,旌旗戰(zhàn)馬滿山遍野,戰(zhàn)鼓雷動。
“真沒想到,這事竟被一個二十出頭的毛孩子給猜中了。”站在城墻頭上的參將李全,對著天空仰望嘆息,隨后下達命令:
“快馬速報宣大總督張宗衡大人,大同總兵官王樸大人,說我得勝口關(guān)城的一口三堡,將遭遇后金與蒙南聯(lián)軍的攻擊,我大明守軍嚴陣以待,誓與城池共存亡?!?p> “得令?!眰髁铙A吏一溜煙騎馬出發(fā)。
就在李全派出驛吏送出軍情之時,正是司禮太監(jiān),宣大監(jiān)軍王承恩揣著圣旨到達宣府鎮(zhèn)之時。
從宣府鎮(zhèn)到大同得勝城堡約六百里路程,大明十萬京師移動時間最快為五-七日,輜重為八-十日。
……
隨著后金鑲白旗旗主,滿蒙聯(lián)軍統(tǒng)帥豪格的一聲令下,一時間里是長城外戰(zhàn)鼓如雷,號角長鳴。
“嗚昂…嗚昂…”
“咚…咚咚…咚咚咚…”
最先到達的二萬蒙南軍士,率先展開攻城。
一隊隊披甲戴盔、壯實粗獷的科爾沁士卒,他們扛著攻城專用的云梯,在護城河上鋪上厚木板,踏上去就沖。
在他們的身后十數(shù)丈之距,是萬余名草原上強悍的弓箭手,手端硬弓、弩弓在掩護攻城。
在弓箭手陣的后面,還有十數(shù)臺八牛強弩和弩車在助攻。
遠處,二臺四丈多高,方園十數(shù)丈,八個巨大木輪驅(qū)動的巨無霸-攻城云塔,在幾十個奴工的牽引下,正徐徐向城池推進。
“沖啊,草原上的雄鷹…”
“殺進城去,女人、金銀都歸屬草原勇士?!?p> “……”
戰(zhàn)鼓擂動、號角聲聲,震天駭?shù)氐暮亢鹇?,漠南蒙兵憑著一股野獸般的欲望,如蝗蟲般地沖向城墻。
參將李全親臨得勝口關(guān)前沿,他披甲登上城關(guān),指揮大將軍炮、弗朗機炮遠程轟擊。
“噓…轟…”
“噓噓…轟轟…”
“……”
十幾斤重的鉛彈砸進敵陣中,帶出一串長長的血路,所到之處,人仰馬翻,血肉橫飛。
面對城下護城河上,如此密集的南蒙兵卒,守城的明軍士卒,都無須瞄準。
成群結(jié)隊的鳥銃手們,他們輪換上陣,按令旗行動,只管對準城下,一輪接著一輪的齊射……
“砰…”
“砰砰…”
“……”
每輪都是數(shù)百支鳥銃齊射,黑鴉鴉的散彈雨、蔽天遮日。
大多不畏死的蒙兵,還沒沖到城墻前,就紛紛倒在那道寬闊的護城河上。
中了鐵砂散彈墜入護城河里,不被射死、也得被淹死。
一個多時辰過去了,一具具南蒙兵的尸體,在護城河里漂泊、并逐漸將河填滿,已經(jīng)堆起了小山。
城墻下,一片片的尸山血海。
在中軍帳篷里,南蒙科爾沁部落的將領(lǐng)們,心疼得嘴唇都咬破,他們紛紛看向大王子阿魯柘罕。
可戰(zhàn)場總指揮是后金軍的鑲白旗旗主,天聰汗嫡長子豪格貝勒爺。
此時,貝勒爺豪格,他早被城頭上那一尊尊閃著火光、吐露著鐵彈濃煙的大炮,給激怒了。
只見他雙目透紅,咬牙切齒地大吼:“柘罕大王子,給本帥嚴令下去,繼續(xù)攻城,有畏懼不前者,殺無赦!”
瑪?shù)?,真是崽賣爺田不心疼啊,反正不是他的鑲白旗兵卒。
在旁的蒙將們都是憤憤不平,但又有何法呢,說好的是聯(lián)合攻城嘛,你南蒙兵卒不當炮灰,誰去?
豪格是個魯莽的后金軍猛將,攻城野戰(zhàn)跟他爺爺努爾哈赤有的一拚。
他十六歲被爺爺努爾哈赤帶著征戰(zhàn),習慣于腥風血雨。
但他是個有勇無謀的猛將,謀略方面比他爺爺努爾哈赤,父汗皇太極差得不是一點半星,而是十萬八千里。
他打仗本就不計較傷亡人數(shù),只求攻下城池,立下頭功,為在父汗面前爭得榮譽,也讓多爾袞等人服氣。
可該死的大明城池,墻高城堅,加上有大炮火銃,正面強攻那絕對是攻城者的墳墓。
那些前仆后繼的南蒙兵卒,還沒攻到城墻底下,都紛紛倒下了。
他們想到后退,可是有鑲白旗組成的督戰(zhàn)隊在后,臨陣后退者,殺無赦!
沒轍,后面的兵卒只好將前面倒下的尸體,直接推入又寬又深的護城河里,繼續(xù)推進。
從清晨開始,一直到太陽落山,三個多時辰過去了,連續(xù)不斷的攻城,從不間斷,數(shù)以千計的南蒙科爾族兵尸體,都被無情的推入護城河中。
很快,城池四周的護墻河上,尸體填成幾十條平坦的通道來了。
在尸體上再架設(shè)木板,就可以讓巨無霸-登城云塔和大型攻城錐順利通過,后面的大型車弩,都有了用武之地。
登城云塔這個巨無霸,正面塞滿樹藤本塊,最外面為生牛皮繃的方形巨盾,就是為了抵御鉛彈。
他們緩慢前移,逐漸接近城墻。
而云塔頂部實際比城墻還高,上面弩箭齊發(fā),嗖嗖嗖…利箭終于落在城頭之上,不斷的有大明守卒中箭倒下。
南蒙做的方形巨盾,是巨木加樹藤再包裹生牛皮,足有三尺厚,烏銃無法擊穿,弗朗機和虎蹲炮的鉛彈鉆進去也難以擊穿,唯有大將軍炮。
但大將軍炮放不了幾炮之后,炮鏜需要冷卻,而操縱的炮手,自然是蒙兵弩弓手的攻擊目標。
新手操縱大將軍炮往往瞄不準目標,炮口仰角無法把控,這讓登城云塔推進過了護城河。
沖過護城河,到達城墻之下的南蒙兵卒,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們開始奮力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