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簽到大唐:開局造反當皇帝

第110章:邊患

簽到大唐:開局造反當皇帝 鈺泓 2022 2021-12-02 16:27:26

  楊貴嬪懷有皇嗣,對于整個大唐皇室,甚至整個大唐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群臣紛紛向皇帝李重俊賀喜!

  李重俊下詔,給群臣加了一個月俸祿,關中民眾免一年賦稅,以示慶賀!

  正當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悅當中,一道奏報送入長安。

  后突厥汗國默啜,領兵南侵,并聯合吐蕃、大食等入侵臣服大唐的西域諸國。

  “后突厥默啜出兵,截斷西域諸國朝貢大唐之路,聯合吐蕃、大食,意在吞并整個西域!”

  “哼!默啜如今已是強弩之末,還敢如此猖狂!簡直欺人太甚!”

  “速召宰相們,七部尚書,十六衛(wèi)的將軍前來紫宸殿議事!”

  李重俊看完奏報,怒氣沖沖!

  默啜勢力日漸微弱,想在最后瘋狂一把!四處征戰(zhàn),想要將背叛他的部落消滅。

  后突厥汗國這個邊患,一直都是大唐的心腹大患,不解決掉邊關只會永不得安寧!

  這次無論如何,也要徹底解決后突厥汗國,永除后患!

  “諾!”

  宦官領命而去。

  很快,宰相們和七部尚書,十六衛(wèi)將軍,便來到紫宸殿和李重俊商量,對付后突厥汗國的事情。

  “眾卿以為,該如何應對突厥、吐蕃、大食聯軍?”

  李重俊問道。

  “圣上,臣愿披甲上陣,為圣上,為大唐平定突厥!”

  左威衛(wèi)將軍杜賓客,立刻出列奏請出征。

  現在后突厥汗國大不如前,默啜的實力更是大不如前,杜賓客覺得自己立功的機會來了。

  以他帶兵多年的經驗,干掉默啜不是問題。

  “圣上,臣以為突厥默啜已是強弩之末,何需勞師動眾,不如號令奚族、契丹等蠻夷出兵討伐突厥!”

  “這樣一來,大唐不僅不用費一兵一卒,便可解決突厥這個心腹大患,還能借此削弱其他蠻夷的實力!”

  “我大唐借此機會坐收漁翁之利,豈不快哉!”

  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程伯獻出列說道。

  程伯獻這個官三代,早已經享受慣長安的舒適生活,早沒有當初程咬金的英雄氣概。

  眾人對于怎么對付突厥,分成兩派,一派主張出兵,乘機干掉默啜,將北方重新收回。

  一派認為,應該驅虎吞狼,讓胡人互相殘殺,而大唐則做壁上觀,坐收漁翁之利!

  兩派為這事吵的不可開交,李重俊聽的頭都大了!

  “行了!都給朕閉嘴!”

  李重俊大吼一聲,頓時大殿之內安靜下來。

  “姚崇,張說,你們二人說說,應該如何是好?”

  李重俊看向姚崇和張說問道。

  剛剛,別人在爭論要不要打突厥,唯獨他二人一言不發(fā)。

  “臣以為突厥該打,吐蕃更應該打,至于大食,雖有摩擦,卻還成不了隱患,有安西都護府在,可保西域無憂!”

  “突厥內部連翻內亂,各部族與默啜反目,分崩離析也是早晚的事情,吐蕃這次出兵,臣決定應該是試探!”

  姚崇起身行禮道。

  李重俊聽了也覺得有理,大食入侵不過是試探大唐的態(tài)度,暫時構不成任何威脅。

  即便有威脅,最快也是幾年之后的事情,到那時,大唐已經十分強盛。

  說不定早已經解決了后突厥和吐蕃的威脅,現在不必把太多精力放到大食上面。

  吐蕃和后突厥才是大唐最嚴重的邊患,是首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雖然比起吐蕃來,后突厥汗國就要弱許多。

  這次兩大邊患齊出,對大唐威脅最大的不是吐蕃,而是后突厥汗國。

  經過上次武階驛之戰(zhàn),吐蕃吃了大虧,在短時間內,不會對大唐有大規(guī)模的行動。

  所以,對吐蕃應該采取防守為主的策略,對后突厥則保持隨時攻擊狀態(tài)。

  “姚愛卿說的不錯,那何人可掛帥?抵御突厥和吐蕃?”

  李重俊問道。

  “臣推薦北庭都護湯嘉惠、朔方大總管解琬抵御突厥默啜,救援北方諸部!”

  “松州都督孫仁獻,可以防備吐蕃偷襲,吐蕃要是真的出兵的話,也應該先攻取松州!”

  張說起身行禮道。

  當初,吐蕃王頌藏干布就是出兵松州,被牛進達擊敗于松州城下。

  感覺到大唐不好惹,頌藏干布便退兵求和,愿意向大唐稱臣,并希望和親來改善雙方友好關系。

  太宗皇帝欣然答應,并將侄女封為公主,和親吐蕃,來換取雙方的友好和平。

  “好!即刻傳召,命北庭都護湯嘉惠、朔方大總管解琬共同抵御討伐突厥。”

  “令松州都督孫仁獻,防備吐蕃偷襲松州!”

  李重俊直接下令道。

  中書舍人記錄在案,并草擬詔書,由三省官吏簽字蓋印,再由李重俊簽字蓋玉璽后,發(fā)了出去。

  就在準備散會時,又有一道奏報傳來。

  西南蠻也趁突厥入侵,集結人馬寇邊。

  李重俊大怒,小小西南蠻,也敢趁火打劫,簡直不知死活。

  李重俊當即下詔,命右驍衛(wèi)將軍李玄道發(fā)戎、瀘、夔、巴、鳳、梁等州兵三萬人及原駐兵討伐西南蠻。

  隨后,安西都護郭虔瓘奏報到,希望朝廷能夠同意他招募關中子弟兵到安西,去討伐突厥。

  這事遭到了大臣的反對,其中將作大匠更是提出了三條反對意見,希望李重俊不要答應。

  韋湊所言,實兼對虔瓘與朝廷而發(fā),當時姚崇也不贊同虔瓘之策。

  對于這事,李重俊思量再三,最終還是決定派兵前往安西四鎮(zhèn),替換年紀大的老兵,駐守四鎮(zhèn),確保安西能夠太平。

  替換下來的老兵,則會返回故土,安享晚年,朝廷也會撥一筆錢作為養(yǎng)老金,給這些老兵養(yǎng)老用。

  會議結束,眾人退出紫宸殿。

  唐朝的詔令剛剛到北庭都護不久,默啜便領兵出擊葛邏祿、胡祿屋、鼠尼施等。

  這些小國不敵默啜大軍,便紛紛向大唐求援。

  于是,北庭都護湯嘉惠、朔方大總管解琬、定邊道大總管阿史那獻等出兵救援,將默啜擊敗。

  默啜不甘心失敗,便出兵攻打拔野古部,大獲全勝!

  找回場子的默啜,放松了警惕,不料在半路上遇見拔野古游騎,被拔野古游騎襲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