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樂隊和藍小浪的微博通通關注了一遍之后,陸通也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都給搞清楚了。
作為一個老搖滾迷,他不反對自己妹妹追星,他追陶鈞的那會,比起陸曉曉來可不逞多讓。
這是當時沒有粉絲后援會這種東西,就算有這些搖滾明星對多半也不會太在意。
當看到自己偶像被遭受無妄之災,他這暴脾氣一下子就上來了。
“你們這粉絲后援會怎么搞的?我也去弄一個,不能讓鈞爺平白無故被你們這群小屁孩口嗨?!?p> 陸通這次連門都沒敲,直接進去把陸曉曉給整懵了。
“陶鈞后援會?這也太那個啥了吧。你確定不是鬧著玩的?”陸曉曉有些疑惑的問道。
不過她轉(zhuǎn)念一想,要不……
與此同時,白蓮娛樂那邊請的正規(guī)軍正式下場了,一個微博名叫Tiom的樂評人發(fā)了一篇樂評:
“聽完兩個版本,個人覺得各有優(yōu)劣,但要是從原創(chuàng)度的角度上來說的話,我更傾向于前者。
因為那才是這首歌的核心,添加的那部分民族方言女聲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只是好聽而已,對于這首歌的內(nèi)涵來說,毫無任何價值?!?p> Tiom也算是業(yè)內(nèi)小有名氣的樂評人,經(jīng)他手評價過的歌曲,也有小幾百首,微博上也坐擁100多萬粉絲。
這條微博一出,那些沒有明顯喜好傾向的網(wǎng)友,立馬就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海潮端著手機又跑過來,把這條拿給藍小浪看。
藍小浪隨便瞟了一眼,輕笑道:“轉(zhuǎn)發(fā)他這條,把那段佤族歌詞的翻譯給貼上去?!?p> 海潮得令便去操作了,藍小浪則是在研究陶鈞的曲風。
看了這個路人大佬的私信,藍小浪確定陶鈞對這歌應該是動心了,只不過他覺得一首歌不足以讓大佬在他身上下重注。
既然已經(jīng)和白蓮娛樂撕破了臉皮,那當務之急,是要找條大腿抱一抱。
而陶鈞這個搖滾的領軍級人物,正好就是這條大腿。
Tiom發(fā)完樂評,正在一條條刷著評論,平時他可不太有這種能蹭到大熱點的機會。
眼看那條話題熱搜正在往前20邁進,他這條被白蓮娛樂點贊的樂評,轉(zhuǎn)發(fā)數(shù)也開始破五。
但就在這時,一個名叫文藝復興—海潮的賬號@了他:“Tiom老師,佤族方言部分的歌詞翻譯送上,請老師點評?!?p> 他本能的點開一看,然后他就知道自己被打臉了。
“開頭:哎,離別的時候不要太傷心呵~是的,是的,不要太傷心~讓我們一起唱歌吧,讓我們一起跳舞吧,不要分甚么高低貴賤,大家盡情歡樂吧!
中間:讓我們一起唱歌吧,讓我們一起跳舞吧,不要分甚么高低貴賤,大家盡情歡樂吧!
結(jié)尾:如果你愛上哪位姑娘,一定要好好保護她,如果有人想傷害她,你要用弓箭去射他?!?p> 他剛說人家增加的部分歌詞意思不大,就是起個錦上添花的操作,人家這邊立馬就把歌詞的意思給你貼上來了。
民族音樂他接觸的不多,按照他自己的想法,這民族方言的調(diào)調(diào)其實都差不多。
他覺得藍小浪估計是圖好聽加上去的,本身并沒有什么特別具體的意思。
沒想到這還真有,尤其是結(jié)尾的那一句,要是光看歌詞的話,完全就是神來之筆,萬萬缺不得!
可人家點名要他點評,這可怎么辦?
裝沒看見吧,誰信呢,那么高的熱度他不得隨時盯著看。
挑刺吧,他實在也找不出什么歌讓他發(fā)揮的點來。
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質(zhì)疑這翻譯的準確度。
但轉(zhuǎn)念一想,敢那么光明正大的發(fā)出來,想必是不可能讓人挑出刺來的。
關鍵是,已經(jīng)有網(wǎng)友開始調(diào)侃他了:
“哎喲,Tiom老師這題您真不懂,別說是您,全網(wǎng)加起來懂佤族方言的都沒幾個,您還是洗洗睡了吧。”
“瓦族方言我是不懂,歌我覺得好聽就行了,既然意思還能和原歌詞有承接,那這還說個毛!”
郁悶之余,他突然靈機一動,自己挑不出來,并不帶表別人不行,禍水東引這種招數(shù)他可沒少用。
隨即他打開微信,在恰飯群里吼了一嗓子:“對方出招了,誰上?”然后把微博的鏈接給發(fā)了上去。
這個群是白蓮娛樂專門用來發(fā)布恰飯信息的,里面各種營銷號、樂評人都有,只要有活都是搶著接。
這時,一個名叫耳幾木的樂評人發(fā)話了:“這題我會,各位不好意思,這次小弟先來!”
幾分鐘后,耳幾木的樂評便出現(xiàn)在了微博上:“剛剛聽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又看了那三段佤族方言歌詞。
我只能說寫得太過直白了,而且反反復復就那么幾句話。
沒有多少營養(yǎng)讓聽眾們?nèi)ゼ毤毣匚兜??!?p> 看到這條,海潮又忙不迭的遞過來給藍小浪看。
藍小浪又是簡單瞟了一眼,然后說道:“我當是什么呢,就這這沒營養(yǎng)的話寫出來,也好意思說自己是樂評人?
不過這人也倒是討巧,這種萬金油的樂評,100首歌里,怕是有一半以上都能被套進去?!?p> 說完藍小浪想了想,沖海潮道:“不和他們玩了,直接上大招,讓他們知道一下,什么才叫真正的走心的樂評。”
說完他先用耳朵不會騙人這個號,把早已抄好的樂評發(fā)了上去,然后讓司徒用她的私人賬號轉(zhuǎn)發(fā)@耳幾木:“耳幾木老師,我這邊刷到一篇樂評,寫得有點深奧,我不太看得懂,請您給解釋一下?!?p> 之所以藍小浪要這樣安排,一是想讓大家的號都出出名,二是為了分散那群腦殘粉的火力,要是真被他們一股腦的集火,也是件頭疼事。
畢竟對方基數(shù)太大,他們就那么幾顆子彈幾條槍,自然是只能智取不能硬碰硬。
耳幾木這邊一看有文字頭的賬號下場,立刻來了興致,然后當他一路點到那篇樂評的時候。
一看那賬號名字,耳朵不會騙人,而且還是個新號,這難道是專門來諷刺自己的?
再點開那張寫滿樂評的長圖,他頭皮一麻就知道要遭,但他還是耐下性子慢慢看了起來:
大家好,我是耳朵不會騙人。
剛聽了幾遍這一版的《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比起演唱會上的版本,這一版更完整且更能引起聽眾的共鳴。
增加的佤族方言女聲首尾呼應,主唱也一改演唱會上清亮的嗓音轉(zhuǎn)而慵懶,將聽者帶入一個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離別場景。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這句俗語,來自于馮夢龍的《醒世恒言》。團聚總是相對的,人們最終仍需分離。
年少心性,不相信宿命,只是單純的,厭惡分離。
這首歌卻給予了分離一個特別的角度。
因為知道彼此終將分離,所以我們更加不要回憶過去;因為知道眼淚和歡樂終將逝去,所以我們何必哭泣。
面對塵世宿命的帷幕徐徐落下,我們不如去盡情的釋放自己。
將這歌反復咀嚼幾遍,每次總有一些愈發(fā)豁達的感悟。也許時光流逝的意義就是讓我們能更加豁達的面對宿命。
正如某電影中的臺詞所言:人生看似長,卻只有三日。昨日、今日、明日。昨日已過,為何煩;今日正在過,何苦煩;明日還未到,煩不著。
言語練達,如當頭棒喝!
不可否認,《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是一首悲傷不形于色的作品,這首歌卻給予了分離一個特別的角度。
因為知道彼此終將分離,所以我們更加不要回憶過去;因為知道眼淚和歡樂終將逝去,所以我們何必哭泣。面對塵世宿命的帷幕徐徐落下,我們不如去盡情的釋放自己。
初看瓦族方言的翻譯,前面太過直白,最后一句稍顯突兀。
但你細品之后會發(fā)現(xiàn),這一峰會路轉(zhuǎn)的表達,是教你要珍惜,豁達的正真本質(zhì)是珍惜眼前這美好的一切!
這不僅沒有破壞歌詞原本的意境,反而將這個歌詞的意境給升華了更高的境界。
始于離散,終于筵席!
水水泛泛
謝謝兩位老鐵的打賞,本書三觀正,會盡量寫一些之前沒有作者寫過的歌曲,希望大家多多投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