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開只覺得全身很溫暖,說不出地舒服,在如此舒適的環(huán)境中,他甚至都不愿意醒來。
然而,不知何時起,他的耳邊隱隱約約有聲音響起,他下意識地想聽清楚,這一凝神,反而清醒了過來,他緩緩眨了眨眼,才發(fā)現(xiàn)自己漂浮在溫?zé)岬娜?,那泉水不斷上涌,一直輕輕托著自己的身子,不致下沉,而四周的環(huán)境,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黑暗,只見一點點奇妙的螢光,漂浮在空氣中,點亮這自成一方的微妙天地。
李寒開從溫泉中站起身來,向四周望了望,想要找出剛才睡夢之中隱隱約約聽到聲音的來源,可是當(dāng)他站起來后,那聲音反倒消失了,他一時有些不解,向著四周轉(zhuǎn)了一圈也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玄機。
突然,他腦中仿佛閃過了些什么,他急忙又坐到了水中,果然,那聲音又隱隱約約地回蕩在耳邊,他又將腦袋沉入到泉水中,那聲音也隨之大了幾分,他這時才明白,那聲音的來源根本不在泉水之上,而在于泉水之下!
想明白這一層,李寒開便含了一口氣,潛入到泉水中,然而隨著離聲源越來越近,李寒開的氣卻越來越少,最后所含的氣用盡后,離聲源已經(jīng)很近了,卻偏偏找不到源頭,有些慌了的李寒開雙手不由得四處亂碰,可一摸之下才發(fā)現(xiàn),他的上面不再是石壁,而是空著的,他急忙將頭揚起,貪婪地呼吸著空氣,而剛才一直隱隱約約的聲音,此刻也清晰地在他耳畔響起:
“大道入青天,我獨不得出。”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p>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p>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
聽著這一句句詩詞一聲聲地在耳畔響起,李寒開只覺全身都酥麻起來,他從未想過,他的阿爹留下的,是如此莊嚴的武學(xué)圣地。
李寒開走進“詩音洞”中,看著四周的墻壁,卻發(fā)現(xiàn)這墻壁之上都刻有各式各樣的印記,而這些印記,有的似劍痕,有的似拳印,一眼望去,似乎涵蓋了武學(xué)的諸般手段,而在一處印記旁邊,赫然刻著李寒開熟悉得不能再熟的招式名:太白劍歌十二篇。
然而,讓李寒開有些不解的是,這十二篇劍招旁邊所刻詩詞,都只有單單一句:
劍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劍二: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劍三: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劍四: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劍五: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劍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劍七: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劍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劍九:大道入青天,我獨不得出。
劍十: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劍十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劍十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寒開又對著劍招印記讀了遍旁邊的詩,這才發(fā)現(xiàn),李潭空竟將這十二篇的意境都通過簡單的十二道痕跡表現(xiàn)了出來,而這十二招也恰恰是這十二篇劍歌煉制化境后化繁為簡的最終招式,若能將這十二招完全掌握,恐怕單論用劍造詣,這世上,便再也沒人能及得上自己了。
想到此,李寒開便一邊聽著洞中的詩音回聲,一邊觀痕品劍,一時間,完全沉入到“新派武學(xué)”的海洋中了......
過了不知多久,直到自己的腿腳完全失去了知覺,李寒開這才從參悟中清醒了過來,如今,“太白劍歌十二篇”中除了最后一式“俠客行”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自己沒能掌握外,其他的意境,李寒開都已參悟透徹。
看著這四周墻壁上滿滿的詩詞和招式,李寒開雖然興奮不已,但是冷靜下來之后,也忍不住苦笑了兩聲,自己不像阿爹,是來展示招式,參悟招式需要的時間畢竟有些多,而自己唯一的食物來源,只有那汪溫泉,這就注定自己無法長久停留在此地。
再加上自己處于崖底,武功又未恢復(fù),下來的時候已經(jīng)幾乎用盡了半條命,如今自己再想上去,恐怕便成了完全不可能的事。
可嘆自己坐擁江湖上最珍貴的武學(xué)寶庫,卻偏偏困于此處,命不久矣。
李寒開笑著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從前聽阿爹講‘朝聞道,夕死可矣?!F(xiàn)在用起來,倒是恰當(dāng)?shù)煤??!?p> 說完,想再多“聞”一些“道”的李寒開,便又重新站起身來,快速瀏覽著周圍的“新派武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p>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p> “君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待看到此處時,李寒開卻發(fā)現(xiàn)這幾首詞旁邊既沒有招式留痕也沒有招式名,只有一遍遍回蕩在耳邊的難言情緒,莫名地使李寒開心生憂傷,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與他僅有兩面之緣的那個遮面女子,而一旦勾起思緒,那個影子似乎便再也揮之不去。
然而,縱使生出了萬般情緒,他依舊無法體會這些詞句中的意境,他的情感,始終是朦朧而青澀的。
“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見到她...”雖是如此想,李寒開心里卻暗中生出了一絲期待,這份期待很快撫平了李寒開的消極情緒,讓他繼續(xù)觀覽著四周的墻壁,以圖從中尋到脫困之法。
很快,一處石壁上的詩讓他眼前一亮:“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p> 李寒開在讀到此句時,只覺自己枯竭多時的身體,竟然罕見地感受到了一絲內(nèi)力,而那內(nèi)力似乎便不來自于“內(nèi)”,卻恰恰來自于外界。
這一點變化,不由得讓李寒開欣喜不已,如果說自己能夠經(jīng)由外界產(chǎn)生內(nèi)力,那么自己以后豈不是內(nèi)力無窮無盡,再無顧忌可言了?
然而,很快,李寒開臉上的笑容又凝固了,因為那縷內(nèi)力,很快便消散了。
李寒開并沒有死心,這次,他刻意地進入了詩詞中的意境,嘗試性地吸納了周邊的氣體,果然,一股較上次大得多的內(nèi)力,擁入了他的體內(nèi),可是,這次也沒能保存很久,他這時才明白,這石壁上刻的“萬木春訣”,是把自己當(dāng)成“病樹”了,固然自己能從周圍事物中汲取力量,然而,也終究不能長久,畢竟自己的本質(zhì)還是“病樹”。
然而,正當(dāng)李寒開喪氣時,他頭腦中,卻猛地閃過一絲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