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新年,神圣的號角
在這封閉又寒冷的冬天里,武漢消寂了一個多月,這場疫情以為它成功地占有了這座城市,直到除夕夜的午夜正點一過,一陣咆哮聲充斥在城市的上空,打破這個被囚困了無數(shù)日的枷鎖。
所有人都站到了陽臺上,用著力所能及聲音,仰著夜空高唱國歌,把這一股像血液一樣時時刻刻流淌身上的信仰,吼遍這華夏大地,要撕破這黑暗,沖出蒼穹,掠來太陽,讓它重新照遍祖國八方。
一戶尋常人家。
媽媽放下遙控器,聽著動靜來到陽臺,輕輕打開門,嘹亮的歌聲傳了進(jìn)來,瞬間醍醐灌頂,她把整個窗戶撥開,迎接著歌聲穿進(jìn)屋里,轉(zhuǎn)身來到另一處陽臺,把豎門打開,讓歌聲繼續(xù)傳遞下去,暢通無阻地傳播下去,喚醒這個黑夜中守著信仰的每一個人,熱淚盈眶。
她十指抱捆,虔誠地抬在胸前,找著節(jié)拍加入唱誦的行列;“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爸爸在洗刷著廚具,肅然起敬,放了碗筷,來到妻子身邊,看著她淚如泉涌,安慰著,也唱起了國歌,兩個玩手機(jī)游戲的孩子,突然被這一幕震懾到,面紅耳赤,他們猶豫著,猶豫著,還是放下了手機(jī)...
拖著無知的步伐,挨在了父母的身邊,仰著頭看著母親淚如雨滴,血濃于水,也跟著哭了起來。
“你哭什么!”媽媽好氣又好笑,蹲下來摟著兩個幼子,語重心長再說道;
“媽媽這是感動?!?p> “媽媽為什么要感動?”一個哭花了臉,以為出什么事。
母親抹去他臉上的淚花,思索了一會,再開口;“這個疫情你怕不怕!”
“怕!”小孩子猶豫都沒有猶豫。
“為什么怕!”媽媽再問。
“因為會傳染,會死人,吳濤的媽媽就是被傳染,死了的!”小孩子天真地說道。
“那誰會去救這些人!”媽媽繼續(xù)問道。
“醫(yī)生!”孩子本能地回答。
“那醫(yī)生需要誰的保護(hù)?”媽媽繼續(xù)循循善誘,孩子接不下去了,這是他目前思考能力所能到達(dá)的高度。
“醫(yī)生需要這個國家的保護(hù),而國歌,就是這個時候,國家和人民最好的聲音,和希望?!彼Z重心長地看著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無論遇見多少像今天的困難,當(dāng)你聽到國歌響起的時候,就是國家在吹響反抗的號角,距離勝利就不遠(yuǎn)了?!?p> “那么還有一個問題,國家是怎么來的?”母親再拋出一個教育意義深刻的問題,問住了眼前的孩子。
“國家,是由那些祖祖輩輩的先烈們付出生命和心血,才讓你今天這么安全地躲在這里,先烈們處心積慮地為我們打下了今天基礎(chǔ),才得以茍且偷生地站在這里,一家四口周全?!彼粗约旱暮⒆?,已經(jīng)聽入了狀態(tài)。
“你的生命,是爸爸媽媽給你的,你長大的整個過程,到像爸爸媽媽這樣,再到像姥姥那樣,是國家給你的,你要在長大的時候,有能力的時候,像此刻外頭那些迎著風(fēng)霜的警察戰(zhàn)士,醫(yī)院里的醫(yī)生,風(fēng)雪肆虐下忙進(jìn)忙出的騎手們,扛著你作為男子漢的責(zé)任。”一番話,讓眼前的孩子仿佛走進(jìn)了另一個世界,愣是瞠目結(jié)舌,聽呆了。
他靜靜地看著父母在唱著著國歌,梳理著剛才所有的話,找著他還不能理解的環(huán)節(jié),耐心地等著媽媽唱完,揪起她的衣角,小心翼翼地道;
“媽媽我想知道先烈們的故事!”
當(dāng)媽的欣慰地笑了出來,至少在自己看來,這孩子沒白費國家的糧食。
小板凳搬好,坐好,兩只小手一搭,認(rèn)真地揪著小眼神,看著母親,開始言傳身教。
“故事要從一個出生在民國動亂時期,一百年前的少年講起,在HUN省,一個叫湘潭縣的地方,有個少年叫潤之,也叫***,他看到了那一個年代,許多貧苦的家庭都在販賣像你這樣大的孩子,所以立志救國...”
...
“紅軍不怕遠(yuǎn)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xì)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p> 在媽媽教導(dǎo)下,他郎朗地讀起了***的七律《長征》頓時,學(xué)著體會其中的一字一句。
...
媽媽循循善誘地講著一個個事跡和人物,從民國到現(xiàn)代,保家衛(wèi)國的兩彈一星,稻下乘涼夢的袁隆平...等等,引導(dǎo)著膝下的幼子,越發(fā)聽得入迷,動魄驚心,這一切,都是因為晚上的這個聲音,國歌《義勇軍進(jìn)行曲》沖破了疫情封鎖下的內(nèi)心。
國歌是每個華夏人的靈魂,今夜,它又喚醒了無數(shù)個像聽先烈故事的小孩子,知道了腳下這片土地完整的艱辛,誰為它拋頭顱,灑熱血,紅色信仰的小小火種,將一代又一代傳遞下去。
...
...
屋外。
在這封閉又寒冷的冬天里,這些小人物的騎手,扮演著這個城市的小英雄,為有特殊困難的群眾提供熱心的幫助,曾有這樣的一個聲音說過;“武漢一定會過關(guān),武漢本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此刻奮戰(zhàn)在一線的所有人,面對著這疫情,都擁抱著同一個信仰,‘戰(zhàn)無不勝!’
另一邊。
火神山和雷神山在拔地而起,所有人干得熱火朝天,沒有人去惦記今天過的是什么日子,去抽出點時間發(fā)個信息,拜個年,工地到處電光火花,吊車,推土車,打樁機(jī),指揮聲和碰撞聲。
這個工程是一個標(biāo)桿,是一面旗幟,是一只沖鋒軍,它將要站在疫情的最前面,抵抗這個糾纏不休的病疫。
有人開始停下來,不由自主,緊接著安靜傳染開,就連剛開始謾罵的工頭,也是突然肅靜。
他們聽到的和前面的人聽到的,同一個聲音,一陣嘹亮的號角在吹響,蕩漾在高空,如此神圣,以至于讓人心曠神怡。
這是新年最好的祝福,這也是新的一年,眾人心里渴望的聲音,歌聲就像千軍萬馬一樣,奔騰在大山大水之間,剛毅,忠勇,無畏,浩然正氣!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眾人開始高歌,輪著鐵錘越是來勁,哐當(dāng)?shù)刈鳂I(yè)著。
緊接著他們又唱響了振奮人心的‘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對抗著這寒冷的冬季,對抗著這寒冷冬季里的病疫,就像腳下這個原本荒蕪的土堆,滿是荊棘,雜草,巨石,沼澤,‘錘子和鐮刀’勢必將其移為平地,建起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