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
早在布谷鳥開始叫的三月時,農(nóng)人們就把稻種撒在了育秧田里,等到了五月,就開始插秧了。
鐵漢這周專門來插秧的,他跟阿雅說,他要參于農(nóng)活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他要當一位出色的莊稼好把式和當一個優(yōu)秀的苗家女婿。
每每這時,阿雅總是微笑著溫柔地看向他,她的眼睛發(fā)著光,這時的鐵漢也總是深情的回望,還傻笑著說:
“男耕女織,不錯,小妹呀,你說,怎么這山風的味兒都是甜的?幸福啊,這日子!”
阿雅的父親和二哥早早就起來了,兩人在輪番著犁田耙田,要反復幾次的把田耙好耙平,以確保田里的蓄水一樣深淺好插秧,還要修筑后水溝防冷水流進田里,再用釘耙往田坎上壘泥防止漏水,總之男人們的工夫也是挺多的。
女人們則負責拔秧,阿雅娘和二姐也早早的來到了育秧田里。
她們躬著腰,左右手同時用指尖把秧苗一小撮一小撮的摳出扯出來,然后轉(zhuǎn)著抖著,把秧根部的泥巴洗凈,差不多時兩手并一起合成一個秧把,從稻草把里抽出一根稻草,在秧把上一繞,左手大拇指向上一推,右手再捏著稻草另一頭用力一拉,這樣就捆好了秧把了,還打的是活結,便于插秧時靈活抽出秧苗而不影響速度,捆好的秧把放在她們的身后挨挨擠擠的。
不一會兒,阿雅的遠房小姨和嬸娘伯娘也來了,寨里插秧,大多都是親戚組團,俗稱“換工”:就是聯(lián)合給你家插兩天,又再給我家插兩天。因為季節(jié)不等人,犁好的田和拔好的秧都是不能過夜的,如果隔夜了,田泥冷了,秧枯了,長勢不好,會影響收成的。
鐵漢犁好和耙好一丘田后,也來拔秧了。
她們幾個開玩笑的對鐵漢說:
“新姑爺,拔秧是女人們的事,你一個后生能不能干好還未知呢,就挑秧下田算了?!?p> 鐵漢回說,她們能干的他也能干,不信可比試比試!
阿雅娘跟他說了拔秧的細節(jié)后,他就開始拔起來了,不大一會兒,身后堆了一排秧把。
小姨笑了起來說:
“看不出新姑爺還這么細致,會拔秧拔得快的后生還真少見!”
嬸娘湊過來說:
“新姑爺,光會拔還不算真功夫的,等下插時才能見火候的!”
鐵漢笑笑說,等下也想和她們比試比試!
快到響午了,男人們把秧把挑到田邊,拋撒開來,大家匆忙扒了口午飯,就下田插秧了。
阿雅不怎么會插,大家也不讓她下田,鐵漢心疼的對她說:
“小妹呀,你不要下田了,只要看著哥哥插就行了,我一個可頂倆的!”
“新姑爺,頂不頂倆還得等下看真本事呢!”
小姨在那笑著說道。
“行,可以!”
鐵漢也笑著回應著!
二哥和父親釘上兩根木棍,拉起線來。阿雅娘又反復的跟鐵漢講著插秧的每一步細節(jié)和要點,好像生怕鐵漢吃虧落下風一樣。
大家一個個下田了,伯娘跟阿雅父親說道,不要扯線也保證栽的齊的,大家都笑了起來。
婦女們的動作很是嫻熟,只見她們彎腰低頭,左手拿著一小把秧苗,左手指尖在快速的分出一兩根推給右手,右手馬上過來拿住分好的秧苗,然后以大拇指、食指、中指快速捏住根部,并三指并攏成圓錐狀垂直插入泥水中,而后又開始第二次,從左往右插,左腳趕著右腳往后退。只見秧苗不離手,左右手上下聯(lián)合,拍打著泥水,發(fā)出“撲嚓撲嚓”的響聲,響聲過后,秧苗成排,整齊迅速的延伸……
鐵漢也不甘示弱,他兩腿一叉,左手拿秧,右手也快速迎過去接過秧來插下去,一株栽完又再拿,左右腳也后退自如,左手緊跟著右手分秧推秧,右手在水里上下竄動,也發(fā)出“撲撲”的響聲,像蜻蜓在點著水上下翻飛著……
本來她們把鐵漢放中間,是想包他的餃子的:就是兩邊的人插時速度快了超越中間的,這時,兩邊秧苗青青成行突出許多,中間還是空白凹進去的,更有調(diào)皮愛開玩笑的媳婦們,在空白處的后段插滿秧,讓慢的中間的那個人無路出不來出洋相,俗稱“包餃子”。
其他的人就會在旁大笑著調(diào)侃開玩笑的問慢的那個人:
“餃子好吃吧,里面涼快吧,想出來不?”
這種一般對新媳婦和新姑爺才用的,也不能生氣,慢了只能認輸也就沒事了。
而她們卻沒想到鐵漢居然比她們快,不大一會兒,中間的秧苗竟然比兩側(cè)突出了好幾行,看來包不成餃子了,阿雅長長的舒了口氣,阿雅一家人緊張的氣氛也緩和下來了。
“新姑爺還真行,第一次插秧就比我們老手快!”
小姨在那高聲的叫著。
“石蛋娘,你咋忘了,新姑爺什么時候輸過呀?”
“那倒是……”
“順子娘,下回讓你站中間好涼快涼快……”
“哈哈哈……”
笑聲蕩漾在田間,幸福的日子如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