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之鄴侯傳人

第三章 山鄉(xiāng)夜宴樂何極

大唐之鄴侯傳人 雷與劍 2708 2021-08-11 12:11:30

  之后凌绹隔兩三日便到挖的陷阱旁看看是否有所收獲,不過每次看到陷阱完好無損,便失望地嘆口氣扭頭離開。雖然沒有抓到野豬,不過凌绹常跟周老漢上山砍柴,間或下套子逮野雞,還時不時跟老漢在稻田里忙活一番,這樣天天勞作,倒是感覺身子慢慢健壯起來,最后也能挑個百十斤柴下山了。

  一晃兒過了二十多天,這一日凌绹吃罷早飯,跟周老漢打聲招呼,道:“你老人家這幾日看著有些勞累,先歇一歇,今天我自己去山上砍柴?!?p>  周老漢知他已經(jīng)熟悉山上路徑,也不十分擔心,說道:“也好,只不過不要走得太遠,記得早些回來。”

  把柴刀掖在背后,凌绹扛著扁擔徑自向陷阱的方向而去。經(jīng)過這些時日的打熬,凌绹走山路已是健步如飛,不多會兒,就已到陷阱附近。將到跟前,只聽見前邊的草叢中一陣“窸窸窣窣”之聲,凌绹心中一動,待得俯低身形,卻見前邊草叢中走出一只體型很大的野豬來,身后跟著幾只小豬崽。

  凌绹看那野豬幾有半人高,一身黑毛似鋼針般披在背上,前吻甚長,滿口尖牙,模樣很是兇猛。此時,那野豬也看見了凌绹,卻怔在原地。這時節(jié)的母豬正是喂養(yǎng)幼崽時,護子心切,最是兇猛。稍一發(fā)呆,那野豬便口中發(fā)出一陣“嗚嗚”之聲,頭一低,便向凌绹沖了過來。凌绹心中大駭,回頭便跑,幸好心中清明,卻沖陷阱方向而去,到得跟前,身子繞過陷阱到了另一邊。

  那野豬卻狂性大發(fā),不管不顧,只順直線沖凌绹撞過來,只聽“轟隆”一聲,眼見得那野豬掉入陷阱。凌绹穩(wěn)穩(wěn)心神,慢慢地向陷阱探出頭去,只見那野豬躺在坑底,兩根尖刺斜斜穿在身上,鮮血從傷口汩汩而出,四條腿卻在拼命掙扎。那幾只小豬崽見有人,也不遠去,只躲在一旁草中“咴咴”嘶叫。

  見此情狀,凌绹思忖這野豬是活不成的了,只不過看著體型頗大,分量無論如何不會低于二百斤,自己一人無論如何也拉不上來,只好飛快地跑下山去叫人。

  等到周老漢邀了眾鄰居一起上山時野豬已經(jīng)氣絕,坑底草皮合著血污一片狼藉,眾人合力將野豬從坑中拉出來,然后將野豬用粗繩捆在大木棒上輪流抬著,一邊嘻嘻哈哈地說笑著走下山去。當然,大家也不忘把四只戀母不忍走遠的小豬一起活捉了去。

  抓到一只大野豬對于山村來說是一件盛事,一般都要請所有的村民共同來食用,當然是以啃骨頭為主,上好的肉都會被主家煙熏了做成臘肉留著慢慢吃,不過盡管如此這對于村民們來說已經(jīng)是難得的改善伙食增加油水的機會了。

  不多時周老漢家已是熙熙攘攘、門庭若市,周老漢正帶著兩個人新砌一個灶臺,畢竟屋里的太小,還無法裝下這么多肉;周婆婆指揮幾個婦人從鄰居處借來幾塊木板,下面用石塊壘上,權充做桌子,又尋了幾個木墩子擺放在邊上。凌绹熱情地和眾鄉(xiāng)鄰打著招呼,這么多天下來,村民們也都熟悉了周老漢家的這個“外甥”,都親切地喊他叫“桃子”。

  鄰居大牛自告奮勇充當了屠夫的角色,和幾個人將野豬抬到村外的小河邊,這里有水,宰殺起來也能方便清洗。

  不一會兒,大牛已經(jīng)熟稔地將野豬開膛破肚、剝皮剔骨,眼看著他一把將一個用繩子捆著的幼豬抓過來要一刀捅死,凌绹心中一動,對大牛叫道:“大牛哥,且慢下手,這豬還小,也沒多少肉,不如留下來養(yǎng)大些再殺吧?!?p>  大牛看著凌绹疑惑道:“養(yǎng)豬?這東西小時還算老實,等長大了那才叫兇呢,可不好養(yǎng)?!闭f這一邊連連搖頭。

  凌绹道:“沒事的,養(yǎng)的時間長了兇性就小了?!?p>  中國很早就有馴化野豬為家豬的歷史,不過大多為散養(yǎng),后來在北方一些地方出現(xiàn)了圈養(yǎng),到了唐朝慢慢才出現(xiàn)了一些規(guī)?;酿B(yǎng)殖場,不過在衡陽附近的山區(qū)里百姓卻沒一直沒有養(yǎng)豬的習慣。

  大牛以為凌绹是孩子心性,也不以為意,一腳將豬崽踢給凌绹,道:“桃子,你得看緊點,別讓它跑了?!?p>  凌绹趕忙提起四只可憐的豬崽折回家里,尋了兩個籃筐將小豬扣在底下,怕它們跑掉,還特意搬了兩塊大石頭壓在籃筐上,待第二日用木樁圍一個豬圈再說。

  到了將近傍晚時分,大鍋中的豬肉已是香氣四溢,看著鍋中大塊的排骨,凌绹心疼得只咂舌。在后世的時候排骨的價格甚是昂貴,一點也不比五花肉便宜,凌绹也是善于庖廚之人,無論是做的紅燒排骨還是糖醋排骨都會讓人饞涎欲滴,不過在唐朝人們還并未認識到排骨能做出如此美味,只會連同大棒骨一類的放在大鍋里一起煮。

  唐時香料價格昂貴,花椒等物事只是豪富之家才可以食用得起,山里人平時根本就沒有見過,不過在山中各種藥材倒是不少,凌绹尋了些丹參、草果,連同一把野蔥沙姜一起丟入鍋中,味道倒也不差。

  滿院肉香中,眾人圍著幾張桌子坐下,一邊高談闊論一邊大快朵頤,可惜無酒,未免辜負了這美食。

  村中的年紀最大的長者六叔公一邊小心翼翼地啃咬著一塊排骨一邊指著凌绹道:“后生,看你斯斯文文的樣子,應該是讀過書吧,這年級也該考秀才了?!?p>  凌绹道:“回六叔公,少時跟著先生念過幾本圣人的書,胡亂識得幾個字,后來家中遭變,便未曾進學?!?p>  “唉,可惜了,要是能多讀幾年書,只怕比咱這里書院的學生們也不差呢?!绷骞贿厯u頭嘆息。

  周老漢道在旁邊賠笑道:“可不敢比啊,書院的學生們那都是神仙一般的人。我也時常過去送柴送菜,親眼見一個個端的是風流瀟灑,都是官家的公子們,聽說衡州刺史的公子也在書院里進學呢?!?p>  凌绹知他們說的是南岳書院,唐朝著名白衣宰相李泌晚年隱居衡山,在山中建造一讀書處,名曰“端居室”。李泌去世后,其子隨州刺史李繁為紀念李泌,在其端居室舊址上擴建為書院,以秉承其父之志。因了李泌的影響,在此教書的先生也都是高德大儒,因此南岳書院名聲廣播,荊楚一帶的官宦人家紛紛把子弟送來此讀書,以求上進。周老漢他們所居之延壽村也離書院不遠,可惜凌绹來此時日尚短,還沒有機會去看看這個傳說中的南岳書院。

  正遐思間,凌绹又聽到六叔公在慨嘆:“那李鄴侯才是神仙一般人物呢,我年輕時可是見過他老人家,就在書院的門口,那時還不叫書院,是李鄴侯的修仙之處。鄴侯他老人家穿著一身道衣,手里拿著拂塵,他一見我就夸我面相好,還說我人中寬大,是長壽之相呢,這不老頭子我今年都快八十了,還能大口吃肉呢。”說完便又從排骨上咬下一大塊肉來,在口中慢慢咀嚼。

  大牛雙手擎著一根大棒骨,吃得滿口汁水淋漓,一邊含糊不清地道:“聽說李鄴侯他老人家最后變成了神仙飛天了,說是飛升那晚上漫天紅霞呢,是吧,六叔公?”

  六叔公嘆氣道:“那是自然,那李鄴侯本是天上的紫微星,下凡到人間來輔助大唐渡過劫難的,功德圓滿自然回歸天庭。他老人家就是在般若寺后邊的上山飛升的,走時還留下了三個大字‘極高明’呢,現(xiàn)在那三個字還在石頭上刻著呢,那幾個字寫得真是好。”說著一邊比劃一邊“嘖嘖”贊嘆。

  眾人一起恭維道,六叔公也是飽學之士呢。凌绹在一邊聽著并不言語,心中只是發(fā)笑,他知道那“極高明”三字并非李泌什么飛升時所留,而是李泌對于學問的頓悟,另有深意。

  大家又閑扯了一番,這才頂著星光,一起散去各自歸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