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來是去試吃一下他們的菜品,看是不是真的那么“地道”,那么“恰到好處”?
二來當然是去實地看看人家的店內(nèi)環(huán)境,是不是真的適合拍攝?
如果都沒問題的話,那就得像這家二子鍋貼一樣,直接進行店鋪的更換,然后由陳問主刀開始進行劇本的修改!
而在美美的飽餐一頓之后,直接負責管理拍攝經(jīng)費的周舟,不但二話不說就熟練地跑去買單要發(fā)票,而且只用了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就說服這店老板兩口子在不收取任何費用的情況下,免費提供場地進行取景拍攝!
讓他們想什么時候來拍,只需提前一天打個電話即可!
這不得不讓陳問和曹盾感慨,有周舟這么一個老大哥在旁邊幫著張羅,真是太讓人省心了!
而經(jīng)過接下來一段時間的相處,陳問越來越發(fā)現(xiàn),周舟雖然因為在這體制里浸淫已久而難免沾染一些油膩做派,但學歷背景都極其普通的他,能從一個小小的場記一步步做到今天這樣一個深受領導信任的執(zhí)行制片,那絕對是有他的道理的!
首先周舟絕對是個熱心腸,工作積極性也總是相當飽滿,但更重要的是無論跟什么樣的三教九流打交道,他都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就跟人家套上近乎!
光這一點,就是其他體制內(nèi)人難以做到的!
而事實上,無論是拍攝籌備還是拍攝現(xiàn)場,各種各樣的準備工作和突發(fā)狀況,那都是事無巨細,龐雜無比!
但經(jīng)過事實的檢驗來看,只要有周舟這樣一個給力的片場萬金油在,無論是陳問還是曹盾,亦或其他各種臺前幕后的工作人員,當真是都能最大限度的把精力投入到藝術創(chuàng)作當中去,而不用太去操心各種的“凡塵俗事”。
所以這不,才短短幾天的合作下來,陳問和曹盾就已經(jīng)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下了這個不可多得的好大哥!
而曹盾雖然乍一看和電視臺這樣一個體制內(nèi)的環(huán)境,還真是有些格格不入,尤其是在搞人際關系這一塊,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周舟的對立面!
不過這也正常,這當導演的嘛,但凡是真正有才華的,誰還沒點兒恃才傲物的臭脾氣了?
畢竟在導演創(chuàng)作方面,早早就已斬獲過一系列獎項,而被譽為是全國最有潛力新銳導演之一的曹盾,也確實是有這個資本!
而曹盾的這份創(chuàng)作才華,和導演功力,在之后幾天的合作過程中,陳問也當真是深有體會!
尤其是在跟曹盾研究拍攝風格的時候!
很顯然,因為陳問前世是看過《孤獨的美食家》成片的,所以對于拍攝風格,陳問心里早已有了一個先入為主的明確定見!
但曹盾并沒有?。?p> 所以在兩人討論的時候,不等陳問把心中的定見說出,激情滿滿又才思泉涌的曹盾,竟然直接一口氣向陳問提出了好幾種不同拍攝風格的設想!
這其中既有偏文藝的風格,也有偏紀錄的風格,更有他“自吹自擂”說他自己最擅長的蒙太奇風格!
而更為讓陳問嘆為觀止的是,在提出設想之后,只過了不到三天,曹盾就拿著厚厚的一大摞素描本,出現(xiàn)在了陳問面前!
原來這素描本里全是他熬了好幾天畫出來的各種分鏡頭!
要知道就算是同樣的場景,同樣的劇情,只要拍攝風格不同,鏡頭語言不同,那畫出來的分鏡頭也都是完全不同的!
而別的不說,光就看曹盾能在短短幾天內(nèi)畫出這么多種不同風格的分鏡頭,并且畫的都如此專業(yè)而高質(zhì),其才華和功底就可見一斑!
當然,最后在陳問的循循善誘下,曹盾還是漸漸接受了最接近于《孤獨的美食家》的這種小清新日常風。
話說這一部劇的整體拍攝風格,其實本應是由導演全權(quán)把控的事!
而在這樣的事上,像曹盾這么自視甚高的人,最后都愿意徹底放棄自己的諸多設想,而完全聽從陳問的建議,這足可見曹盾當真是已經(jīng)打從心底里認可了陳問的才華!
要讓曹盾做到這一點,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事實上,除了才華之外,在為人處世方面,陳問也是漸漸地收獲了周舟和曹盾的進一步尊重與欣賞!
雖然陳問的確是三人中年齡最小,資歷最淺的一個!
但在周舟和曹盾這兩個略微都有些走極端的處事風格襯托下,實際心理年齡已經(jīng)活了兩輩子的陳問,當真是顯得愈發(fā)的少年老成,低調(diào)沉穩(wěn)!
就這樣,不知不覺,一個星期的時間過去了……
而經(jīng)過這一個星期的不懈努力,和高強度逛吃,三人總算是在周舟的帶領下,把拍攝這一共十四集短劇所需要的二十八家店鋪全部找齊了!
這其中甜品店就有江湖中失傳已久的“老張龍子羹”,以水果梅花糕為一絕的“左師傅梅花糕”,被譽為宋城口味第一卻三十年不漲價的菩薩好店“楊記冰糖蜜汁藕”,以及每一個湯圓都有雞蛋那么大卻軟糯至極的“羅家桂花湯圓”等……
而正餐小吃店除了全宋城最正宗的灌湯牛肉鍋貼“二子鍋貼”外,還有被戲稱為“活魚鍋貼”的“洪澤小魚鍋貼”!
當然這小魚鍋貼,并不是真正的鍋貼,更準確的名稱應該叫“小魚鍋塌”。
而這“小魚鍋塌”實際就是用玉米面捏的面糊在鍋邊貼上一圈,然后同時在鍋里燉從洪澤湖里撈上來的新鮮小魚,這樣在烹制的過程中,面餅沾著魚鮮,魚兒帶著餅香……
最后更是魚香肉嫩,湯鮮餅脆,絕對是當?shù)匾唤^!
而除了這兩家“鍋貼”,還有老土著公認能做出最正宗楓橋大肉面的“地雷面館”,擁有迷之口味四十年來從未被超越的“老頭愛馬仕酸豇豆炒飯”!
當然也少不了宋城美食扛把子“鴨血粉絲湯”這一領域的王中之王,已經(jīng)傳到三代目的“小潘記鴨血粉絲”,以及其他的等等等等……
好家伙,這光最后入選的就二十八家店!
再加上那些試吃過卻沒有入選的,這一個星期之內(nèi),三人至少也要每天走街串巷的吃六七家店!
尤其還得吃這么多甜品,這對于三個大男人來說,絕對可以說是堪稱壯舉了!
不過,每當他們東奔西走,東問西問,最后終于找到這些大隱隱于市的寶藏店鋪,得以吃上一口他們的招牌美食時,那種瞬間從味蕾直達心腹的幸福,真的是太過實在而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