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會
“此處往南往深山里走,大約七十多里有一個小山村,我曾經在年輕做江湖游醫(yī)之時去過那里。村子叫云湖村,只有十來戶人家。離村子四五里地有一個小道觀叫云陽觀,觀中的道長是我至交。前些年還曾云游來看望過我?!?p> 孫福聽了馬上說道:“既然如此,宜早不宜晚,今日趕緊收拾,明日我們就趕早出發(fā),此事確實穩(wěn)妥為先?!睂O福想著這關系到小力少爺?shù)陌参!@響髦亍?p> 兩個老人一拍即合也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了。馬上把人都召集到堂屋,安排具體事宜。
自兒子出門出事以后,藥鋪也關了,伙計遣散了,只剩了最老的幾個家人。陳忠父子,田氏,還有一個廚房的胡媽。問了四個人的意思,都愿意跟隨老主人一起搬家。
既然大伙齊心,于是關起門來。把大大小小的包裹整理完畢。足有幾十箱包和一些草藥包,陳忠去找了五個挑夫,弄了三頭驢子。約了第二天寅時起行,只說是起早要挑送草藥。對于陳醫(yī)官家來說挑草藥那是極平常之事了。
陳二小姐私底下跟爺爺和孫福說了自己的想法:此行行頭比較多,人多眼雜,恐會留下蹤跡和線索。需要多幾個步驟才好。
幾個人一商量,覺得小心無大錯,就派了陳忠兒子先行出發(fā)。在離云湖村三十多里地的上楊鎮(zhèn)又找了五個挑夫等在約定的地方。
當夜,二小姐和小力又裝扮了一番。
第二天到寅時,孫福和孫大牛都包了頭。一行人就上路往上楊鎮(zhèn)方向走。
走到下午申時初才到上楊鎮(zhèn)外十余里的一個廢棄的山神廟,找了個角落讓人把東西放下,陳忠就給挑夫付了銀兩,給吃了饅頭點心,讓人回去了。
等這一批人走遠了。在山神廟背面的山坳里等著的幾個挑夫出來把東西全部挑上,往云湖村外的小道觀而去。
陳忠則先輕裝直奔小道觀。
其他人到亥時末才打著火把終于摸到了小道觀。
陳忠早就趕在頭里,先到這里打點清楚了。
挑夫們把東西堆放在道觀偏房內。拿了銀兩,吃了點心也就回去了。
小道觀內只有一個老道一個道童。老道早就拉著老陳醫(yī)官到內室飲茶敘談去了。
小道童自帶著客人去香客房安排住下。安頓完畢。各自安寢。
第二天一大早起來,查看周邊環(huán)境,夜里過來之時不曾看清楚。
小道觀所在之處甚為險峻,盤山小路一路到這里。周邊環(huán)境群山矗立,深谷幽幽。今日未見日頭,這山林之中,云霧繞繞,鳥兒鳴啼,頗有幽遠靜謐之感。
云陽觀左側有一座小天橋,竟是跨越到另外一座小山峰,人往橋上一站,如在云端,橋下深不可測。
今日陰霾天氣,只見遠處山松忽隱忽現(xiàn),峰巒時隱時現(xiàn)。這橋面極窄,走過窄小的天橋,另一端的山頂,還有一間獨立的小房子。屋頂是道觀樣式的飛檐頂。旁邊有一處空白的天臺。不大不小。也就夠幾個人站立。邊沿有木頭做的圍欄。只是不知道能不能靠一靠,牢靠不牢靠。
幾個人站住小天橋的一端不敢走過去。陳二小姐和小力這時候也走到這里,看見對面護欄的旁邊,有一個人背身站著,身影很像是自己的爺爺。就叫了聲:“爺爺?!?p> 老陳醫(yī)官轉過身來,笑著招招手打了個招呼。就又轉過身去了。陳二小姐以為爺爺在叫她過去,她見小橋和對面都有欄桿,應該是安全的。拉著小力的手一起走了過去。走到爺爺身邊時,驚在當?shù)?,如雕塑一般不敢動彈了。小力也看的出了神。覺得很是有趣。
圍欄的底部是一根石條,石條大部分壓在房子墻體下面。成了墻體的一部分。穿過圍欄再往外,直通通的伸出陡峭山壁大概約有兩米多。在石條的最外端。一個道人一腳飛抬,另一只腳腳尖點立在石條上。雙手打著一個圓弧狀,似乎在微微的擺動。山風吹來,道袍飄動,身體卻如靜止一般。因為背對著,看不到道人臉上的表情。
陳二小姐不敢動彈,也不敢大口呼吸,生怕氣呼的大了,一口氣把人吹的掉下去,那就大事不好了。陳二小姐正凝神屏息,小力卻學著這個道人的模樣也來了一個單腳獨立。只是另外一只小短腿是無論如何也舉不到頭頂之上了。陳二小姐看自己的小外甥這副樣子。實在是想笑噴出來,但是一看對面道人在風中搖擺的樣子,又凝神屏息......
這個道人正是云陽觀的瞎眼道人。給小力的第一個印象,這個道人能飛檐走壁。腿能伸到頭頂上去。這對小力來說真是太稀奇了。自己試過無法達到這個程度。這個飛崖練功的動作也成為了小力與瞎眼道人之間不解之緣的開始。
從昨晚眾人來到云陽觀。
瞎眼道人當夜就與老陳醫(yī)官詳談,已知道了來意。安排眾人先暫留在客房盤桓幾日。準備細細尋訪附近隱秘住處。
三位老人商量后派出了陳忠父子,孫大牛等在周圍方圓十里內走動探訪。既熟悉周邊環(huán)境,方便以后在這里生活。也可以順道看看是否有合適的居所。
三日后凌晨,瞎眼道人做完早功課。
請老陳醫(yī)官和孫福一起在山頂小平臺上喝茶聊天。順便商量下如何安排落腳隱居之地。
道觀清貧,煮茶品茗是待客的最高禮節(jié)了。黔南之地,茶香遍地,多種名貴茶葉從悠悠深山走出,成為多少曠達君子之家自我修養(yǎng),富貴人家饋贈待客的上品。甚至成為貢品。
瞎眼道人讓小道童站過一旁,自己親自烹茶。
這今日第一杯茶,道人敬給了孫福,道:“孫居士心懷大德,貧道非常欽敬?!闭f著把茶杯雙手捧給了孫福。
孫福頭發(fā)灰白,一臉皺褶。瞎眼道人從老陳醫(yī)官處得知了事情的始末。孫福不識字,天性中自帶了一種純良,忠信。這更是難能可貴。
孫福最近享受了諸多禮遇,心里有時候感覺很是慚愧。對于孫福來說,自己所做的就是心里覺得自然就應該如此而已。見今日道長對自己也是如此禮遇,趕忙謝道:“老神仙太客氣了,老孫頭可是不敢的。”雙手恭恭敬敬的接過茶杯。
老陳醫(yī)官也接過道人捧上的茶杯,捻須微笑點頭。
這個道人,自號瞎眼,實際眼不瞎,耳不聾,身體極是康健。道人年輕時曾是一個進士及第的文人,出任過一方地方官,在任上與老陳醫(yī)官相識。因性情相近,惺惺相惜而成摯友。
后因故淡出紅塵,以瞎眼為自己的道號。甚是奇特。有人曾相問,此道號為何意。只是笑而不答。
來此道觀三日,老友再聚,人生一大快事,品茗相談,很是暢快。
晨曦之中,山風徐來,一二老友,一杯茗茶,心境空明。此時此刻,語言就多余了。
茶斟三道,老陳醫(yī)官拱手道:“多年未曾聽道兄雅音,此情此景,可否撫琴一曲?”
這人生之中,心有靈犀并非只在男女之間。多少知音,只需一杯茶,一曲琴。
道人見老友相請,并不言語。只是兩根手指朝上微微一彈示意,小道童點頭而去。一會小道童端上一爐香。稍后又環(huán)抱一把古琴在橋邊伺立。
道人起身行了一個道家之禮。把古琴輕輕放下,席地而坐。
曲由心生,指隨意動,琴聲如誦經之聲,回蕩在空曠的山谷,似有撫慰之意,舒暢胸懷,亦如陽光斜照,和煦而不熾烈。演奏之人,聞聽之人,皆忘卻了身在凡塵的悲苦惆悵。令人有抽絲剝繭,苦痛散盡之感。一曲已罷,余音回蕩。老人們皆默而不言。
這老陳醫(yī)官,自是明白摯友之心。此曲是對自己痛苦的慰藉。
這孫福不通音律。聽著好聽,不覺靜下心來。忘卻這一路的奔波,居無定所的現(xiàn)狀。只覺心情舒展。
三人正在靜坐。忽然聽到一陣小孩子的哭泣之聲。轉頭看時,原來是小力,不知道什么時候站在了橋邊。聽完這一曲琴聲,竟輕輕抽泣起來。
孫福趕忙過來安慰:“孫少爺,怎么哭了。”
小力說道:“不知道,聽到這個老爺爺?shù)那俾暎拖肓餮蹨I?!?p> 老陳醫(yī)官安慰道:“好孩子不哭,這琴聲怎么讓你哭了?難道不好聽嗎?”
小力一大早起來,本來想來看這個道士老爺爺在石條上練功,沒看到練功,卻聽到了這一曲琴聲。聽著聽著,不覺心有所感,流下淚來。見太姥爺問話,答道:“好聽的。”
道人放下古琴,說道:“昨日聽聞二位居士的親人,與這塵世已匆匆而別,不幸仙逝。貧道適才所撫之琴曲,名曰:飛仙渡。乃為讓良善之人可以飛升仙界,渡脫劫數(shù),得證仙界。曲中寄托哀思。以敬這紅塵世間蕓蕓眾生。主旨在于撫慰人心,超度有緣之人。這孩子天性純良,且具靈性,聞聽琴音,竟然心音相通,悟出了這琴聲里悲天憫人,感懷生靈悲苦之意。而他自己卻不知為何流淚,這眼淚才更顯純凈珍貴?!?p>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07-30/61037bf0e73ca.jpeg)
五月牛牛
穩(wěn)定更新中,請您支持。謝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