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又稱雍涼之地,是絲綢之路的要沖,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河西狹長廊上,其間綠洲與城廓如沙漠中的明珠一般綴成一條長鏈。
自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大漢鐵騎橫掃河西的匈奴,涼州便成漢土。
涼州物產(chǎn)豐富,土地肥沃,草場千里,成為漢人的農(nóng)耕與畜牧之地,但這樣一來,不可避免的就侵占了當?shù)睾说耐恋亍?p> 涼州以羌人居多,以部落散居。
追溯起源,古羌人是中華大地上最古老的族群,整個炎黃子孫可能都源自古羌人。古羌人以羊為圖騰,甲骨文中的羌字是中國人類族號最早的記載,因其世居西方,又曰西羌或氐羌。
月氏與匈奴沒落后,羌人自河湟地區(qū)崛起。
羌人有個特點,那就是能生娃。
羌人喜歡娶妻妾,生孩子,十幾、幾十個孩子的不少,上百孩子的也不稀罕。
但處于原始部落下的羌人,生產(chǎn)力不行,人口一多,吃飯就是個大問題,于是只好向漢人劫掠,卻又因為力量分散,各自為政,常常輕易就被漢軍擊敗。
羌人地位低下,朝廷與地方官員從來就沒把羌人當人看,在他們眼中,羌人只是廉價的勞力與戰(zhàn)爭的炮灰而已,官員范式曾感嘆羌人的命運:其內(nèi)屬者,或倥傯之豪右之手,或屈折于奴仆之勤。
沉重的壓迫下,羌亂愈演愈烈,從最初的以木棍為刀劍,婦人銅鏡為盾牌,身無片甲而沖鋒,到后來安帝時,斬木為兵的羌人大破漢軍,繳獲無數(shù),從此鳥槍換炮,也闊了起來,其首領滇零甚至一度建立了政權(quán),直至名將馬援平定羌亂。
羌亂經(jīng)常發(fā)生,到后來更經(jīng)常被當?shù)氐臐h人豪強利用,與大漢朝廷進行利益博弈。
歷史上,正是關西豪強利用羌亂,關東士族利用外戚、宦官亂政,直至親自擁兵相爭,聯(lián)手埋葬了大漢王朝。
由于朝廷數(shù)度有放棄涼州之議,雖然最終沒有放棄,但擔任涼州地方官員的都是內(nèi)郡人,對涼州更加沒有感情而言。羌亂一起,官員棄城而逃,強迫漢民內(nèi)遷,漢民不愿離土,官員便動用邊軍拆房屋,毀莊稼,內(nèi)遷途中,不斷遭受官員**勒索的漢民,多有橫死于道或賣身為奴者。
官吏的殘酷,使得涼州漢民與羌人聯(lián)合起來反抗朝廷,羌亂變得有組織有謀略起來,危害愈大。
也由此,朝廷開始實行“以涼人守涼土”的方略,涼州三明的崛起,標志著涼州武裝集團做為新興政治勢力登上歷史舞臺。
但是,對于關中關東的士大夫集團來說,對涼州武夫是漠視、排擠,心中充滿鄙夷的,在抹殺了董卓試圖得到其認可的努力之后,西涼雄師在董卓的帶領下,終于伸出了鋒利的獠牙,將朝廷的威嚴撕得粉碎,拉開了大漢亂世的序幕。
從此,中原大地戰(zhàn)火連年,生靈涂炭,盡化血骨。
更為深遠的影響,涼州之亂,動搖了中原政權(quán)對西北地區(qū)的控制力,為以后數(shù)百年間胡人政權(quán)在此不斷建立奠定了基礎,從而在中國歷史上上演了“五胡亂華”的歷史慘劇。
而涼州,由于朝廷的放棄,百姓們“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對大漢早已沒有半點的忠誠與認同。
而這一切,不知道要花費楊翦多少精力,花費多少人力物力才能重拾涼州人民的忠誠與認同。
能否成功,這都是未知數(shù),楊翦自己心里也沒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