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被盯上的第三位異姓諸侯王:韓王信的奮斗人生
劉邦擊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等待他的是百廢待興。劉邦還沒有做出成績,就禍事不斷。
要么,有的人叛亂(燕王臧涂)。
要么,有的人謀反(楚王韓信)。
要么,有的人直接喊出口號造反(穎川侯利幾)。
眾人羨慕皇帝這個職業(yè),是最有前途。只有,劉邦知道,皇帝這個職業(yè),也不好做。
劉邦建國后,封了第一批效忠他的異姓諸侯王。
燕王臧涂、楚王韓信兩件事發(fā)生后,劉邦認為異姓諸侯王靠不住,又封了第二批同姓諸侯王。以第二批五位諸侯王制衡第一批五位諸侯王,就能讓漢家天下,長治久安。
劉邦起義,參加諸侯反秦,又與項羽爭霸天下?,F(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五十七歲,上天還會給他多少時間。畢竟,人,都是會老的,也會死。
劉邦建立漢家天下,臨走前,就要安排好。
楚王韓信之后,劉邦目光又盯上了第三位異姓諸侯王。這個人就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韓王信。
來看一下,韓王信的基本信息。
韓王信出生于韓國王室。
他的爺爺是有復(fù)興韓國之稱的韓襄王。(對于韓襄王那些事,我在《趙武靈王英雄傳》用了很多筆墨,這里就不多說。)
但,他有一個不好的身份:庶孫。
在現(xiàn)代,沒有嫡庶之分。在古代,是要講究嫡庶之別。你是嫡長子,所有好事都是你的,包括他老爹的江山。庶子就比較慘,得不到公正待遇,還會被限制人生自由,處處提防。
韓襄王-韓厘王-韓恒惠王-韓王安,這是一脈相承。
按照輩分,韓王信與韓恒惠王是平輩。雖然不清楚,韓王信是誰的兒子,卻知道他是韓襄王庶孫。就像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一樣,屬于庶支。
從韓襄王庶孫這個信息,能夠推斷出,韓王信輩分高,年齡不小,至少正在壯年。
按照劇本設(shè)定,韓王信出自庶支,他是沒有機會成為韓王。那么,他是如何逆天改命,成為割據(jù)一方諸侯王,顯耀先祖,恢復(fù)韓氏封國。
接下來,看一下韓王信是如何從落魄宗室,亡國之人,走向人生巔峰,裂土封王。
韓王信出生時間沒記載,父親是誰,也不知道。他生在韓國陽翟。
陽翟,曾是韓國建國后的舊都。韓氏滅掉春秋小霸王之稱的鄭國,為了向東發(fā)展,遷都新鄭。
韓王信出生宗室,卻沒有享受到應(yīng)有的待遇。再加上,他趕上韓國最不好時代,秦國國力強盛,立志東出,與諸侯爭天下。韓國弱小,只能被動挨打。
韓襄王時代,還有輝煌。與趙武靈王交好,聯(lián)合齊、魏,不是打楚,就是攻秦。尤其是聯(lián)合齊、魏三伐楚國,垂沙之戰(zhàn),擊敗楚國,開疆拓土,在諸侯中也有發(fā)言權(quán),大有復(fù)興之勢。
就連秦國號稱堅不可摧的函谷關(guān),也被齊、韓、魏三國聯(lián)軍,用武力攻破。(我在《戰(zhàn)國風云人物名將篇》之《匡章篇》講了這段歷史。)
可惜,韓襄王沒有看到勝利曙光,一命嗚呼。這一年,不僅韓襄王去世,還有趙國的趙武靈王、魏國的魏襄王、楚國的楚懷王。
秦國趁著中原諸侯換主,無心他顧。主動放下身段與齊國議和,開始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國力。
此時,秦國正是秦昭襄王時期,權(quán)力卻在掌控在大秦宣太后手中。
韓襄王死后,子孫爭位,引發(fā)內(nèi)亂。韓厘王獲勝,繼位。
秦國趁著韓國國政動蕩,出兵攻韓。韓國本來實力弱下,又歷經(jīng)國政動蕩,國力直線下滑。
伊闕之戰(zhàn),韓國國勢大衰,一蹶不振。韓襄王辛辛苦苦積攢的家底,蕩然無存。
韓厘王沒脾氣,跟著秦混,與魏、趙鬧翻,爆發(fā)了華陽之戰(zhàn)。
韓厘王時代結(jié)束,迎來韓恒惠王時代。這位新王開場很高調(diào),插手燕國內(nèi)政,推行變法。甚至敢跟秦國扳手腕。
可惜,秦國有位戰(zhàn)神,武安君白起。秦國用了三年時間,占據(jù)韓國太行山以西的疆域,還攻占野王,切斷韓國新鄭與上黨之間聯(lián)系,徹底淪落為三流諸侯。
好在,秦國與趙國,先有長平之戰(zhàn),后有邯鄲之戰(zhàn)。韓國,才沒被滅國,在亂世之中生存。
韓王安繼位,完全沒有脾氣跟秦對抗。秦國打,他就割地。再加上,秦國出了一個千古一帝:秦始皇。
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滅,成為秦始皇第一個被滅掉的諸侯。
韓王安成為戰(zhàn)國七雄第一位亡國之君。
韓王安運氣不錯,得到秦始皇公正待遇。幾年后,又參加暴亂,被誅。韓王安一脈,也徹底告別歷史舞臺。
秦始皇滅韓后,將韓國領(lǐng)土,改為穎川郡。
韓王信,也成為大秦王朝統(tǒng)治下,一位亡國亡家的平民。也可以說,秦始皇給他帶來了災(zāi)難,也帶來了人生機遇。
秦始皇命喪沙丘,千古一帝,成為歷史。
秦二世繼位,亂折騰,不是誅殺功臣,就是誅殺王室成員,還不忘欺負天下百姓。楚人陳勝站出來發(fā)出來自平民的吶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諸侯反秦,公子信也反秦。他運氣不好,也沒有機會改變命運。
楚、趙、齊、魏,宗室后裔,都出來復(fù)國。韓國靠近秦國,再加上地理位置重要,管控很嚴。所以,一直沒有出現(xiàn)韓國后裔舉旗反秦。
這時,一個人站出來。他就是擁有五世相韓背景的張良。
張良救過項伯,因為這層關(guān)系,做通項梁思想工作,請他助韓復(fù)國,多一個盟友。
項梁答應(yīng)了,給張良兵馬錢糧讓他回韓國舊地,舉旗反秦。
張良認為韓國諸公子當中,橫陽君公子成最賢能。公子成是張良重點扶持對象,得到項梁楚國政權(quán)認可。他就是韓王成。
韓王成開局不好,始終沒有打下根據(jù)地。
劉邦西進,攻打穎川。
公子信有過人的眼光,選擇跟劉邦混。這一次選擇,絕對是正確的選擇。劉邦封公子信為將軍,西進共同亡秦。
秦亡,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韓王成也是被封之一。但,分封后,項羽反悔了。又認為韓王成派張良幫助劉邦,再加上地理位置重要。
韓王成沒回到封地,被帶去彭城,先貶為侯,后被殺害。
韓王成死了,韓氏封地又被項羽剝奪,新韓王叫鄭昌。
劉邦定三秦,需要盟友,提拔公子信當太尉,并許下承諾,打下韓地封他為韓王。公子信為自己打江山,相當給力。攻破穎川,擊敗項羽封的韓王鄭昌。
漢二年,劉邦按照約定,封公子信為韓王。
劉邦東進,號召諸侯,共同亡楚。
韓王信,積極參加。
彭城慘敗,諸侯有異心。
韓王信,堅定不移跟劉邦混。
滎陽之戰(zhàn),魏王豹被殺,周苛、樅公被誅,韓王信詐降。后來,韓王信又回到漢軍陣營,劉邦不計前嫌,繼續(xù)封他為韓王。
韓王信跟隨劉邦,伐楚滅項。
項羽烏江自刎,韓王信和幾位諸侯,一起尊劉邦為帝。
漢五年正月,劉邦成為大漢皇帝。這年春天,劉邦表彰有功者,正式分封韓王信為韓王,封地穎川。
韓王信能夠從平民成為割據(jù)一方諸侯,復(fù)興韓氏祖業(yè),他要感謝幾個人。
1.秦始皇。
他滅了韓國,對他而言,帶來了機遇。
2.項羽。
他殺了韓王成,給韓王信帶來了機會。
3.劉邦。
他是韓王信的貴人,給了韓王信一個舞臺,讓他夢想成真。
當然,這些是外因。內(nèi)因還是韓王信本人,懂得時勢造英雄,有眼力勁,跟對了人。就這樣,韓王信從平民,走向了人生巔峰,裂土封王。
按照劇情設(shè)定,韓王信跟隨劉邦反秦,打進咸陽。又支持劉邦入漢中,定三秦,伐楚滅項。滅項后,主動尊請劉邦稱帝。
再請劉邦分封劉賈、劉交、盧綰、劉仲、劉肥為諸侯王。
韓王信跟隨劉邦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又態(tài)度端正,表現(xiàn)良好。
那么,劉邦為什么盯上他,把他當成第三個處理的異姓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