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感皺了皺眉,他本來覺得稱帝沒有什么問題。
李子雄勸他速度稱帝,他現(xiàn)在也感覺相當良好,洛陽城四面已經(jīng)被圍死,關(guān)內(nèi)派了衛(wèi)文升任大將軍來討伐他。
但衛(wèi)文升這個老匹夫,在高句麗之戰(zhàn)中嚇破了膽,戰(zhàn)意不高。
他連戰(zhàn)連捷,已經(jīng)打了十幾次勝仗了,將士們士氣都很高。
他覺得洛陽城,破在頃刻之間。
一旦洛陽城破,派一員大將出征長安,可謂唾手而得兩京,到那時,天下誰與爭鋒?遲點稱帝,早點稱帝又有什么關(guān)系?
一切都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槎选?p> 他望了望李湛,又看了看李子雄。
李子雄到底是將軍氣度,淡淡的也不表態(tài),倒是韋福嗣,這時候見李湛居然敢反對楊玄感稱帝,不由臉露不屑之色。
他望著李湛笑了笑,語氣之中帶點威脅的意味:
“楚公如今天下歸心,萬姓擁戴,早日稱帝,乃是順應萬民,應天順人,足下尚有何慮?李密給你說了什么?”
韋福嗣自然知道李密也反對迅速稱帝。
李湛望著韋福嗣,嘆了口氣道:“韋福嗣,你確定?你這當真是為楚公好?”
從一見到韋福嗣,李湛對他印象就不太好,當然同情李密可能是原因之一,但韋福嗣這種輕佻、頤指氣使、有恃無恐的態(tài)度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韋福嗣見他居然敢反問,不由得有些愕然。
“自然是為楚公好,楚公稱帝,天下歸心!”
李湛這時注意到李子雄皺了皺眉頭,他敏銳的感覺李子雄可能對韋福嗣勸進的事情沒有往深里想。
李湛這時拱了拱手,對李子雄道:
“大將軍,我知道這勸楚公稱帝,也不是您的想法,而是您公子的主意,是也不是?”
他這一猜,果然中了!
李子雄登時有些尷尬。
這篇勸進文由韋福嗣主筆,而韋福嗣和他兒媳的關(guān)系不言自明,他對這篇勸進文其實內(nèi)容都不甚了了,只是署名了事。
李湛已經(jīng)咂摸出這中間的味道出來了。
韋福嗣自然是利用和韋珪的親戚關(guān)系,然后利用韋珪吹枕頭風忽悠了李子雄的兒子李岷,然后再由李岷傳話給李子雄。
這李公子就把稱帝這事兒跟李子雄說了,然后李子雄就聽了兒子的說話,然后就上奏了楊玄感。
李湛心中篤定,不由冷笑。
“楚公,你也頗讀書史,應當知道稱王遲早和時勢有關(guān),不是說早稱王一定不堆,晚稱王就一定正確!”
楊玄感這時候臉色也不太好看了,李湛一眼就瞧出來這稱帝一事非李子雄本意,而他竟然沒瞧出來。
他對李子雄聯(lián)名上書勸進是很滿意的。
畢竟李子雄雖然是投誠過來的,又是正三品的朝廷右武侯大將軍,要身份有身份,要名望有名望。
李子雄參加過隋朝一統(tǒng)天下的平陳國之戰(zhàn),平定過漢王楊諒的叛亂,也參加過第一次征討高句麗的戰(zhàn)爭。
并且戰(zhàn)功卓著,深受隋煬帝和楊玄感父親的賞識,做過幽州總管,做過民部尚書。
是投降楊玄感的人中最為杰出、知名度最高的那一個。
在楊玄感麾下諸將之中也威聲素著。
楊玄感本來感覺李子雄既然為首聯(lián)名,那自然是諸將擁戴,現(xiàn)在陡然感覺李子雄也不是真的有心才搞這事兒,心涼了半截。
其實,他本來早應該知道這件事的,但是最近連場大捷,他一度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之前,李湛對韋福嗣編造的關(guān)于陣前擒獲宇文士及的那條信息駁斥有力;
李湛認為,這種事就該秘密與宇文述交易,得利更大;這種事曝光,宇文述的閃轉(zhuǎn)騰挪交易的空間便少了許多。
這一點,楊玄感贊同李湛正確,這時李湛三言兩語之間,李子雄似也默認了他在聯(lián)署勸進文的時候更多的是受了兒子枕頭風的蠱惑。
他不由得有些失望,道:“李兄弟,你說稱王遲早沒有關(guān)系,但是和時勢有關(guān)系,能否請詳細說一說。”
韋福嗣這時見楊玄感對李湛竟然如此客氣,請他闡述,不由的微怒。
李湛看也不看韋福嗣,對楊玄感道:“楚公既然來問我稱帝之事此時是否合適?”
“只說一點,如果天下反隋的勢力唯有楚公一家,那么楚公無論遲稱帝,早稱帝,都沒有什么關(guān)系!因為你只有一個敵人!”
楊玄感聽了不由得默默點頭。
李湛接著道:“如果天下反隋的勢力眾多,早稱帝就不合適,因為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你不稱帝,地方官員還能縱容,還能睜只眼閉只眼。但你一稱帝,那沒辦法,朝廷肯定是集中主要精力先滅你,而其他沒有稱帝的勢力見你稱帝,他們或者覺得你勢力大,或者覺得你稱帝沒他們的事,到時候,未必與你連兵一處,反抗朝廷!”
“天下反隋勢力眾多的時候,先稱帝,不過是替其他反隋勢力分擔朝廷壓力!”
李子雄這時也默默點頭,感覺李湛說的不錯!
“當然,如果楚公確實勢力龐大,龐大到稱帝足矣也沒問題,但我私下覺得,楚公興兵以來,雖然是打了不少勝仗,但是洛陽周邊還沒有郡縣肯降服我們;洛陽短時間怕也難拿下?!?p> “頓兵堅城之下,到時候屈突通來,加上關(guān)中的衛(wèi)文升、加上洛陽城內(nèi)的敵軍,我們到時候就是以一敵三。此時豈容妄自尊大?”
“這個時候,勸其他反隋勢力稱帝,替楚公分擔壓力;或者宇文士及在楚公手中,楚公秘而不宣,與宇文述私下勾兌!這才是對楚公最為有利的態(tài)勢!”
李湛說的這些話自然是大有道理。
楊玄感心中略微有些不樂,但也終于是點了點頭。
“李兄弟說的是,這稱帝一事,便暫且擱置吧!”
韋福嗣的臉色變得鐵青,拂袖而出。
楊玄感身后叫道:“福嗣,此事也只是容后再議!”
李湛一聽,情知楊玄感也不過是暫時壓抑稱帝欲望,不由的心底不屑,李密這可真是明珠暗投了。
當然,楊玄感企圖稱帝,也并非毫無根據(jù),大隋政治中心——洛陽,已經(jīng)被楊玄感圍得水泄不通。
隋軍的援軍目前為止,也不過就是長安派過來的老將軍衛(wèi)文升而已。
衛(wèi)文升到了華陰,挖了楊玄感父親楊素墳冢,把楊素挫骨揚灰。
這是某種另類的“破釜沉舟”之計,自然表示絕不與楊玄感妥協(xié)。
舉動雖然剛烈,但實際作戰(zhàn)能力一般,楊玄感這時候中分麾下之兵,一分為二。
楊玄感親自上陣問候衛(wèi)文升,雙方乒乒乓乓一頓打。
一連打了十幾仗,衛(wèi)文升都戰(zhàn)敗了。
楊玄感這時候正是運氣上升期,衛(wèi)文升又年邁膽小,根本干不過楊玄感。
但李湛自然瞧得出來,這個時候遠不是得意的時候,楊玄感真正的威脅是屈突通、來護兒等隋煬帝的大隋正規(guī)軍,這才是楊玄感真正需要面對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