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這,問道:“楊玄感能成功否?”
李湛搖了搖頭,楊玄感并不能成功,他也不具備成事的水平,但是楊玄感是朝廷貴重大臣,這么一反,足以證明朝廷內(nèi)部距離分崩離析也不遠了。
長孫無垢關(guān)心的問題和長孫無忌不一樣。
她依舊秉持不特別看好楊玄感的理念。
真正要讓老百姓少受苦楚,盡快讓天下混亂局面結(jié)束的最好辦法當然是出來一個不世出的明主、大軍事家來結(jié)束這一切。
長孫無垢對此也有些期待。
“李湛,彼可取而代之也!”
長孫無垢的意思是李湛可以試圖取代楊玄感,然后率領(lǐng)這支軍隊攻入關(guān)中;
意思是很明顯的。
長孫無垢分明希望李湛也能成為劉邦、劉秀一樣的人物,自己聚眾起義,躬行仁義,然后起來爭奪江山,把他的一些理念付諸實施。
這一點,李湛當然也已經(jīng)在籌劃。
現(xiàn)在,他籌謀的就是在楊玄感的隊伍里面撈人頭,做到讓楊玄感的義軍的一部分,日后成為他的隊伍主力。
他需要正規(guī)軍的力量。
如果沒有正規(guī)軍的麾下,他自己招兵買馬,還要兼職訓(xùn)練,這會導(dǎo)致,他到了漢中,可能未必能保有漢中。
劉邦之所以有人,那是因為還有有一些好兄弟,然后跟著項梁混,逐漸有人;
劉秀那是因為老哥無敵,帶了一大票人馬,隨后劉秀自己又打贏了昆陽之戰(zhàn)。
李湛當然也想有人,但是目前的這支軍隊,楊玄感連續(xù)十余戰(zhàn)大捷,他是沒法撼動楊玄感根基的,即便劉邦、劉秀來此,也沒法從勝利的大軍中挖到人。
這是趨勢。
“你不怕我將來成為李世民的對手?”
李湛笑笑。
長孫無垢似早有決心。
“你和世民誰將來一統(tǒng)天下都比隋帝楊廣要好!至于是否和世民成對手,那是以后的事情啦,不想那么多?!?p> 李湛聞言大悅。
這時,營帳簾幕被掀開。
旋即,一個傳令兵匆匆走了進來。
“哪位是李湛?蒲山公有請?!?p> “蒲山公?”
“李密?”
李湛愕然,又驚又喜,他來楊玄感軍,最想見的就是李密,其他的男人他都不放在心上,李密居然請自己?
他壓抑住自己的心情,同時疑惑李密為什么只請自己?
明明論門第、論知名度,長孫無忌比他更有名,名門之后,將門之后。
而自己不過是一個區(qū)區(qū)的隋煬帝的千牛備身,雖然,他的身世也有可疑,比如,他是誰推薦進入隋煬帝千牛備身序列的?
隋煬帝貼身的千牛備身,是有資格限制的。
必須是在京三品官以上的官吏之子其中優(yōu)異者才能擔任千牛,執(zhí)掌千牛刀!
但他的父親明顯不是,他只是饒陽一名普通農(nóng)戶之子,那么誰保舉他進的千牛衛(wèi)呢?
他的這出身,長孫無垢、無忌兄妹也有些訝異。
只是,李湛自劫掠巨額財富以來,一直都很忙,況且他是穿越者,對這位宿主的身世不怎么感興趣,所以一直也沒怎么稽查。
李密曾經(jīng)作為隋煬帝帳下左親衛(wèi),說不定對自己身世有所知;
或者之前同在隋煬帝麾下,和自己的這位宿主打過交道?
他不太確定,當下道:“勞煩帶路!”
..........
李密桌案上軍書堆積如山。
李湛進來的時候,李密并沒有抬頭,但他聽到腳步聲,淡淡的道:“是李湛來了么。”
李湛淡淡一笑道:“正是在下。不知蒲山公相召,有何要事?抑或在下任職千牛衛(wèi)時,與蒲山公有一面之緣?”
李密似乎怔了一怔,搖了搖頭。
“出身千牛衛(wèi)???”
李湛點了點頭。
李密淡淡一笑:“我與你并不相識,我當時是左親衛(wèi),閣下既然出身千牛衛(wèi),想來也是文武兼資了?”
李湛情知李密這是問他可識得文字,當下點了點頭。
“粗通翰墨?!?p> 李密抬起頭來。
然后,李湛就看見了李密,這個史上最著名的反賊,李密的評價一度高于項羽,認為他的智商遠超項羽的不乏其人。
李湛評價亦如此。
李密鷹鉤鼻,丹鳳眼,額頭寬闊,兩眼眼梢部眉邊骨斜插入鬢。
他的眼有些血絲,顯然有些倦意,不過他的手仍不停,在寫著什么。
這是個俊秀的男子。
他的眼睛很有神,李湛給他盯著,同樣有一種被看透的感覺,李密的眼睛很深邃,像是一個能看透一切的人,他看著李湛,目不轉(zhuǎn)睛。
李湛心中想到:“難怪隋煬帝當時被李密盯得發(fā)毛。”
李密有一件事非常著名,當年他還是在隋煬帝麾下任左親衛(wèi)時,他就敢目光毫無顧忌的盯著隋煬帝。
目光中自然不乏那種取而代之、那種視隋煬帝如無物的成為。
隋煬帝感覺很不爽,有一天便對宇文述道:“向者帳下黑衣小兒,瞻視非常,勿令宿衛(wèi)?!?p> 宇文述和李密的父親蒲山公李寬的關(guān)系還不錯,當即勸李密趕緊回家,李密至此歸家,選擇銷聲匿跡。
李密之眼,自此名動京師。
后來,李密與楚公楊素成為忘年交,楊素對李密贊嘆不置,令兒子們與李密交友。
楊玄感由此成為李密好友,也就有了李密現(xiàn)在過來參贊楊玄感軍事。
李湛也感覺,李密的眼神很有力量,目光有穿透性,讓他想到x光機,能看穿一切。
“叫我法主就可以了,不用稱呼蒲山公,我年齡比你會大一些,不過似乎也大不了多少?!?p> 李密看起來還是比較平易近人,這時放下筆,望著李湛,眼光開始柔和了,他和楊玄感并不是一種人。
李密的臉上還有不少書卷氣是寫在臉上的。
“你劫持了宇文士及?”
李湛呵呵一笑,點了點頭。
他這時心情有些激動澎湃,作為隋唐史上第二牛叉的人物,才智不下李世民的李密,李湛一直覺得他很悲情。
他不知道為何,忽然想提點一下李密。
他更有一個戰(zhàn)略一點的想法,李世民這人智略無比,而李密這一生并未與李世民真正交手過,這是歷史巨大的遺憾。
如果,自己從現(xiàn)在起,就與李密聯(lián)手。
李世民到時候便會與李密而不是王世充、竇建德這等庸碌之輩交戰(zhàn)。
那時候,他倆鷸蚌相爭,自己漁翁得利。
想到這里,他決定透露一點點李密的未來,讓李密有所戒懼,有所敬畏。
“我差不多能知道蒲山公所有的事情,包括未來的.........”
他有些猶豫,然后還是問了一聲:“不知蒲山公想不想聽?”
李密淡淡的搖了搖頭,道:“我用不著聽,所謂智者尋因,愚者問果。天下在我腦海之內(nèi),雙手之中。非他人言辭所能動也!”
李湛聽見這話心中一震。
李密這句智者尋因,愚者問果,很睿智。
李密接著道:“我每次做決策我都會判斷結(jié)果,一般只有好的結(jié)果我才會去執(zhí)行,當然,比如,這次圍困東都,結(jié)果可能不好.........”
李湛再度愕然,道:“你知道結(jié)果不好?”
李密淡淡一笑,看了看李湛,道:“看來你也知道結(jié)果不好?!?p> 李湛這時不由得有些佩服李密了。
他是看史書知道的結(jié)果,李密卻是自己憑借知識對未來的判斷。
他指了指桌上的文案,拿起來一封遞給李湛,道:“你識字,看看吧?!?p> 李湛拿起來看了看,這是楊玄感麾下以右武侯大將軍李子雄為首的幾名將領(lǐng)聯(lián)名寫給楊玄感的勸進書。李子雄原本是水路征遼大將軍來護兒的麾下。
這人曾經(jīng)得到隋煬帝的親口贊譽:“真諸葛亮之才也!”
不過,李密聽到這句評價的時候,對隋煬帝嗤之以鼻,嘆了口氣:
“楊廣是真瞎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