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烏樊起義
近日樾國境內(nèi)趨于平和,雖無大亂,但諸侯國之間的小摩擦依然不斷。
元和五年秋,好景不長,由天機閣放出的消息,燕北之地烏樊開始出現(xiàn)大規(guī)模農(nóng)民暴動。打著旗號“天意亡樾,直搗黃龍。慶豐始建,太平盛世!”起義者多達約十萬之眾,攻城略地,劃分王侯,意圖以吳代樾,而主天下之意。分三路由明也、明矣、明乎三兄弟統(tǒng)帥向南進軍攻伐隸屬平昭王境內(nèi)的余江、奉化、平魚安三城,由于部分主力駐防邊疆,城中糧備不足被一舉攻破。起義軍大肆在城中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
明也、明矣、明乎三兄弟原是漁上江渚人士,自幼時便因戰(zhàn)亂時被迫與父母和兩個姐姐離散。由一藥農(nóng)撫養(yǎng)長大,一日明也上山尋藥為藥農(nóng)治病,偶然奇遇一白發(fā)老人。那白發(fā)老人自稱天道仙人,明也最初不以為然,且待天道仙人空手化作一株牽腸草。此仙草正是明也要尋的藥引,這才深信不疑,后明也以采摘三日晨露送之相飲,那天道仙人贈予明也三卷天書,便化作一陣清風而去。明也大喜過望,返回院落時見門前血跡斑斑,深覺不妙。于是便沖進屋內(nèi),見藥農(nóng)身中數(shù)刀,攥著藥農(nóng)冰冷的手放聲地哭泣著。
床下明矣、明乎聽到知是哥哥的哭聲,這才從床下爬了出來,與之明也講訴了事情發(fā)生的一切。于是明也兄弟三人將藥農(nóng)厚葬,明也整日閉門研讀天書,最終終能呼風喚雨,兄弟三人便在燕北之地施舍符水廣收門徒。
留德王自大敗宣宜王之后,野心日益增長,帳下謀士賈儒以假借助平昭王平亂,趁機侵吞隸屬平昭王境內(nèi)燕然十六城,與其留德王一拍即合。
平昭王不善謀略,卻精通武藝,乃是罕見的靈劍尊。其麾下多為驍勇善戰(zhàn)的武夫,眼下欲解燃眉之急便一口答應。平昭王日夜輾轉反側,故不能寐,又不知其因何,軍隊鎮(zhèn)守邊疆,即便顧不得邊陲小鎮(zhèn)卻又舍不得那點領土,平昭王又不愿狄戎之亂侵入中原只得親自領兵奔赴燕北。
一人急馬傳報,平昭王聽罷怒發(fā)沖冠,“劉哲小人,日夜覺得不妥,原是為此!趁我遠在燕山扎營鎮(zhèn)壓起義的烏合之眾,欲奪我燕都,吞我國土??裢翗O!”說罷便將竹簡一折而斷。
這時平昭王其兒子趙興聞父親帳外大發(fā)雷霆,便沖出直問道:“父親,所為何事發(fā)怒?”
“興兒,你來的正好,命元帥蕭關領三千紅甲飛軍即刻啟程,趕赴婁門關截斷劉哲兩軍會師繼續(xù)南下!”
“父親,一千五百人即可,紅甲飛軍可是父親的禁衛(wèi)軍,全部調走只怕……”
“住口!吾乃尊品巔峰,宗師之下誰人可敵?!”
“孩兒遵命!”
紅甲飛軍是隸屬平昭王三大特種作戰(zhàn)部隊之一,由平昭王趙湘辰獨操專練的禁衛(wèi)軍,共五個方隊,每方隊共計千人不等。因身披紅甲鐵胄,配大漠優(yōu)良汗血寶馬,可日行千里,迅疾如風,平均綜合實力為六品,所以稱作紅甲飛軍(另外兩個方隊留守燕都)。
卻宮南言掐指一算已然在稷下待了三年有余,縱觀天下,賢能之士投以明主。且觀天下大大小小諸侯各國常年紛爭不斷,稷下、鬼谷、天諭院等歷經(jīng)百年,天縱之才無數(shù)。精通天文地理師出天諭院的賀愈章因從事十多諸侯門下,最終遭人厭棄,不遇明主服毒自盡,此后賢能之士縱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也難以抉擇輔佐之人是否心有鴻鵠之志。便也是許多奇人異士選擇在亂世之中臥居深山、不聞世事的真正因素。
“今日學生一來為老師請安;二來學生絕不甘心待在這稷下學宮里……”卻宮南言向道夫子長跪行禮。
“當真要走?”道夫子淡淡地試問道。
“學生心意已決,還望老師恩準!”
“徒兒,離開稷下你有何打算?”
“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卻宮南言深覺這份信念萌生已久,哪怕是在這片不屬于他的大陸,但在這片大陸上、在這個國都成就了自己。
“昨夜鬼谷子向老夫千里傳音,果真如此!走吧,稷下的大門隨時為你敞開,無論事情如何,都要勤來觀望老夫,不要等老夫差人將你綁來……”道夫子的聲音倒是有些哽咽了。
卻宮南言眼含熱淚告別夫子及墨真子、莊重子,臨走前提拔柳清河為學生會會長,白若若為副會長,新提令遲恭、君博雅為正式學生會會員。
一切事畢,卻宮南言沒有表現(xiàn)太多的依戀和不舍,天初剛晴,便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稷下,隱隱約約之中,似乎有人尾隨。
第十六章,賈儒反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