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琪來到浙江按察使司衙門前面。
思琪思考了幾分鐘,便上前去敲了敲按察使司的大門。
過了一會兒,只見一個部下來開門。
那個部下看了思琪一眼問道。
部下:請問,姑娘你找誰?
思:小女子想找周大人,能代為稟報嗎?
部下聽完道。
部下:好的,姑娘你稍等,我這就去稟報。
思:謝謝!
幾分鐘后。
部下:姑娘,我們周大人來了!
思琪看到周新,立刻下跪。
周:你是那個俠客?
思:是的,我本是京城官宦之家,但慘遭奸臣陷害,家族被抄家,只有我拼死逃出來,家父死前要我去找御史周新,讓周大人為我家伸冤!
思琪越說越激動,眼淚不斷溢出眼眶。
周:思姑娘,我聽這么說,已經(jīng)知道了大概,你放心好了,我周新一定會為你伸冤的,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的,你先起來吧!
周新邊說邊扶思琪起來。
思琪一邊站起來,一邊說著謝謝。
就這樣,此事就告了一個段落。
幾日后,段氏雙雄的大哥把那個推官給抓了,逼問他弟弟的死因和兇手,推官連說幾個不知道,那個大哥就給推官上大刑,推官痛得大叫。
半個月后,那個大哥又把知府給抓了,用同樣的方式折磨了他一番。
周新聽到這個消息后,便告知知府案子由浙江按察使司接手。
由于周新是三品官,所以一個五品千戶一時間不敢對周新下手。
這事又是告一段落。
幾個月后,杭府大戶商人制作了一個萬民折,讓杭府百姓在這個上面簽手印,然后自己親自去京城,跪見皇上,想要告倒五品千戶段氏。
奈何,消息走漏,錦衣衛(wèi)下手,商人死于非命,萬民折不知所蹤。
又失敗了。
緊接著,段氏不斷殺害杭府百姓。
再后來,段氏將周新送進昭獄,并不斷折磨周新。
這個消息被周新的岳父大人知道了,岳父大人是個清廉的大官,他立刻請示皇上對段氏進行制裁。
于是,圣旨一到,段氏掉了腦袋。
杭府又恢復(fù)了寧靜,周新由于工作突出,被皇上升為刑部左侍郎,二品官,并告知周新,幾天后即刻返京任職,不得有誤。
浙江方面的事情也算是平靜了,江南一帶從之前的兇案迭起到如今的太平盛世。
次年,永樂帝接到鄭和的消息。
鄭和說弘揚了大明王朝的國威,各國來朝。
并報告了個小秘密,說在海外沒有發(fā)現(xiàn)建文帝的行蹤,確定已死。
永樂帝一直覺得建文帝未死,這件事年年困惱了他,不惜去海外找,現(xiàn)在自己20多年來想要的結(jié)果已經(jīng)找到,除此之外,對北元殘余勢力的5次征討,如今北元已經(jīng)臣服,所有的事都已經(jīng)做好,做完善了。
兩年后,永樂帝駕崩。
永樂帝:他在位的20多年里,曾5次討伐北元殘余勢力并使其臣服,萬國來朝,文化交流良好,人民安居樂業(yè),吏治清明,但是,由于多次北伐北元勢力,導(dǎo)致國庫空虛,重用宦官,為之后的土木堡之變埋下禍根。
之后,他的兒子繼位,這個皇上在大明王朝的歷史上算是除了洪武帝,永樂帝外難得務(wù)正業(yè)的好皇上了。
這個皇上和天啟皇帝只會做木匠的好太多了,一直是施行仁政,使得永樂帝死后,空虛的國庫開始充實起來。
而且這個皇上是古代一夫一妻制的表率,從來沒有任何嬪妃。
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西廠的開創(chuàng)者,西廠的人手從錦衣衛(wèi)和東廠里抽調(diào),一時間超過了兩個前輩,在這個皇上在位期間,廠衛(wèi)概念就是從這個皇帝開始的,一時間,從京師開始,廠衛(wèi)出動,天下騷動。
總的來說,這個皇上還是功大于過的。
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正德皇帝繼位,這個正德皇帝是個傳奇,不,應(yīng)該說比傳奇還傳奇。
據(jù)說曹正淳這種大人物就是在這個皇帝在位年間。
不得不說,也只有正德皇帝在位年間,才有可能出現(xiàn)這種人物,因為皇帝不干事,不務(wù)正業(yè)就是從正德皇帝開始的,使得后面出現(xiàn)了有20年不上朝的皇帝,30不上朝的皇帝,這個時代是正德皇帝開啟的。
不過,這也是上任皇帝充足的國庫,才使得正德皇帝能夠這么貪玩,基本朝政全部交給文盲曹正淳。
這個正德皇帝在大明王朝歷史上貪玩是出了名的,當然由于貪玩,耽誤朝政,使得北方的瓦剌不段做大,已經(jīng)具備了南下伐明的實力,瓦剌覺得南下的機會正在慢慢成熟。
總結(jié)正德皇帝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隨意兼顧正反兩股勢力,使他們兩虎共斗,自己可以皇位穩(wěn)固,但是缺點便是無能,昏庸,把朝政全部交給宦官,使得宦官總攬大權(quán),宦官是九千歲。
正德皇帝駕崩后,朱祁鎮(zhèn)繼位。
此時,瓦剌不斷南下伐明,瓦剌攻陷了大明王朝的不少城池和關(guān)隘。
前線不斷有敗報傳來,朱祁鎮(zhèn)決定御駕親征。
奈何,明軍不幸中瓦剌埋伏,明軍損失慘重,皇上朱祁鎮(zhèn)也被瓦剌所俘。
此消息傳到京師時,京師震動。
瓦剌要挾大明王朝,要用50萬兩贖皇上,明廷萬般無奈之下,交了贖金。
奈何也先狼子野心,獅子大開口,以擔心皇上安危,要親自送皇上回京,但苦于沒有軍餉,想要再撈100萬兩。
但是,在一個孫太后和一個大臣于謙的支持下,明廷斷然拒絕瓦剌的要求。
瓦剌大怒,揚言要南下伐明,并攻占北京城。
也先率瓦剌軍連克大明王朝的許多城池和關(guān)隘。
京師告急,京城大戶紛紛難逃。
孫太后為了天下大計,大明王朝不能一日無皇帝,故舉朱祁鈺為皇帝。
前線城池不斷失守,朱祁鈺采納于謙的建議調(diào)河南的備操軍,山東沿海的備倭軍及江北各府所屬的運糧軍馬上開赴京師,京師人心稍安。
之后,朱祁鈺給予于謙全權(quán)指揮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權(quán)利。
22萬明軍經(jīng)過于謙操練,作戰(zhàn)能力大大提升,11月底,瓦剌軍兵臨北京城下,明軍與瓦剌軍的對決一觸即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