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出事了?
鄭大嬸看著鄭華,心中更是五味雜陳,過去鄭華是個傻孩子,沒有干過活,他哪兒知道要讓大家吃好喝好有多難呀,可嘴上還是安撫道:
“沒事沒事,有啥好日子不好日子的,只要你能好好的,娘都喜歡。”
畢竟鄭華初到這個時代,他不知道,那時候英國工業(yè)革命進入加速階段,大約每四個人里有三個是產(chǎn)業(yè)工人,普通家庭無論男女老少婚嫁與否都要工作,可他們依然被資本壓得喘不過氣來。
年輕力壯的男性工人每周收入頂多40先令,女性工人通常只有男工的一半,賺來的這些錢百分之七十都得用于食品開支,畢竟每夸脫(1英式夸脫≈1136.5毫升)小麥平均價格就要50先令,一旦出現(xiàn)生病、失業(yè)或者其他意外情況他們就會陷入更加貧窮的惡性循環(huán)中。
過去鄭大嬸還有個孩子得照顧,每周能出去做工的時間更少,只能賺到15先令左右,丈夫去世前留下的十來個英鎊就是再怎么省吃儉用也沒剩下什么了。
平日里鄭大嬸是不會帶鄭華出門的,以防有個什么閃失,而今年的農(nóng)歷春節(jié)鄭大嬸是有私心的,她和鄭華孤兒寡母,帶著孩子來蹭吃蹭喝也說得過去。
可這會兒鄭華剛剛開了智,不知道賺錢的難處,口口聲聲要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在鄭大嬸看來他還只不過是個心地善良的傻孩子罷了。
鄭華見他老母親滿臉慈祥卻不相信的樣子,思來想去,跟身邊這些人空畫著大餅也沒什么用,眼下得盡快找到賺錢的方法才是關(guān)鍵。
只是鄭華作為產(chǎn)品經(jīng)理,搞開發(fā)的理論知識嘴上倒是一大堆,鍵盤敲起來號稱網(wǎng)絡(luò)貝多芬,可要落到實踐,他哪兒知道自己會莫名其妙地穿越了。
現(xiàn)在就是讓他造個電燈泡,那吹玻璃的方法他也不知道呀,一時半會兒卻沒什么具體思路,要賺錢只得從長計議。
“華兒,快來,到娘這兒來?!?p> 正琢磨著,就見他娘站在兩米開外的地方跟一位衣著整潔的工人說著話,招呼著鄭華趕緊過去。
“這是你三叔,人可好了,他在曼徹斯特紡紗廠當機械工人,那可是倫敦鼎鼎有名的大工廠,有百十來號人呢!來,叫三叔?!?p> 鄭華很有禮貌地喊了聲三叔,在記憶中,這位三叔很關(guān)照他家,每次都會帶些食物來探望,鄭華父親以前也是跟著三叔做工的。
走近些看得出,三叔約莫四十來歲,可臉上的皺紋在燭光中深一道淺一道有著超出這個年齡的蒼老,各處皮膚上還沾著歲月積累的油污,唯獨衣服格外干凈,想來是白天還在上班,為了春節(jié)廟會專程換了一身干凈衣服。
“嗯,華兒啊,我是你三叔。以前除了你爹你娘,其他人你都不親,就跟我最親了,你小的時候,只要每次我來了,你就喜歡掛我脖子上,有幾次我走的時候,你還拉著我褲子不讓走,褲子都給你扯破了幾件,還記得嗎?”
“記得記得,您以前專程給我?guī)浅?,我都記得的,這些年謝謝三叔啦?!?p> 越來越多關(guān)于三叔的記憶涌現(xiàn)出來,三叔原名鄭三貴,在族中排行老三。而在鄭華的印象中,三叔就代表著糖,代表著溫暖。
過去的鄭華雖然說不了話,還是個傻傻的憨樣,但能得三叔喜歡,還是因為他小時候長相白凈,肥嘟嘟的小臉永遠都是笑瞇瞇的樣子,尤其是這小子跟三叔特別親,跟別人又躲得遠遠的,讓三叔極其受用。
“嗨,這有啥好謝的,我是你三叔,那些都是應(yīng)該的。要不是工廠出了點事兒,我早就回來了??上а剑瑳]見著你這小子剛開智時候的情形,不過現(xiàn)在好啦,你真的會說話了,能懂事啦,你爹泉下有知也會高興的?!?p> “出事了?出什么事了?”
三叔見鄭華不再傻里傻氣的,還關(guān)心起他的事來,心里的煩心事也不想藏著掖著,便開口道:
“廠里一臺紡紗機出了事故,原本就有些問題,現(xiàn)在好幾個零部件徹底壞掉了,等修好最少也得一個星期,廠主很生氣,要扣我薪水,咳咳……害的我這咳嗽的老毛病又犯了?!?p> “什么事故呢?怎么會要扣您的錢?”
鄭華自然是有疑惑的,機器損壞原因眾多,哪怕是這個時代的廠主也不至于因為機器壞了就要扣機械工人的錢吧。
“之前我就跟廠主老爺說過,那臺紡紗機的走車齒輪很老舊,每次拉動都不流暢,早就該檢修一下了,只是檢修就得停工半天,他不同意。
結(jié)果今天有個倒霉的學童,清理機床底渣滓的時候出來慢了,可憐這孩子,等我趕過去的時候已經(jīng)被機床絞得斷氣了。
現(xiàn)在機器故障要停工一段時間,另外幾個剛來的孩子受了刺激,說什么都不愿意干活了,他把這事怪到我頭上,哎……咳咳”
“死人了?這可是大事??!怎么能算到您頭上,那怎么賠得起呀!”
鄭華聽到這兒,竟然是死人了,這萬惡的資本家,明明是他不同意檢修機器害的,現(xiàn)在死了人還要怪到三叔頭上。
鄭三貴見鄭華很上心,話也多了起來,只是這個時代,人命并沒有鄭華想象中那么珍貴。
“孩子,你心地善良,不過死人是小事,他是要我賠償那臺機器一個星期停工的錢。你不知道,這些歐洲人可不像咱們這么講究家族血脈。紡紗廠里百分之九十的工人都是學童,他們干的活簡單,剩下的大多是咱們這樣價錢便宜的外國人。
而那些學童都是孤兒或者是私生子,用他們的話來說,那就是野種,過去都住在福利院,沒有家人,是廠主買來的?!?p> 鄭華在前世好歹也是經(jīng)受過九年義務(wù)教育,印象中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的資本家剝削工人階級他是知道的,可聽到這一出,還是有些震驚,甚至于憤怒。
“人命還是小事?況且那不就是雇傭大量童工?英格蘭的工會不管嗎?這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