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順子沒有睡懶覺的習慣,這是在王大頭水產(chǎn)店當學徒時,養(yǎng)成的生活規(guī)律,一到早上五點半,腦子自動從酣眠之中醒來。
穿衣,洗漱,然后再一頭扎進廚房里,忙乎早飯。
娘比他起得更早。
老太太有她自己的安排,組織了一幫老太太到葦河邊上鍛煉身體,散步、快走、踢毽子、打太極拳……
娘不求別的,只希望自己身體好好的,幫著美美哄孫女小葦。
美美和小葦還在熟睡著,女兒圓嘟嘟的小臉水嫩柔軟,長長的睫毛微微抖動,三順子的心瞬間被融化了。
美美這段時間在水產(chǎn)店和玉石店兩頭跑,累的夠嗆,每天晚上回到家,只喊疲憊,睡得早起得晚,三順子心疼她,舍不得叫她起來,總是把飯端到飯桌上,才喊她起來。
昨天,把王老倔和魏老摳家雞窩補償問題解決了,三順子心里挺高興,一早起來,覺得渾身清爽,跑進廚房,做起手搟面來。
學做手搟面,還是父親白來順去世那年開始的,娘魏蘭身體不好,干活就頭暈,三順子咬牙學做家務。
14歲的三順子,身體瘦小,個子比炕沿高不了多少。面板放在炕上,揉面時還得踮著腳,就是這樣,他也沒有叫過苦喊過累。
爹沒了,娘有病,只有自己撐起這個家。
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讓順子搟面條,拿出錢來讓他去買掛面。
三順子知道娘心疼他,但是他不樂意花錢去買,算起來掛面比手搟面貴好多呢,省下錢給娘買藥吃,病好了,三順子就高興了。
再說,書里邊那些大人物哪一個不是從吃苦開始的?三順子心里有譜,不怕吃苦,就怕娘傷心流淚。
就這樣,三順子學會了手搟面,還學會了蒸饅頭,烙餅,攤煎餅,炒菜……
四奶奶一有空,也掂著小腳過來幫忙,教給他做飯食。
三順子邊揉著面團,邊回憶著過去的日子,他覺得那些所謂的苦日子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不再苦澀,竟然品出無數(shù)的甘甜來。
記得那時候,經(jīng)常去發(fā)小慶雨家玩兒,慶雨是家里最小的娃兒,在他父母親跟前撒嬌,調(diào)皮,他父母也不生氣,寵愛有加。
三順子看到眼里,心里那個羨慕??!自己卻不能如此,父親沒了,母親每天發(fā)暈,哪有心情撒嬌呢?
這些也隨著日子的流走,漸漸淡化了。也許是自己長大了吧,心理已經(jīng)成熟并且無所畏懼了。
面團揉好了,餳一下更勁道兒!
開始做鹵子、燒水,女兒小葦喜歡吃炸醬的,她每次吃面時都弄一臉炸醬,像個小貓咪兒。
養(yǎng)孩子不容易啊,從鞋底子大小一直到長大成人,還得考慮他(她)的工作、生活等等,人生一輩子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活著?
好像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要不這個社會豈不成了一個沒有人情的社會?會有意義嗎?
比如王老倔和魏老摳家里的沒有工作的兒子,如果自己不招他們進公司,雞窩補償無法解決,他們的工作會不會也很難解決?魏家村會不會又多了兩個無所事事的青年?
想到此,三順子竟然嚇了一跳,看來自己招他們進公司是百分之一萬做對了,可是魏家村其他人呢?還有不少沒有工作的,那些在外務工的,撇家舍業(yè)的,比如白大眼。
鍋里的水開了,炸醬鹵子也做好了,該切面下鍋了。
剛開始學切面時,手和菜刀總是不能一起使勁兒,切出來的面條寬窄不一,好幾次還把手指切了,那個疼啊,三順子咬著牙用棉布纏了,不讓娘看見。
慢慢的,切出的面條粗細均勻了,娘高興得直夸三順子手巧,連四奶奶也直說好。
切面先心靜,眼里只有面皮,手里只有菜刀,屏住氣息,心無二事,一根根粗細均勻的面條就乖乖得躺在面板上了。
啥事情也是如此,比如這次改造擴建農(nóng)貿(mào)市場,更得沉住氣,靜下心來,一個腳印接著一個腳印走下去。
先跟村主任魏先亮大爺說一下,看看村里還有多少在家閑待著的人員,把他們招進公司來,領(lǐng)著大家一起掙錢,有了錢,大家還會有雞窩也要補償?shù)南敕▎幔?p> 就像切面條一樣,方法對了,面條粗細才會一致,碗里的面條才會精致有型。
面煮好了,炸醬噴香,面條勁道……
“美美,小葦起來吃飯嘍……!”三順子把兩碗面條端到飯桌上,朝著臥室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