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撤退
宮步門前,戰(zhàn)斗依然在繼續(xù)著,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一個多時辰,快到兩個時辰了。
張必先這邊的士兵看上去依舊勇猛,奮不顧身地往前沖。
可是效果卻真的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成效,而己方的消耗卻越來越大了。
因為洪都那邊看起來比漢軍更勇猛!
絕大部分士兵還沒沖到城門前,就被上面扔下來的石頭、檑木等器具阻止了前進的步伐。
到現(xiàn)在為止,不要說沖擊城門了,甚至還沒有一個士兵能夠真正靠近城門。
云梯也是難以搭起來,或是負責搭建的士兵被敵方擊倒,或是云梯剛搭起來,就被敵方推倒。
偶爾靠著人多的優(yōu)勢,可以把云梯搭上去,可是到現(xiàn)在為止,也沒有用一個士兵可以沖上城墻。
攻城木也是因為城墻上投下的石頭、檑木太密集了,根本組織不起一次有效的進攻。
攻城炮、投石機更不用說了,因為壓根沒帶來。
張必先看著這種情況,眉頭深鎖,憂心忡忡。他心中其實已經(jīng)感覺到,這次可能真無法攻入城內(nèi)了。
可是,他心中一直憤憤不平,心中咽不下那口氣,所以,他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
城墻上的趙德勝此時十分輕松、愜意,如果不是還在戰(zhàn)場上,他甚至想笑出來,他從來沒有指揮如此輕松的戰(zhàn)斗。
對方的進攻看似兇猛,實則雷聲大,雨點小,對己方根本沒有造成半點威脅。
趙德勝現(xiàn)在樂在其中,心里想著張必先可千萬別那么快撤退,時間越長,對敵方造成的損耗就越大,對己方就越有利。
雖然,趙德勝這邊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可是張必先這邊人多,按理來說不至于打得這么差,這么被動。
可現(xiàn)在看來,就是一邊倒的局面,張必先這邊一直在被動挨打。
主要原因是,一向崇尚武器才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最重要因素的陳友諒,這給士兵配備的卻是藤制的鎧甲和竹制的盾牌。
竹制的盾牌怎么能夠抵擋住敵方從高處滾下來的守城大石頭、檑木等重物呢。攻城的士兵幾乎都是靠身體去抵擋從高處墜下的大石頭,可想而知,他們的下場有多慘。
還有,藤制的鎧甲在敵方銳利的箭矢面前,也是形同虛設,只要中箭,那鎧甲必然被射穿。
趙德勝這一方幾乎毫發(fā)無損,自然也就不會有慘叫聲發(fā)出了,他們發(fā)出的只有嘲笑和諷刺。
所以,戰(zhàn)場上連綿不絕的慘叫聲,都是由張必先這一方的士兵發(fā)出的。
至于陳友諒為什么會配備如此落后的裝備給他的士兵,第一,可能是因為他太喜歡造船了,幾乎把所有物資都用去造船了吧。
所以,沒剩多少錢去弄鎧甲、盾牌、武器這些基本裝備了。
第二,可能是他太相信他造出來的戰(zhàn)船了,畢竟這是他以往攻城拔寨的利器,以往拿下的勝利,他雖然嘴上很少說,但是內(nèi)地里卻會把功勞歸到他造出來的戰(zhàn)船上。
他對這種巨型戰(zhàn)船的依賴,甚至瘋狂到迷信的地步。所以,他完全沒有料到,他的戰(zhàn)船竟然會派不上用場的一天,淪落到要依靠鎧甲、盾牌這些基本的裝備。
陳友諒的迷信、固執(zhí)、自大,讓張必先以及他的士兵,在這里吃盡了苦頭,按照這種勢頭發(fā)展下去,派再多的士兵攻城,都等于送羊入虎口。
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怪陳友諒,畢竟開打之前,全軍上下都對這個戰(zhàn)術(shù)沒有異議,也就是說,其實當時所有人都覺得攻打洪都會很順利、很簡單,沒有人料到會是現(xiàn)在這種情況。
換一種說法,就是不止陳友諒是固執(zhí),自大的,全軍上下都彌漫著這種氛圍。
歸根到底,就是所有人都太過盲目自信了,才造成現(xiàn)在這種窘境。
現(xiàn)在首次進攻注定要失利了,要怪就怪所有人,不能將責任某一個人身上。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這么想,反正好張必先是這么想的。
也就是說,張必先已經(jīng)想好了退路,想好了失敗之后的說辭,他心里面已經(jīng)承認自己要失敗了,而且是敗得徹徹底底。
看著不遠處依舊迅猛沖鋒的士兵,聽著不斷傳來的慘叫聲,間歇還傳來敵方的嘲笑和諷刺,突然間,張必先心中感到非??酀@等屈辱,仿佛回到了以前當漁夫的時候。
自從跟著陳友諒打天下之后,自己何時受過這樣的屈辱?
真的很不甘心啊,如果換個時間,換個場合,肯定能把趙德勝打的落花流水。
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
不過張必先這一番思考,反而讓他冷靜了下來。
他看著場上的形勢,自己這邊完全處于劣勢,而且完全不能給對方造成任何威脅,再打下去,對自己這邊絕對是百害而無一利。
再看看天時,差不多到午時了,已經(jīng)打了兩個多時辰了,是時候撤退了。
“鐺——鐺——鐺——!”
還在前方?jīng)_鋒的漢軍士兵突然聽到一聲清脆而又尖銳的聲音。
這是鉦的聲音,當這個聲音響起的時候,所有人都停止了前進的步伐,隨后快速的往回走。
因為這是鳴金收兵的信號,一旦這個聲音響起,就意味著無論現(xiàn)在在干什么,都要放下,然后撤退。
鉦的聲音如此嘹亮,趙德勝在城墻上自然也聽到了。
他在心中嘆了一口氣,可惜了。
如果張必先繼續(xù)固執(zhí)地堅持這種毫無效率的進攻,他有信心讓張必先的軍隊付出更大的代價,不說全殲敵方,至少使對方傷亡再增加一倍。
這場戰(zhàn)斗從頭到尾,一直是一邊倒。從結(jié)果上看,趙德勝這邊除了消耗了一些石頭之類的守城器具,人員方面也只有少量人受了一點皮外傷,無一人死亡。
而以趙德勝的估計,張必先那邊的傷亡人數(shù)至少達到了一千。
這樣看來,趙德勝這邊幾乎就是沒有損耗,就取得了一場近乎完美的勝利。
要知道,趙德勝這邊的兵力可是完全處于劣勢的,取得這樣一場勝利,可以說是一個不小的奇跡。
雖然取得如此顯赫的戰(zhàn)績,但是趙德勝也沒有過分驕傲自大,盲目自信,蠢到地追出去,進行所謂的“乘勝追擊”。
如果是那樣,張必先肯定很樂意給趙德勝一個當頭棒喝。
看著退走的漢軍,趙德勝再次嘆了一口氣,真是太可惜了,都還沒打夠呢。
如果張必先知道趙德勝這么想,不知道會不會被氣到當場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