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伐楚大計(一)
………………
三月后,迎春已過,萬物復蘇。
田建總算歇了口氣,在沒有取暖設備的古代冬天,田建貴為大王都體驗極差,更別提普通老百姓了。
冬天總算過去,春季播種也過去,現(xiàn)在是閑暇時段,也是征伐的好時段。
田建端坐在大殿上方,值得一提的是秦齊兩國聯(lián)合推出的現(xiàn)代桌椅大賣,王公貴族一時間購買無數(shù),幾度供不應求。
這些家具還推廣到了韓魏楚燕趙,全天下的貴族豪強沒有不購買的,畢竟田建和贏稷主打的就是貴族市場,前幾批的貨都是比較貴。
同樣,樣式肯定是最好的,吸引著貴族購買,貴族們也以此為榮,象征身份。
但是田建知道這些桌椅打造方法簡單,不久就會被仿造,這沒有辦法,古代沒有專利制度。
而且有專利制度也不一定全面禁止的了,秦齊兩國總不能用武力威脅天下人吧!?
田建此時坐的就是為自己量身打造的王椅,靠著、臥著還是盤坐都很舒服,樣式也是七國中最華麗最好的。
這并不是田建奢侈主要是田建總得打造件象征權威的東西,代表著齊國王權!
齊國這次召開的朝議正是想利用這次閑暇時段出征楚國,商議具體事宜。
田建組建的技擊騎士裝備就緒,戰(zhàn)馬就緒,將士訓練完畢,戰(zhàn)斗力足以媲美現(xiàn)代軍人,當然體質方面還是有一定差距。
這沒有辦法了,古代的營養(yǎng)遠遠不如現(xiàn)代。
就在一月前,田建跟秦王約好了,秦東出,齊西進兩相夾擊的戰(zhàn)略目標。
實現(xiàn)天下二分,到時候以洛陽為界限劃界而治。
兩國盟約之事自然瞞不過其他國家,但是與此同時齊國又與魏國交好,從未背信。
答應幫助魏國滅韓國,吞趙國,當然這只是齊魏盟約的魏國目標罷了。
齊王田建不傻,該干什么的時候干什么,什么時候利益最大化,田建便說什么話。
這就是所謂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魏王自然明白這一點,但是不跟齊國合作的話,魏國也將無路可走。
鐵匠一事把韓國得罪死了,之前陶邑之戰(zhàn)跟趙國是死仇,楚國跟魏國歷來關系冷淡,燕國不用提了,所以只能跟齊國結盟了。
至于為什么出征楚國,又為什么要暴露技擊騎士,田建對此有一套自己的解釋。
這也有魏潼、匡梁的建議。
魏潼匡梁認為齊國軍隊需要一次主動出擊打贏的士氣,需要一個契機來徹底脫變。
齊軍近年來打的一直是防守,憋屈不用提。
所以急需出征,開疆擴土,提高士氣、戰(zhàn)力,技擊騎士雖然是作為變法的強制底牌。
但是魏潼認為技擊騎士要真正的戰(zhàn)場廝殺,才能擁有殺伐之氣,而不是靠著一些死囚去歷練。
魏潼匡梁還認為只要田建隨軍,長久以往,兵權自然在手緊握,將士們也都信服。
那樣再全面徹底的推行變法要比單靠技擊騎士一支隊伍強的多。
楊寧處理政事是好苗子,有楊寧在,大齊的內(nèi)部就不會亂,后方就穩(wěn)定。
平士川善于謀劃,隨軍獻計可以提高勝率,又有田建督軍,士氣定會大振。
以上便是魏潼的理由,勸諫的內(nèi)容,于是乎本來不打算用兵外擴的田建被說的心動了,而且確實是那么回事。
把本來用來強行變法的時間段改成了征討楚國。
這次廷議,田建是再決定一些細節(jié)和后宜事務。
“相邦,寡人先前吩咐毋忘,政務就拜托你了!”
楊寧拜伏于地,誠懇道:“愿意鞍前馬后鞠躬盡瘁!定不負大王知遇之恩。”
楊寧話說一半,田建還以為后世諸葛亮的那句經(jīng)典名言要被提前搬出來了。
結果楊寧話說一半止住,田建松了口氣,差點誤以為是巧合中的巧合了,甚至會懷疑楊寧也是穿越者。
李斯經(jīng)過挫折后,閉門思過反省自己,在月余間不出門,其學術知識再次精進。
性格也謙和溫順許多,不再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
李斯后來又跟楊寧討論過幾次變法,楊寧覺得他有大才,就留在了齊國,做了個小諫官。
但是特許李斯在朝聽政,田建起初知道這少年是李斯后大驚。
田建可是知道李斯后來的成就,如今留在齊國,在前期好處大于壞處!后期的話,田建自有把握。
李斯此時發(fā)言道:“臣愿意隨軍出征!望大王恩準?!?p> 田建凝神而視,盯得李斯心中發(fā)毛,李斯可不是當初的輕率少年,如今成熟了許多。
誠懇的態(tài)度倒是讓眾人刮目相看,沒等田建說話,李斯補充道:“大王一聲令下,臣愿效犬馬之勞!懇請大王恩準臣下隨軍出征。
臣雖不才,但是出謀劃策還是可以的,再不濟可以做個糧草監(jiān)軍??!大王?!?p> 田建見李斯態(tài)度恭謹謙遜,倒不好意思拒絕,楊寧略微皺眉,李斯今天這一出倒是讓自己意外。
田建應允李斯,隨即點起馬步軍六萬,加技擊騎士六千,魏潼為主將,匡梁為副將,平士川隨軍軍師,自己則是督軍,李斯和自己一起督軍。
五日后起軍攻打楚國。
秦國,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