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洄聽從陳哲的指示,安排傅懷音住進了沈府的西苑廂房。不知是無意為之還是故意為之,蘇隱的住所恰在東苑。
自那日來參加品鑒大會,傅懷音便沒能再離開過沈府,她的私人物品是蘇隱帶人去取來的。原本沈洄想親自前往,可陳哲不知是否又有了試探蘇隱的意思,提出讓蘇隱去取。待到蘇隱按傅懷音所列的清單把東西取來后,陳哲親自檢查了一番,也并未查出有什么不對,這才罷休。
傅懷音取來的,不過就是寫換洗的衣物與常用的日用品,只是多了一件尚未修復完畢的白釉瓷碗,這瓷碗由原本已碎成零零散散的碎片,她斷斷續(xù)續(xù)拼合成了半只,尚有一半的工程未完成。
瓷器修復講究清洗、拼對、粘接、補配、打底、作色這六個步驟。首先需使用刷子、竹簽或小刀等工具,以清水將瓷片的灰塵、泥巴等污垢清洗干凈,斷裂喳口更要細致刷干凈。對于瓷器沖口、炸底的污漬,則可能需要借助一些化學清洗劑進行清洗。
之后,便要根據(jù)器物的顏色、形狀與紋飾進行整理,確定好粘連的順序。粘接之時,一般使用樹脂膠進行粘接,此項工作需要極其細致的手法,更需要耐心與用心,粘接每一塊都不能有絲毫差錯,否則不能拼合。
有時瓷器碎片并不完整,便需要位置補配損害的部分,可用石膏、樹脂、軟陶等材料進行補配,只是這樣補配出來的器物下次過多。
粘接后的瓷器因留有粘接縫隙,便要對之進行加工,用顏色加以填平,混合涂料與填充料,用牛角瓜刀一層層瓜涂在縫隙之上,每涂一層便要等待涂料干燥,而后用細砂紙打磨,再涂另一層,直到感覺縫隙處光滑無凹凸。
作色是最難的一步,高超的修復者往往能夠使新作的釉色與原物件渾然融為一體,覺察不出差異。這需要修復者高超的技巧與足夠的經(jīng)驗。
這只北宋定窯蓮花瓣紋白釉碗并非天價之物,可對于傅懷音來說,它就是無價之寶。這是顧云深原本想贈予她的訂婚禮物。
二人訂婚的第二日,顧云深便收到要護送文物西遷的消息。那天醒來他抱著她說,他知她一向喜歡宋朝白釉碗的簡約靈氣之風,早就買下了一個北宋定窯白釉碗,當作是他個人送給她的訂婚之禮。
可顧云深沒再回來,傅懷音按著他當初說的地方去找那只白釉碗時,才得知白釉碗原本的主人因戰(zhàn)亂逃亡,白釉碗也不知去向。她幾經(jīng)打探,終于尋得顧云深當初為她買的白釉碗,卻已成了碎片。
所以她是一定要修復好這只白釉碗的。
陳哲將她困于沈府,卻并不會總來煩她,只是每隔一段時間將一些疑似西南出土的青銅器或是玉器拿來叫她鑒定,她要鑒定這些東西輕而易舉,她更相信陳哲想找人鑒定這些東西亦是輕而易舉,陳哲這些舉動不過就是在給她找事做罷了。
楊柳溪
感謝深草憂憂和起點書友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