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
因邊疆告急,主帥身體抱恙,急需置換主帥,并要安撫兵心,故派王女親攜圣旨前往邊關(guān)。
王女乃當(dāng)今君上膝下唯一的嫡子,代表皇家威嚴(yán),再合適不過了。
她在圣旨上看到了他的名字,心生歡喜。
原來他就是新的主帥。
這一仗過后,他就該回來了吧。
就要見面了,她心里有些緊張。
王女親率護(hù)衛(wèi)隊,一路加急,日夜兼程,終于在四日后到達(dá)了邊關(guān)戰(zhàn)場。
然而她并沒有見到他,因為他還在前線。
而這里距離前線還有一段距離,她并不能馬上見到他。
不過也沒什么,因為再有五日,他便會趕回來接圣旨。
她只需要在這里安心的等著他就可以了。
每天都會有人快馬加鞭傳來前線的消息,再帳的將士們則會把消息傳送給她,請她過目批閱。
第一日,他親率十位親兵,燒掉了敵方糧草,并且毫無損失,全部安全的回到營帳,使將士的決勝信心大大增強(qiáng),鼓了士氣。
第二日,他帶領(lǐng)兩隊親兵到敵方談判,接受對方降和,爭取最大利益。所有人聽了都?xì)g欣鼓舞。
第三日,他們整隊收兵,準(zhǔn)備啟程回歸。她在心里,暗暗的高興。
第四日,第四日沒有書信傳來。
大概是因為覺得已經(jīng)看回來了,就沒有必要再回信了。
第五日,又有書信來了。
不過,不是他的。而是所謂的已經(jīng)降和的人送來的。
信上說,他們已經(jīng)知道王女代表朝廷來到了陣線前場,前線的將軍的性命都己經(jīng)掌握在了他們的手上。他們希望王女能夠“屈尊降貴”,去他們的營帳。
有人說,應(yīng)該去,敵人數(shù)量并不多,應(yīng)該是真心談判。
有人說,王女身份尊貴,前鋒將士不值得冒險。
王女說,我要去前線,不僅僅是為了那位主帥,更是為了千千萬萬的將士。我不想讓你們寒心,我想讓你們知道,皇家是值得你們付出的,皇家也會為你們付出。
她最終還是去了。
他就坐在她的對面,除了眼神,別的什么動作也沒有。
果然,他中藥了。
這場談判最終沒有成功。
他活著走出營帳,她被抱著走出營帳。
談判過程中,他一直掙扎著,終于能發(fā)出暗號讓外面的人沖進(jìn)來。
王女旁邊的兩人直接護(hù)住王女,其他人都往前沖。他在努力的去抓旁邊的一把不知被誰丟下的刀,想要自殺。
可還沒自殺,就被挾持了。手中的刀也被奪走。
混亂的場面,再次安靜。
沒過一會兒,因為一個人趁亂搞動作,場面再度混亂。
等再次安靜后,所有敵軍被殺,他們勝利突圍。
他活下來了,她卻死了。
他在被抓的時候,沒有想過立即死。
但他聽到王女會來談判時,他一刻也不想多活。
他可以不顧自己生死,去博一生功名,努力的靠近她,只為娶她。
但是他決不能讓自己成為讓她妥協(xié)的人。
她是王女,她是矜持高貴的,她是纖塵不染的,她不應(yīng)該為了任何人去妥協(xié)。
可現(xiàn)在,。她死了。
他能死嗎?,不能。因為他的命是她換來的。
他會好好活著,替她守護(hù)她的這個國家。
史上有載,某年某月某日,王女不幸慘遇戰(zhàn)亂,得死。某將軍自愿請命守陵三年。待期滿,歸邊關(guān),一生不得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