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竟出了人命,場間修士反應不一,但面對余柏掃視過來凌厲的眼神,所有弟子不由低下頭,不敢與之對視。
這時李清源也暗自心驚,原來只知曉天庭不拿修士當回事兒,沒想到在這大庭廣眾之下,居然也敢直接殺人。
他看看那題目,也直咧嘴。
只見那木板上寫著:“以六壬轉(zhuǎn)天地盤,推少陰式。”
第二題則寫“用玄文寫就‘齋醮科儀’”
壬有六個,分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故取名六壬。
而其中分六十花甲,十二地支,陰陽五行,加上十二神,十二將,運轉(zhuǎn)天地盤一周天,便能求出兩千多萬個式子。
少陰乃四象之一,而題目中要求以六壬為依,推少陰為代表的式子,就這一題最少能求出上萬式子來。
皆要默寫其上,這考官怕不是失了智?這得寫到何年何月去?
咱說怎么給了厚厚一大摞紙張。
李清源看看四下其他人,果然,考場上無一不是一副苦臉。
而另外一題更是變態(tài),道門的“齋醮科儀”十分龐雜,幾乎涉及到了整個道門禮儀體系。
這里面包含了祭孤科儀,進表科儀,早晚壇功課等十幾種不同的科儀。
這題考的便是從建醮壇,到禮閉撤壇的整個流程。
可這若是翻譯成文字就太繁瑣了,因其詳細到說什么咒,念什么訣,走什么步,點什么燈,如何禮拜誦經(jīng),誦經(jīng)時叩齒幾通,從進表煉度,到最后的啟師謝祖,就算用玄文寫就,也要五千余字數(shù)。
若是用普通文字書寫,非得十幾萬字不可,而且大多數(shù)人對玄文根本一知半解,很多特殊的字符根本不會應用。
所以這題不僅先要通體背誦禮儀,認得至少三千玄文,還要明白字中深意。
“萬萬沒想到,咱過目不忘的本事要暴露了呀?!?p> 李清源看周圍人都是冷汗淋漓,也起了幾分緊迫,自語道:“是時候考驗手速了。”
兩道題對他來說皆是不難,但是考期只有三天,這兩道題還都是費功夫的,超期沒寫完,只能無奈交卷,他又不想放棄,只能抓緊時間書寫。
“先寫玄文吧?!崩钋逶礋o奈自語。
“齋者靜、戒也……”
他沉下心思書寫起來,但卻沒注意到,他俯身全神貫注之際,殿中不斷有弟子退出去。
他們個個面如死灰,不問用,不到一個時辰就出來了,肯定是明白自己根本寫不出來。
而隨著殿中弟子不停的出去,余柏神色冷淡,每有弟子退出,他也不用金甲執(zhí)事,親自去桌旁把卷宗收起。
每收一卷,余柏便隨意掃上幾眼,看著那些狗屁不通的文字,他很想暢快大笑幾聲。
這非是他心理變態(tài),而是他已壽元將近,此次被安排在這個位置,擔下了天大干系做這等事,目的就是背后之人承諾,若諸事順遂,今歲蟠桃宴后,會賜下他一顆延壽丹藥。
神靈若不是榜上正神,或者功行沒到元神之境,早晚也要耗盡壽祿。
香火俸祿只可延緩壽元衰退,本質(zhì)上也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所以哪怕這件事,被人糾出來會神魂俱滅,但他卻想得透徹。
壽盡轉(zhuǎn)生,再來一次,沒有宿世記憶,那我還是我嗎?
余柏背著手,心緒紛雜,目睹這些考生幾個時辰便全退出殿中了,他忽然有些悵然。
自己已經(jīng)是將朽之人,又為難這些后輩干什么呢?
他嘆了口氣,蕭索道:“唉,閉了考殿,明日準備下一場吧?!?p> 可還未等金甲執(zhí)事應是,便聽一個聲音啞著嗓子道:“別呀!弟子還沒做完呢……”
余柏一愣,此時殿中空蕩蕩,除了幾個金甲執(zhí)事尚在內(nèi)堂候著,人應該都走了才是呀?
他循聲看去,只見殿中前列坐著一個人,看背影,倒是細腰猿臂,像個煉氣修道的好苗子。
他走到近前,細細打量一眼,見此人容貌不凡,收起幾分輕蔑之心。
“你叫何名,明知做不出來,為何還在此地磨蹭,耽誤了大比,你擔的起這個責任嗎?”
李清源聞言抬頭,正與余柏對視,他絲毫沒有其他人的怯懦神情,反而正容道:“主考焉知弟子做不出來?”
余柏面上不動聲色,心內(nèi)卻冷笑一聲。
不說玄文之道,單說那推少陰式,其中的難度,涉及面之廣,沒有上百年的歲月侵淫,是根本不可能做的出來的。
而眼前男子,似少年,似青年,左右不過是將將弱冠的歲數(shù),能有幾分道業(yè),敢放言能做出題目?
他重重哼了一聲,干脆懶得搭理李清源,向一個金甲執(zhí)事道:“本尊最見不得好為大言之人,把他趕走!”
李清源聞言一呆,他上下打量此人,心中有些驚駭。
他想的不是對方說將自己趕走的內(nèi)容,而是原來除了師祖常言自己愛吹噓外,尚還沒人這么說過他。
難道師祖已經(jīng)料到自己有朝一日會來到這,參加登天考試,提前在此地布下了個暗子,就是方便自己行事?
這道門大圣的神通手段,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可又聽對方竟然喊人來趕自己,李清源這才回過味來。
“原來不是跟咱對暗號,是真要把咱攆出去?”
這他哪里能干,馬上辯駁道:“這位主考好無禮,我靜心考試,并無過錯,且考期三日為限,現(xiàn)在不過一個時辰,為何要趕走?!?p> 余柏聽了眼神一凝,回頭一看,見李清源神色坦然,竟然面無半點懼色。
“且慢!”
他招呼金甲執(zhí)事一聲,然后走到李清源近前,把目光向下遞去,將擋住視線的硯臺移開,看向李清源的答卷……
只一眼,余柏便面色大變!
他抄起那張卷宗,見其上字跡清雋飄逸,而行文又頗多玄異之處,他越看越驚,看到妙處,忍不住贊嘆起來。
“好!”
這玄文與普通文字不同,光知其意也難以盡數(shù)表達出來,想做到精煉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尋常人寫就,往往就跟老太太裹腳布一般,又臭又長。
而他看這篇行文,不光犀利透徹,竟然還有一種看錦繡文章的即視感,這種水平,就算他沉浸此道千年都難以寫出來,這已經(jīng)不是努力可以彌補的了,而是要具備無匹的天賦才行。
這種水平,以他看過的玄文來說,只有神庭流傳下來的,大能所注典籍可比。
不過兩者誰高誰低,他甚至不敢妄下判斷。
余柏手捧那卷宗,如奉珍寶般仔細品鑒,看了多半晌,又把目光望向李清源,見他神色自若,余柏眼珠轉(zhuǎn)了幾轉(zhuǎn),又問起剛剛李清源沒回的話來。
“你喚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