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靜聽”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音樂軟件供應商,旗下既有版權豐富的樂庫,有著充足的歌曲資源,供給了諸如“天天音樂”和“靜聽”這樣的聽歌軟件。
又有著“全民歡唱”這樣的唱歌APP,讓唱歌成為一項深入生活的娛樂活動。
雖然目前在音樂軟件這一塊做不到一家獨大,也不可能一家獨大,但是在多數(shù)人眼中,也確實有著聽歌就到天天靜聽的概念,這便是一種成功。
其實以往,李明極和他們就已經有過很多次愉快的合作了。
當然,那個時候李明極的主要身份還是十八線小歌手,走的也不是原創(chuàng)路線。
說是合作,實際上就是威亨娛樂拿錢給天天靜聽,讓他們幫忙做推廣。
李明極獲得關注度,天天靜聽拿到錢,雙方各取所需。
之后李明極火了,雖然都在演戲不唱歌了,但他以前的那些歌,卻也被威亨娛樂打包賣到了天天靜聽,給了他們獨家。
甚至李明極之前還入駐過“天天音樂”,當時就有過一次入駐專訪了。
這一次的“彩虹”,同樣是給了天天靜聽獨家,放在兩個APP上首發(fā)。
李明極取得好成績、威亨娛樂獲得大筆進項的同時,天天靜聽自然也大賺一筆。
畢竟他們可不只是收取平臺費,還有一定的銷售分成。
一張標價三軟妹幣的單曲賣到三千萬張,銷售額破億,僅耗費了四個禮拜都不到的時間,先不說利潤如何,就這進賬速度,也足夠讓天天靜聽把李明極供起來了。
其實本來在第一周成績出來之后,就驚掉了一地眼球。
只不過那個時候大家都覺得是因為粉絲才把這首歌捧得這么高,第一周的銷售曲線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后面六天都才堪堪與第一天持平。
等到第二周,也是不出所料,每日的銷售額都在持續(xù)下降,只不過下降的幅度相比之前低了很多。
那個時候依然可以用粉絲的購買力來解釋,畢竟李明極的粉絲購買力強早就是公認的事實。
從他爆火開始,他的各種周邊、還有以前代言的那些小品牌甚至都在網上銷量大漲都足以說明這一點。
可沒有誰會想到,這張單曲最終居然能夠破三千萬張、總銷售額破一億。
如果單單是粉絲的購買力強也就罷了,從各個方面匯總的數(shù)據(jù)來看,路人也占了相當不小的比重。
尤其是第三周開始,這首歌就好像已經“出圈”了。
當然,只算粉絲的貢獻,這張單曲的成績也已經相當好了,李明極頂流的含金量足足的。
其熱度也是當之無愧,人氣比起有些平時炒作響當當、一到要花錢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粉絲好像也沒那么多的流量要真實多了。
據(jù)說這個成績也是出乎了許多粉絲的預料,有粉絲早先在集資準備沖銷量,但也做好了“持久戰(zhàn)”的準備。
按照本來的預計,可能要一個半月到兩個月,才有可能達到這個程度,中間還得不出幺蛾子。
以李明極Fanclub里面的小富婆們的支持力度來看,這是很有可能實現(xiàn)的。
只不過她們還沒掏空家底,路人就先幫她們完成了目標。
這是因為誰也沒想到,到了第四周大家都覺得會后繼乏力的時候,最終銷量出來,相比第三周居然還會有小幅度的回升。
不僅如此,第三周的銷售額其實也已經出乎大家的意料了,因為跌幅并不大,周末也曾有過逆勢上漲。
也是在那個時候,大家才發(fā)現(xiàn)這首歌的路人聽眾和購買率也不低。
原來大家都覺得都是粉絲才會去聽去買,但實際上之前就有不少路人“誤入”其中,但卻因為歌曲的質量留了下來。
而最終,在第四周的周五下午五點三十分的時候,“天天靜聽”就率先在官網官宣了單曲銷售總額破億這一消息,也就在宣布銷量破三千萬不久。
這件事情毫無疑問也是上了當天的熱搜,當然,隨之而然自然伴隨著巨大的爭議。
如果說原來還是粉和黑的戰(zhàn)場,那么到這個時候就又多加入了真·路人和純路人。
眾所周知,真正的路人其實很少下場評論,說自己純路人的一般都是披皮黑或者反串粉,總之成分相當復雜。
飯圈那些事兒,發(fā)展到如今早就已經成了一套體系了。
所謂大紅靠命、小紅靠捧,基本就是掌握了這一要素。
而李明極的路人盤,以之前的情況來看,肯定是比較低的。
別看他人氣多高多高,到什么場合都有大批粉絲簇擁著,熱搜更是頻繁上,以往歌曲收聽率好像還行,電視劇的收視率、播放率也都不錯。
但對于真正的路人來講,誰在乎他是誰?
拍的劇好看就看,不好看就不看,歌好聽就聽,不好聽就不聽,要他們?yōu)樗暙I錢,那是不可能地。
這一次也是歌曲的熱度實在是太高了,吸引了不少人,有的可能就單純試聽一下覺得還不錯就買了。
反正也不貴,才三塊錢,在這個通貨膨脹的年代連一頓早餐都不值。
然后這些路人再去評論區(qū)一看,好家伙,妥妥的粉黑大戰(zhàn),甚至有時候分不清誰是誰。
但是涉及到本人的沒法評價,不了解,可是說到歌曲,有些黑得太過分的就讓人不能忍了,于是下場評論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就算是真地路人,喜歡一首歌的時候也是很難保持理性的,吹是很正常的,于是說不定有些人就這樣被打上了粉籍。
至于這些以后會不會成為真正的粉絲,那得看李明極后續(xù)值不值得繼續(xù)追了。
因為那個時候的李明極正好在劇組里面,對外界的一些新聞消息、還有討論不是很清楚。
他也沒那么閑的天天拿個手機去翻歌曲的評論區(qū),甚至不太愿意去,因為不去都大致能夠猜到會有些什么言論。
但他也知道這首歌的確是火了,因為自己偶爾玩手機刷短視頻的時候都能經常刷到這首歌。
這也有賴于信息傳播的迅速,要是在早年,沿海和內陸地區(qū)還會有些信息差,所以一首歌火遍全國可能需要一兩個月甚至更久的醞釀。
但是現(xiàn)在,在網上可能一個禮拜之內就能傳遍全國各地,只要是會上網、會在網上聽歌的,都是潛在的聽眾。
更不用說,這首歌還不只是在網絡上上線,在各大電視臺其實也悄然上線了,只不過是以背景音樂的形式。
這個時候廣告宣傳的影響力就出來了,或許將來這支廣告會因為其背景音樂也成為經典和許多人的情懷,而就目前來說,得到好處最大的還是李明極這方。
榮光本就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他們的廣告自然也是備受矚目,因為這則廣告李明極甚至進入了不少原本不看他、不太認識他的觀眾們視線里。
“這個小伙子長得還挺不錯的,誒,好像咱家閨女喜歡的就是這個明星是不是?”
“哎,該不會就是因為他才讓咱閨女嫁不出去的吧?”
“亂說什么呢你,自己眼光高還能怪別人長得好看?。俊?p> “我就是說一說,你急啥?”
……
這類的言論在家家戶戶都時有發(fā)生,年輕人關注更多的是音樂和產品,年紀大點的就只是看“這娃娃長什么樣”了。
李明極的流量經這一次儼然又有提升,所謂的過氣說自然是不可能成立的,
另外,廣告起得這么好效果,就算不說李明極的女粉群體,一些家長們都被吸引了,銷量上漲是肯定地,達到獎勵界限也很有希望。
這意味著到時候李明極又會有一大筆進項,哎,有時候太容易賺錢也是個煩惱——走開,你們這些該死的鈔票,我只想做一個安靜的美男紙……
總之,“彩虹”現(xiàn)在不僅有實打實的數(shù)據(jù)成績,還有潛在的影響力。
“天天靜聽”雖然已經在國內做到了第一,但是創(chuàng)收和業(yè)績誰不想弄得更好呢,所以也就趁著這波熱度,趕緊給李明極這個當事人來個專訪。
相比于《MAN》雜志那邊還多少顯得高冷些,天天公司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本身就偏向于泛娛樂化產業(yè),對李明極就差在門口派人夾道歡迎了。
不僅派了專人開車過來迎接他,而且沒有立即開始采訪,而是先讓他休息幾個小時,再帶他到公司參觀了一番。
參觀公司的待遇也不是誰都有的,當然也不能算是特別難,反正以李明極現(xiàn)在的地位屬于So eazy了。
只是李明極總覺得這與其說是對自己的禮遇,倒不如說是給他們公司員工的福利。
他以前并沒有來過天天靜聽的總部,只是聽說這里工作環(huán)境似乎不錯,威亨娛樂里有位已經退圈的歌手前輩就是奔著福利放棄做當時沒有前景的歌手跑來這里上班的。
當然,不知道那位前輩現(xiàn)在是不是升職去了分公司,反正在這里沒看到他。
而不只是員工工作的地方,還有專門的錄影棚,李明極待會兒也要在這里拍視頻的。
就是那種,在APP登錄界面里面出現(xiàn)的,類似于打個招呼“歡迎回來”的短視頻。
當然,待會兒應該會和采訪放到一起,專訪估計也是在這里。
天天靜聽的CEO也邀請他去了辦公室,沒多久就打起了感情牌,看意思居然是希望跟李明極再深入合作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