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說大不大,朱夏很快就被一家律所聘用了,恰好就是之前解聘馮辛未那家。
朱夏的試用期新薪水很低,加上又快要交下季度的房租,馮辛未不敢辭掉現(xiàn)在的兼職,怕一時找不到正式工作出現(xiàn)空窗。唯一的好處是,她兼職的公司離朱夏的律所很近。朱夏每天要加班沒空吃飯,馮辛未就每天做好飯帶去公司,到了飯點(diǎn)就用公司的微波爐加熱好給朱夏送過去,既省錢又健康。
每次去送飯,難免遇見老同事,大家開玩笑說馮辛未是“曲線救國”,挑了朱夏這支“潛力股”,省得自己奮斗了,比誰都聰明。
這話馮辛未聽著刺耳卻卻無法反駁。無論從任何角度,朱夏的前途看起來都比自己更光明。在這段關(guān)系中,她似乎注定要扮演高攀和依附的角色。
三個月后,朱夏轉(zhuǎn)了正,一連接了好幾個大案子,成為了律所炙手可熱的新人,底薪翻了幾番,被領(lǐng)導(dǎo)承諾了相當(dāng)可觀的年終獎。當(dāng)然,他也更忙了。同時,馮辛未在糾結(jié)著是再參加一次司法考試還是放棄,去找一份不需要律師職業(yè)資格證的全職工作。但朱夏一直在勸她徹底開職場。說自己養(yǎng)的起她。事業(yè)上的成功。讓他自信心爆棚,他的雄性天性急需一根軟肋讓他更有奮斗的動力。
馮辛來不想掃他的興,而且她已經(jīng)習(xí)慣了,當(dāng)她猶豫不決時,就聽朱夏的話。
于是馮辛未辭去兼職成了全職廚娘,每天所有時間都花在研究菜譜、買菜、做飯上。早晨和朱夏一起吃早飯,中午把午餐送到朱夏的律所,晚上無論多晚都會等朱夏回來,給他做夜宵......一開始日子過得還算充實,直到有一天,朱夏委婉地向她提出,中午不要再給自己送飯了。
“你來回跑太辛苦了,我以后訂餐就可以了?!?p> “不辛苦啊,反正我也沒別的事可干。”
馮辛未沉漫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忙碌假象中,全無知覺,遍得朱夏不得不說出實話,一是因為他偶爾也想吃點(diǎn)垃圾食品,二是因為公司里太多閑話了。
這時馮辛未才醒悟過來,如今朱夏的生活與自己截然不同,他的生活不止有跟自己的一日三餐,還有社交、工作......她也曾在律所做過,能理解朱夏的兩難。從這一天起,她就再沒給朱夏送過飯。
時間一下子就空出了一大塊,從早餐到晚餐之間。為了抵御這種空虛感,馮辛未有時會題個長長的回籠覺。后來她覺得不能再這樣頹廢了,強(qiáng)迫自己必須出門,像長輩們那樣的家庭婦女學(xué)習(xí),為一袋更便宜的鹽,從家門口的便利店進(jìn)到五公里外的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