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嘯也玩的差不多了,于是決定好好學習,不是學習高中知識,這太簡單了,看幾眼就會。
學習什么知識呢?對了,就學世界各地的語言吧,以后可能用得上。
劉嘯要了十塊錢,跑到新華書店,英語和俄語字典已經(jīng)有了,不用學,那就學習島國語和德語,于是買了兩本字典,其實新華書店里也只有這幾種語言的字典。
在前世,劉嘯大學時學習英語那是嘗盡了苦頭,單詞記不住,語法弄不懂,一張嘴什么都忘了。
這一世語言對劉嘯來說就是浮云,記單詞就像電腦輸入,基本上看一遍就搞定,語法什么的也都一遍過。
沒辦法,擁有一個能媲美電腦的大腦就是這么囂張,唯一差點的就是口語,不過劉嘯也不擔心,等有機會買兩盤磁帶聽聽就解決了。
包括父母在內(nèi),沒有人知道劉嘯已經(jīng)快成為了一個語言學家。
吳敬荷回到首都時已經(jīng)快九月中旬了,在北方三省走了將近一個月時間,考察了五六個城市,對當?shù)氐奈镔Y價格有了深入的了解。
問題很多,老百姓的反應也很強烈,總之很復雜。
總體看來,物資的供應還是能夠滿足老百姓正常的需求,當然,只能說滿足基本需求,這說明物資還是缺乏的,但絕對不會像幾個月前那么飛漲,也用不著瘋狂的搶購。
“民眾的心理呀!這是最后一根稻草?!?p> 吳敬荷突然想起一個月前在沈城看到的那篇文章,文章里就說是老百姓怕窮的心理導致了一次價格飛漲,不是正常的供需關系。
“這話說得還真沒錯!”
吳敬荷很贊同文章的這個結論。
當然,老百姓的搶購只是一個因素,不是說老百姓不搶購物價就不漲了,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還是市場上物資緊缺,這表明國家的生產(chǎn)力大大不足。
糧食、肉禽、雞蛋、布料等生活資料,幾乎就沒有不缺的,特別是鋼材、水泥等生產(chǎn)資料,更是遠遠不夠。
想到這些,吳敬荷就是頭疼,無論是生活資料還是生產(chǎn)資料,哪一項不要錢?沒有錢什么都搞不了。
當然,很多生活資料的生產(chǎn)已經(jīng)放開了,私人企業(yè)可以去搞,只要你有錢,國家就允許你進入這些行業(yè),只要你有辦法,國家就支持你生產(chǎn)建設,就是為了釋放私人企業(yè)的活力,讓市場更繁榮。
但是有一些行業(yè)私人還沒能力做,鋼鐵能做嗎?有錢嗎?水泥能做嗎?有錢嗎?還得國家做,只能擴大生產(chǎn)。
“錢呀!國家也沒錢呀!”
國家每年就那點財政收入,主要是三大快支出,政府開支、養(yǎng)老工資和相應產(chǎn)業(yè)、科研與設施建設投入。
要是年年盈余還行,可是這幾年國家都是負債,大量外匯都用來引進技術和購買設備,債務不斷上漲,這就要砍掉一些支出費用。
政府開支和養(yǎng)老支能砍嗎?砍唄,軍隊的一些開支得砍,前些年軍人大量復員,為的就是減少開支,另外很多武器裝備的投入也大幅度縮水,比如海軍投入就少了很多,沒辦法,得向經(jīng)濟發(fā)展讓步。
相應的產(chǎn)業(yè)、科研與基礎設施建設費用也要縮減,不過產(chǎn)業(yè)投入關系到國內(nèi)的生產(chǎn)力提升,不能減。
科研則是關系未來發(fā)展,也不能減,那就只能減少基礎設施的投入,公路、鐵路這些道路建設基本上沒有,還有很多城市的改造也完全停滯。
基礎設施的問題讓吳敬荷感受很深,一百左右公里的路程火車至少跑上兩個小時,就是坐汽車,公路也坑坑洼洼,很多地方更是要推車過去。
“要想富,先修路!”
這是很多農(nóng)村寫在墻上的標語,他們知道要修路,可是哪里有錢?
二十多年前很多偏遠山區(qū)靠著人力挖山通路,比如“紅旗渠”,一條七十公里長的水渠全都是人一米米的挖出來,這不就是沒錢嘛。
現(xiàn)在呢,還是沒錢,難道還靠人用雙手去挖嗎?
越是在下面調(diào)研了解實情,吳敬荷越是感到資金的重要性,在這個時代,資金才是最重要的呀!
倒不是說人的作用降低了,不是這樣,人的因素永遠都占主要方面,但在一個外界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下,沒有資金的保障,國家的發(fā)展就比人家慢了許多。
國家本來就比西方國家落后很多,現(xiàn)在速度又沒人家快,一步慢步步慢,這樣下去怎么能行?
在現(xiàn)代化社會,資金就是加速器,挖水渠能用人來做,可煉鋼靠人行嗎?蓋樓靠人行嗎?修鐵路靠人行嗎?沒錢,連材料都沒有。
“怎么弄錢呢?”
吳敬荷坐在椅子上閉著眼,思考著這個難倒無數(shù)人的大問題。
“當當當!”
有人敲門。
“進來!”
辦公室的門打開,一位工作人員走了進來。
“教授,這有一封信,是半個月前沈城郵來的?!?p> “哦,沈城來的信?”
吳敬荷接過來,上面的地址是遼北經(jīng)濟日報社。
“老趙?他有什么事?信還挺厚的?!?p> 吳敬荷把信封撕開,里面疊著十幾頁紙。
“原來是這個!”
吳敬荷想起來了,當時他和黎寧委托趙傳文向那位劉向?qū)W提了兩個問題。
吳敬荷提了問題后就不在意了,其實這只算是飯桌上的聊天,這個劉向?qū)W又能提出什么好觀點?
“那也看看吧!”
吳敬荷將信封打開,隨意看了起來。
只看完第一頁就挺起了腰。
“西方發(fā)達國家,特別是漂亮國,因為人力資源太高,商品價格居高不下,企業(yè)利潤逐年降低,急需要進行產(chǎn)業(yè)轉移。
相比于西方發(fā)達國家,國內(nèi)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資本是逐利的,勢必會吸引西方國家的企業(yè),這是大勢所趨,只是時間的問題。
一方面國家應加大引入外資力度,制定招商引資政策,吸引外國企業(yè)投資,帶動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員就業(yè)。
另一方面,需要激活國內(nèi)個體企業(yè)的潛力,努力承接國外商品制造,特別是小商品,帽子、衣服、玩具等等,這些商品利潤不高,同時技術含量較低,但是產(chǎn)量巨大,擁有大量的市場,進而打造MADE in CHINA的品牌,只要我們國家能加入關貿(mào)總協(xié)定,世界的市場都是我們的?!?p> “MADE in CHINA”
吳敬荷輕輕的讀出這個單詞。
“這個名字好,如果真有一天能做到這個程度,那國家的品牌就徹底打出去,不過談何容易呀!”
吳敬荷很是感慨,同時也很好奇,這位劉向?qū)W竟然還懂英文,真是個神奇的年輕人。
這個工作其實國家也在推進,比如現(xiàn)在就在和西方國家商定加入關貿(mào)總協(xié)定的事宜,甚至國家也制定了投資換技術的方案,所以這個提議并沒讓他感到太大的驚奇。
只是一個民間年輕人能和國家想到一處,足以說明此人非常有見識。
“這個年輕人不得了呀!”
吳敬荷接著往下看,當看到對方提議要仿照港島模式放開土地政策時,他立刻精神起來,還把眼鏡擦干凈。
“放開土地政策,提倡商品房建設,是增加國家收入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辦法,另外也可以擴大城鎮(zhèn)化,更大量的吸引農(nóng)村人口進入城市。
一旦土地政策落實,將對國家造成巨大的影響力,好的方面當然是增加收入,加快城鎮(zhèn)化過程,正面影響可以持續(xù)至少十五年時間。
但同時也會有一定的負面作用,比如后期會讓地方政府增加債務,另外也會造成房價過高的現(xiàn)象,這些負面影響需要國家進行調(diào)控………?!?p> “真是………真是有遠見呀!”
吳敬荷拍案而起,覺得劉向?qū)W寫的太對了。
其實國家已經(jīng)有了土地政策改革的想法,但因為種種原因還沒有付諸實踐。
原因很復雜,但關鍵還在于解放思想,當前國家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不是斗爭,是經(jīng)濟發(fā)展,是老百姓的民生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還在于資金,有錢才能辦事,才能增加就業(yè)提高收入。
毫無疑問,土地政策是最直接的方式,吳敬荷也是很贊同的。
“這篇文章,寫的很透徹,比是我見過最好的一篇文章,好呀!”
吳敬荷一字一句的看了兩遍,越看越覺得寫的好。
“劉向?qū)W,竟然能寫出如此有分量的文章,這個年輕人可真是個神奇的人,太神奇了?!?p> 吳敬荷現(xiàn)在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堆沙子中發(fā)現(xiàn)了珍珠,劉向?qū)W就是一顆耀眼的珍珠。
“奇怪,以前怎么沒發(fā)現(xiàn)他呢?”
吳敬荷又覺得不可思議。
“對了,還有黎寧的那個問題,看看他是如何解決的?”
吳敬荷接著往下看。
“島國的結局已經(jīng)注定,必然會成為漂亮國槍下的獵物,這是由漂亮國資本主義的本質(zhì)所決定,他們不講朋友,只論利益。
當你損傷他的利益時,就會不擇手段用盡一切辦法消滅你,他需要的只是一條聽話的狗,而不是一個人。
我們國家對于資本主義的認識極度缺乏,很多人認為漂亮國是自由富裕的國度,要學習他們的一切,可他們看到的只是表面,沒有認識到深層含義。
如果我們國家有一天變得強大,甚至威脅到漂亮國的霸主地位,那么他們一定會毫不留情的對付我們,不會有任何憐憫,他們會用各種想不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