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皇權非是己所欲
安悅再次出嫁,此番是去蜀國為后,不同于先前嫁給劉定宇時的盛世婚禮,但祝北辰礙于蜀國的關系,到底算是給了其足夠的風光,可單拿嫁妝來說,卻無論如何比不上先皇后和祝懷恩給安悅的籌備,于此來說,安悅以前的嫁妝不都進了祝北辰的內(nèi)庫么,已經(jīng)進了他腰包的東西,能拿出來的自然就不多了,祝北辰給安悅準備的嫁妝不過是一些看似貴重的東西罷了。
臨走前,安悅還是見了祝懷恩最后一面,因為她也明白,這恐怕是此生唯一的相見了,不管認不認同父皇的所為,可他終究曾是寵愛自己的父皇。
經(jīng)過上次與安悅的談話,祝懷恩深感女兒的執(zhí)拗,縱然他極愛安悅,可在家國大事面前,他仍舊只能選擇其一。
他必須在與安悅最后的相見提醒她,萬不能將仇恨放置國家社稷之上。
然對安悅來說,父皇與自己離別不該是不舍么?卻還在談論關于祝北辰坐穩(wěn)燕國帝位之事,原來,自己以為的父愛,在所謂的皇權面前不值一提,今后,燕國于她來說再無任何掛念,唯一的念想就是將兄長的女兒榮安救出囹圄,她踏上了遠嫁蜀國的路途。
就在她剛離開不久,謝全帶著拓跋承旭的婚書到達京都,并以使臣的身份求見祝北辰,祝北辰也接待了他。
不管怎樣,拓跋承旭逃離了燕國且成功登上了越國的皇位,祝北辰知道兩國難逃一戰(zhàn),可兩國交戰(zhàn)之事畢竟能拖就拖,至少等自己穩(wěn)固了燕國再說不遲,所以,拓跋承旭派使臣來見,祝北辰都應當拿出該有的氣度和忍耐,和善的詢問了這個曾為燕國囚犯而今身為使臣的謝全?!霸絿鴣硎顾^何事?”
謝全深知安悅對拓跋承旭的重要,哪怕恨極了燕國人,他也十分忍耐和恭敬的對而今的燕皇說道:“稟燕國陛下,此次外臣出使貴國,是為敝國陛下求娶安悅公主而來?!?p> 雙手將婚書奉上,掌事太監(jiān)黃德接過轉呈到祝北辰手上,祝北辰裝模作樣的看了一眼,他沒想到,自己的這個皇妹竟能引來兩國國君的求娶,他一直想不明白,蜀國陳彥是何時看上了安悅,在自己看來,陳彥娶安悅多是為了兩國聯(lián)盟的需要,至于拓跋承旭,在之前為質時他也知曉安悅暗中幫助拓跋承旭,本著不要把拓跋承旭逼得太絕,留有余地的思想,他對安悅的做法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誰會想到拓跋承旭為此喜歡上安悅呢?甚至在逃離燕國之時,還不忘威脅自己要保安悅平安,否則舉國來犯,或者說,燕國唯一的公主對于政治有著莫大的價值。
雖知曉答應了拓跋承旭的求娶兩國就可避免戰(zhàn)事,可安悅終究只有一個,而自己也已經(jīng)把她嫁給了蜀國陳彥,且越國和蜀國對比起來,蜀國之盟怎么說都比越國牢固,不過燕國和越國既然出現(xiàn)了沒有必要一戰(zhàn)的轉機,祝北辰自然想要把握?!胺鞘请薏幌雽⒒拭眉藿o貴國君主,實在是不能。”
聽到這里,謝全渾身的冷汗都出來了,生怕聽到安悅已死的消息,然而,下一刻他所聽到的話比安悅已死更為震驚。
“皇妹安悅已為蜀國皇后。”祝北辰將安悅嫁給蜀國陳彥一事如實告知,究其原因,是想將矛頭指向蜀國,讓拓跋承旭不要再來找燕國的麻煩。
“什么?”謝全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祝北辰依舊語氣和煦?!盎拭冒矏偣饕呀?jīng)嫁給了蜀國國君陳彥,貴國婚書來遲了?!?p> 謝全仍然擔心是他已經(jīng)殺了安悅而找的托辭,可也不敢當面發(fā)出質疑,只說:“陛下,敝國陛下是真心求娶貴國公主的,請陛下不要拒絕?!?p> “使臣不信?”祝北辰也不惱,喚道:“黃德,將蜀國的婚書拿給使臣看看。”
不多久,黃德找到蜀國婚書并交到謝全手上,顧不得什么禮節(jié),謝全展開婚書,婚書上赫然已有燕國和蜀國君主的落名,謝全這才相信安悅當真已經(jīng)成為了蜀國皇后,至于蜀國為何會求娶安悅,謝全無從得知,只為難自己回去后該如何跟拓跋承旭開口,在逃離燕國時,拓跋承旭想將安悅帶走的畫面至今難忘,如果讓他知道了安悅已經(jīng)成了蜀國皇后,他該如何接受?
拓跋承旭在燕國為質的六年里,他們的關系如同兄弟一般,此刻,謝全像自己沒了老婆一樣失魂落魄,將婚書還給祝北辰。
祝北辰看他失望的模樣,就讓禮部的一名官員好好安排他去驛站休息,附送了一些禮物,在要離開的時候,謝全想到了慕容愉,這個和他一起陪伴拓跋承旭的女子,若沒有她,拓跋承旭甚至無法成功逃離燕國,如今安悅已經(jīng)不能帶回越國,那么,就將慕容愉帶回家吧,于是他再次問道:“陛下,外臣想詢問安悅公主身邊的一個侍女,名叫慕容愉,是敝國陛下送給安悅公主的婢女,不知她現(xiàn)在何處,陛下能否派人幫外臣找一找?”
“慕容愉,她已隨皇妹嫁去蜀國了?!弊1背街肋@個人,曾經(jīng)是拓跋承旭的侍女,后來被拓跋承旭送給了安悅,當時安悅被抓進宮后向自己要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慕容愉,所以印象特別深。
不承想慕容愉隨安悅去了蜀國,本以為像她這樣的身份會被祝北辰扣留在燕國,既然她跟著安悅去了蜀國也好,至少性命無憂。
謝全拜別了祝北辰,十余日后,他將安悅已經(jīng)成了蜀國皇后的消息告訴了拓跋承旭。
拓跋承旭不信,他想過無數(shù)可能,比如祝北辰忌憚她的身份會殺了她,又或者囚禁了她,也可能視為鞏固皇權的工具,卻怎么也不會想到安悅會成為蜀國皇后,畢竟從祝北辰謀逆篡位到今日也不過一月半的時間,兩國聯(lián)姻哪有這般快?
可是,現(xiàn)實再一次敲醒了他,謝全告訴他曾親眼見過兩國婚書,是在半月前所簽署,也就是說,拓跋承旭決定派謝全出使燕國求娶安悅只晚了幾天。
拓跋承旭苦笑,唯一能慰其心事是安悅還活著,如果,如果他能早日繼承越國皇位,這樣的事情是不是就不會發(fā)生了?
他頹廢了好一陣,連朝廷里的混亂也無心去管,他尤不甘心,派出探子前往蜀國,事實再一次證明,安悅確實成為了蜀國皇后。
他開始認為,他所做的一切已沒有意義,沒有安悅,皇位于自己來說有何重要?直到有一晚他做了一個夢,那個夢里是他對安悅的承諾?!鞍矏?,我?guī)阕?,去越國,你將在草原上馳騁,從此無憂無慮?!卑矏偞饝!拔腋阕??!笨墒聦嵤窃谔与x京都的時候,安悅為了他能成功出逃選擇留下。
從夢中驚醒,拓跋承旭認為做這樣的夢是在告訴他,若非安悅為了他能逃離燕國選擇留下,又怎可能聽從祝北辰安排嫁給蜀國國君,畢竟安悅當時只想跟自己回越國過無憂無慮的生活,而她成了蜀國皇后也必不會快樂,她已經(jīng)歷了太多磨難,劉定宇已經(jīng)傷透了她的心,她如何能同蜀國陳彥過得幸福?
陳彥娶安悅無非是為了蜀燕兩國鞏固聯(lián)盟,他能給安悅什么?可拓跋承旭就不同了,他可以縱容安悅一切,只要是安悅想要的,他通通可以給她!試問天下誰人還能做到?
恰在此時,早先拓跋承旭逃回越國時在半路上留下的疾風也被人帶回,他撫摸著疾風,就像安悅還在身邊一樣,他想,安悅的疾風已經(jīng)回到自己身邊,安悅還會遠嗎?
有了這樣的想法,拓跋承旭也就有了目標,他想將安悅奪回來,但前提是越國必須強大,是以,他開始勤于朝政,想要讓越國強大起來首先要讓自己強大,自己強大了才有控制整個越國的權力,也就可以有奪回安悅的資本,他的目的很簡單,面臨的現(xiàn)實卻是難于登天,但他仍用自己的毅力堅持著,努力著,并且以他的才智同滿朝文武較量,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權力。
本以為皇權至尊,但拓跋承旭當了皇帝才知道要坐穩(wěn)這把椅子有多艱難,如果你有一個提議得不到群臣的認可,那么言官會上書罵你,權臣會直接反駁你,然后群臣舌戰(zhàn),最終也拿不定主意。
就拿皇后扶持拓跋承璟篡奪皇位一事來說,拓跋承旭自然想除之而后快不留后患,但朝中卻為此事炸開了鍋。
吏部侍郎孟士復上書說:“新帝登基不宜有殺戮,皇后和二皇子拓跋承璟雖犯死罪,卻該赦免,以示新皇仁慈之心?!?p> 禮部侍郎林峰的上書就更好笑了?!岸首油匕铣协Z為先帝血脈不能處置,且他年幼是受其母控制所致,所以只能處置皇后,當善待拓跋承璟?!?p> 甚至還有給皇后求情的,御史大夫章平上書?!盎屎缶又袑m多年,勢力強橫,如殺皇后,必將引起朝中動亂?!?p> 像這樣的奏疏拓跋承旭每日都要收到很多,鑒于自己對朝中勢力還不了解,拓跋承旭遲遲未能處置皇后和拓跋承璟。
其實對于皇后來說,這個敢于將滿朝文武性命不當回事的女人,那些大臣們自然恨她,可擔心什么身份,什么倫理,什么局勢,他們可以在剛逃出皇后的利刃之下又能不計前嫌的為她說情。
當然了,拓跋承旭不會放過皇后和拓跋承璟,只是他明白他還沒有實力和滿朝作對,于是他想出了一個處置方法,也得到了大多數(shù)官員的同意。
謀反之罪無可赦免,但念在二皇子拓跋承璟聽其母親安排,特免去罪責封為安王貶去涼州屬地,所謂安王,也是要他安安分分,但皇后先是謀反,后肆意殘殺朝廷重臣,如此大逆不道,滅絕人性當立即處死。
皇后死了,群臣沒有什么意見,畢竟她曾把刀都架在了這些大臣的脖子上,拓跋承璟雖為母親的死傷心,可自小錦衣玉食的他撿回一條性命也是高興之極,他踏上了去往涼州屬地的路途,殊不知這是拓跋承旭為他選的墳墓,拓跋承旭不能直接殺了他,所以將他遠放涼州,在那里他若死了,跟拓跋承旭可就沒關系了,且死的方式多種多樣,什么暴斃,什么重病,什么意外,反正到時候拓跋承旭會給他安排一個合理的死法。
至于那個依附皇后的三皇子拓跋承炎,拓跋承旭要處置他確實還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可這樣的人對拓跋承旭來說始終是一個未知的威脅,只有將他放在眼皮子底下才能放心,也能有更多的機會抓住他的把柄再置于死地。
以三皇子拓跋承炎年幼為由,將大都的一座宅邸改為王府讓其住了進去,并派了多名宮女內(nèi)侍照顧,實則只是為了監(jiān)視。
再說拓跋承旭選妃之事,歷來新皇登基就會立原先的王妃為皇后,可拓跋承旭在燕國當了六年的質子哪來的什么王妃,別說王妃,就連有個侍妾也不可能。
礙于先皇拓跋宗的喪期,這些大臣們自然不會提什么選妃之事,但喪期一過,催促拓跋承旭選妃的劄子簡直是一摞一摞的。
有如此盛況空前要求皇帝選妃的事情發(fā)生,當然是離不開利益二字,大臣們必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同新皇拉近關系,都想把自己的女兒嫁進越國后宮,好鞏固他們的地位。
可拓跋承旭心中只有安悅一人,他怎愿娶別的女人?他將那些讓他選妃的奏疏都按了下來,卻一直沒有任何表示,終于,引來了在朝堂上的爭論。
禮部郎中說:“選妃之事是為皇家繁衍子嗣,不可耽擱?!?p> 監(jiān)察御史于樘敬說:“陛下后宮空缺,望陛下選出德才兼?zhèn)涞呐优惆樯韨??!?p> 連沒有女兒的丞相穆南都說:“皇嗣關乎越國社稷,陛下應盡快選妃,也好早日誕下皇嗣以安越國社稷。”
自己討不討老婆的事這些大臣都要管,拓跋承旭自然不悅,可他也明白如果后宮空缺這些大臣們就會沒完沒了的跟自己作對,無奈之下,他選了于樘敬之女于婉為后,且沒有冊立任何嬪妃,原因很簡單,他心里的皇后只有安悅,可自己若不將于婉立為皇后,那么皇后這個位置依然有人盯著,那些朝臣們就不會善罷甘休,先用于婉堵住他們的嘴,自己已經(jīng)妥協(xié)立了皇后,他們也就不會在短時間里要求自己選嬪妃了,等接回安悅后,再找個由頭將于婉廢黜便好,還有為什么會選于樘敬之女呢,一來于樘敬官職不高比較好掌控,二來他雖官職不高卻握有實權,主要工作就是監(jiān)察越國所有官員,娶了他的女兒為后,他定不會對自己有任何欺瞞,讓他做自己的眼睛監(jiān)察百官,自己也會很放心。
還有皇后黨的官員們,拓跋承旭也給出了他認為正確且又能震懾群臣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