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學院外。
考生正依次點名入場。
凡是被書吏點到姓名者,便上前向自身縣屬甬道旁的文吏報上名字,遞上文書和考牌,文吏先是看著經(jīng)廩保認人的文書,再看畫像,下有文字描述體態(tài)容貌。
功名是很嚴肅的事,本朝規(guī)定,縣里進行縣試,得中者為童生,不屬功名,這規(guī)矩不是很嚴格,有族中族老或者鄉(xiāng)縣學社先生保證即可。
但考取秀才,便屬于功名了,得去郡里院試,凡參加院試的童生,需要在縣禮房報名,填寫籍貫、姓名、年齡、三代履歷、身貌,這還罷了,還必須由本縣秀才出結(jié)作保,保其是本縣之籍貫,且出身清白,非倡、優(yōu)、皂隸之子孫,并無居父母之喪。
確認廩保文書后,就是檢查,先檢查考籃,筆墨硯肯定得檢查,連帶的饅頭都要撕開,免的夾帶,盧旭早有經(jīng)驗,深知考場吃的食物,千萬別很油膩,油膩一是容易壞,二是檢查的人撕開看,就有污穢,要是吃壞了肚子就完了,這些小楠也是知曉,故而準備的是些面點、燒餅、雞蛋等,至于茶水,考場自有提供。
接下來就是解衣脫鞋,連髻也要打散檢查。
“速度很快啊?!?p> 盧旭看到一人點名,每個甬道前三人查文書考牌,九人搜身檢查,同時查三人,配合默契,有條不絮。
不一會兒,前方忽然傳來吵鬧聲。
卻是有人夾帶被文吏查到了,正在鬧騰,但凡這種事情,旁人都知道此人已是無望,只有當事者還抱著僥幸,胡攪蠻纏,期望能網(wǎng)開一面,但沒過多久就被叉了出去。
眾考生一陣陣騷動,不久就輪到了盧旭,經(jīng)過檢查,又有文吏收回考牌,然后遞過一張蓋印考引,說道:“按號入座?!?p> 盧旭拿到考引,見考引上除自己座號外,還加戳一個半印,一旦在考場上有舞弊,直接追究檢查文吏的責任。
拿著考引,順著人流往里面走。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棟高樓,高有三層,形似正方,通體玄黑,四面繪有圖案,天光一照,氤氳光華,麒麟吐書,圣賢道理,字字光明,正氣浩然。
高樓牌匾上,書寫著崇學樓三個大字,正是崇德啟智,勵志博學。
“嗯?”
盧旭一見這高樓,就覺得有一種沉甸甸的力量,方方正正,規(guī)矩森嚴,讓人無法越雷池一步。
“號舍在這邊?!?p> 盧旭垂下眼瞼,擋住眸中的異色,跟在領路的甲兵后面,向正南方向走去。
“在這里?!?p> 正南方有著專門建的號舍,一排排整齊列著。
最引人注意的是,每隔五個號舍門口,都有甲兵站著,近看每屋都有一個門匾,其上顯出暗金之色,玄紋連綿,顯非凡物。
“這是朝廷專門禁制修士道法的法匾。”盧旭一見自是清楚,他來考過兩次,也見過兩次。
“修士道法,可靈魂出竅,透墻而視,若無限制,作起弊來不要太簡單?!?p> 盧旭看了兩眼,卻早已習慣,按照自己考引座號,找到房間,就進了里面去。
進入號舍內(nèi),打量了兩眼,不由點頭道:“不錯。”
整個號舍高丈二,深九尺,寬八尺,打掃地干干凈凈,一塵不染,這條件比縣試遠遠優(yōu)渥。
號舍中有石凳石案,案上有筆墨紙硯,角落里還有鏤空花瓶,里面插著一截開滿細細密密桃花的桃枝,幽香浮動,沁人心腑。
除了凳案,還有一榻,卻供考生休憩之用,不遠處有一個籃子,盧旭走過去翻看了下,里面是一罐茶水、層疊六張大餅,雖簡單,遠不如小楠準備的貼心,卻代表朝廷明面上的心意。
原本是開朝時國家民生凋敝,為貧寒考生備著,示以無論貴賤一視同仁,深受好評,甚至有感動而作詩,在這太平盛世卻只是形式了。
大家都是童生,還是有許多工作機會的,哪怕去抄書,只要肯努力,幾頓飯還是不成問題。
盧旭掩回食籃,放下考籃,聽著隱隱喧鬧,檢視桌子上擺設,桌子上,有著數(shù)個粗細不一的毛筆,各種型號都有,方便考生取用合適,這點上就看出朝堂對科舉的用心和細致,毛筆在側(cè),還有硯一方,宣紙一疊,都是統(tǒng)一發(fā)放,早就擺好到這里,只等時刻一到,供考生取用。
實際上在秀才這層次,除了宣紙必須統(tǒng)一,筆墨硯可自備,這種寬容只是為著促進發(fā)揮,和地球時電子競技自帶鼠標鍵盤一個道理。
“真不錯。”
盧旭穩(wěn)穩(wěn)當當坐下,再次贊嘆一聲。
要知道,在他的記憶中,前世地球的號舍都是號高六尺,深四尺,寬三尺,外墻八尺,號門高六尺。每個號舍以磚墻相隔,無門,墻上有兩道磚縫,以便承板,白天為案,夜間為床。
更不要提號舍年久失修,陰暗潮濕破舊,臭蟲、老鼠、蚊蠅特別多,有的考生在考試過程中竟然會被毒蛇咬死。
翻開前世史書就會發(fā)現(xiàn),每次的科舉都是一部心酸史。
而此世可能是因為文氣的原因,文人書生的地位比之前世高出不少,再加上超凡力量的存在,一郡學院有這種規(guī)模也不足為奇。
這時感覺到一點,這考院里不知使了什么方法,氣溫漸漸轉(zhuǎn)暖,連高墻上漏進冷風都是不見。
本能的感知四周,盧旭心里暗嘆:“不但能調(diào)控溫度,甚至還滲著些奇異的神力,如果記憶不錯的話,這是防護疫病的神靈在巡查?!?p> 無論是前世地球還是此方世界,歷來科考都選在春秋兩季,實是因這兩季不冷不熱寒暑適中,南北薈萃的讀書人都能適應,可有一利必有一弊,這季節(jié)最易傳疫,考生聚集在一起,一病就是一大批,可此方世界有著福神巡查,有疫都會消除,甚至生病考生都享受福利,得以暗愈。
“這代價何其高昂,對學子何等厚遇??!”
“改朝換代,文院不損,這一方面是表示尊敬讀書人,凸出朝廷的威儀,另一方面就是經(jīng)濟實在受不了啊!”
“這種學舍考場,一個都怕能抵全郡三年賦稅,要只是維修下,還可以承受,但要是毀于戰(zhàn)火重建,就實在有些浪費了?!?p> 一個時辰后,所有考生都已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