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又到了老大開學的日子,母親還是向爺爺張口借錢給陳老大交學費,爺爺推脫說沒錢后,再也不提借錢的半個字。
母親沒法,只好像同村的大姨家張口。
大姨勸說母親,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自己也出門務工的話。
大姨說,現在小孩還小,只一個孩子要交學費,等以后三個孩子都大了,三個孩子都要上學,都需要交學費,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母親有些心動,一邊想著陳松平一個人在外面過逍遙日子,不受人管教,所以存不下錢寄回家,一邊又舍不得幾個孩子,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母親與三個孩子多多少少還是建立了一定的感情。
大姨還是繼續(xù)三五不時的勸說母親,經過一段日子的勸說,母親終于下定了外出務工的決心,她跟孩子的爺爺商量自己外出務工,把三個孩子拜托給爺爺照顧的事,爺爺想也不想的就拒絕了,爺爺以農忙為由,毫不猶豫的拒絕母親。
因為爺爺的不同意,母親外出務工的想法暫時擱淺。
剛好這天,聽聞也在廣東務工的小姨回到了娘家。
母親帶著老二又往娘家走了一趟。
回來后,母親下定了要外出務工的決心。
這天一早,母親就起床煮了一頓還算豐盛的早飯。
之所以說豐盛,是因為每人孩子一人可以有一個雞蛋吃,這在這個家可謂是過年般的大餐。
因為,平時,雞蛋可是舍不得吃的,都是攢著,留著,等到趕集的時候拿到集市上賣來給家里換鹽油火柴的。
收拾好孩子們吃的餐具后,母親支走了老二跟老三一邊玩兒去,她跟老大交代了幾句后就開始自顧自的收拾衣服。
吃過午飯,母親就帶著陳老二跟陳老三去往了爺爺家。
爺爺并不在家,聽奶奶說爺爺上街趕集去了。
母親給奶奶交代了幾句,勸說奶奶幫忙應下照看孩子,放自己出門打工的事,奶奶推說自己做不了主,并不同意后,母親便趁孩子們不注意,一溜煙的就跑不見了。
等奶奶反應過來,已不見了母親的蹤影。
奶奶一邊把兩孩子往屋外推,一邊對著兩個孩子吼:快,快,快,你媽跑了,你們媽不要你們了,趕快去攆,趕快去攆......
孩子們被奶奶的大手推攘著疼,又聽見說媽媽跑了不要她們了,哇哇的就哭了出來。
“哭的好,就是要哭”奶奶繼續(xù)說,繼續(xù)推攘:趕快去追,回屋去追。
孩子們聽話的趕緊往自家屋的方向跑去,奶奶并沒有跟過來,她還是站在自家的門口,嘴里不停的嚷著。
孩子們跑回家,并不見母親的身影,便哭著詢問大姐母親在哪里。
大姐淡淡的說了句,大概在大姨家后兩個孩子立馬往大姨家跑去。
母親老遠就聽見孩子的哭聲,她心疼的就往屋外走,想要跟孩子見上一面。
大姨立馬勸說住了母親,讓母親趕快躲起來。
兩個孩子還是不停的哭,母親還是沒忍住,從躲著的屋里走了出來,抱了抱陳老三。
安撫好陳老三的情緒后,在大姨的勸說下,趁孩子們不注意,背起行囊就跑。
陳老三機靈,趕快跟著母親趕,一邊趕一邊又開始哭。
陳老二見狀,也跟著趕追母親。
就這樣,一個大人頻頻回頭的在前面跑,兩個小孩哇哇哭的在后面追。
母親很快跑到了山腳下,她停下來回過頭,看著兩個追趕她的小孩,嘴里喊著讓她們回去之類的話。
小老三看母親停下來了,腳步更著急了,一個不穩(wěn),摔倒在地。
母親立馬想回頭來攙扶,被緊跟其后的大姨呵住,問她這樣還怎么脫的了手,怎么出去上班。
眼看孩子越跑越近,大姨又喊了兩聲,母親這才一邊流著淚,一邊動身一頭扎進了山路上去。
孩子們追到大山腳下,已不見母親的蹤影。
“跟著追嘛,山里有狼”大姨哄騙小孩。
聽著大姨哄騙著娃娃說是山里有狼,不要追趕了之類的話,孩子們哭兮兮的站在山腳下,久久不敢抬腳往山上走,等了片刻鐘,才被大姨連拉帶拽的拉著往回走。
陳老二頻頻回頭,看往山的方向看。
走了幾步,果然看著母親從一顆樹后面鉆了出來,站在山腳下,看著大姨拉拽著往回走的小孩,抹著臉的眼淚。
“媽”陳老二回過頭喊了一聲。
大姨也回頭望了一眼,跟母親說了一句什么,母親便又鉆進了樹林,不見了蹤影。
從大姨家出來的孩子哭了一路,最后,兩個小娃娃在村里人的指點下站在村里的堰塘邊一直哭。
村里的堰塘是爺爺回家的必經之路。
不知道哭了多久,爺爺趕集回來路過村里的堰塘,剛好碰見自家兩個在哭的娃娃。
從老三口中得知媽媽跑了后,爺爺咒罵了一句,放下身上擔著重物的扁擔,滿眼心疼的把陳老三抱在了懷里安慰一番。
待陳老三不哭后,爺爺一只手扶著扁擔,一只手牽著陳老三,往上頭自家屋走去。
陳老二緊跟著爺爺身后,爺爺回頭看了一眼,嘴里埋怨著一句:拖油瓶。
隨后又緊跟了一句:沒辦法,這當媽的心狠。
就這樣,張碧清把三個孩子甩給了爺爺,自己也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