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擔(dān)任魏國的大將,率領(lǐng)大軍攻打中山,有一名軍人身上生了毒瘡,吳起跪著親自用嘴替他把膿吸出來。這名軍人的母親看到這場景,馬上痛哭失聲,別人問她:“將軍對你的兒子這樣好,你為什么倒哭起來了?”軍人的母親回答說:“吳起曾替我兒子的父親吸膿瘡,結(jié)果他父親戰(zhàn)死;如今這個兒子又將要戰(zhàn)死,我因此而傷心哭泣?!?p> 《孫子兵法·地形篇》:“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一】
越王勾踐謀劃攻打吳國的事情,他想讓國人樂于賣命。有一天出行時,看到一只鼓足氣的青蛙,便扶著車前的橫木俯身行禮。隨行的人說:“為什么要向它表示禮敬?”越王說:“是為了它有勇猛之氣的緣故。”第二年,請求把頭顱奉獻給越王的,一年有十多個人。由此看來,贊譽足以殺人。
【二】
中山國相樂池帶著一百輛車子出使趙國,他選拔手下門客里一位最聰明能干的擔(dān)任統(tǒng)率隨行人馬的總管。走到半路,出使的團隊變得混亂無序。樂池把那位總管叫來責(zé)問:“我以為你聰明能干,所以讓你做總管;如今半路上亂成這個樣子,你是怎么搞的?”那位門客當(dāng)即提出要告辭離開,說:“您不懂管理人的道理。有威權(quán)足以使人服從,有利益足以使人賣力,這樣才能夠管理好。如今,我只是您屬下一個既年輕地位又低下的門客。由年輕的來管理年長的,由卑賤的來管理尊貴的,卻又沒有操控給人以利益或懲罰的權(quán)柄,這才是隊伍混亂無序的原因。試試讓我有這樣的權(quán)力,隨從人員中表現(xiàn)好的人我能夠用他擔(dān)任卿相,而表現(xiàn)不好的人我可以殺他的頭,哪有管理不好的道理!”
【三】
管仲被捆綁著,從魯國到齊國去,路上又渴又餓,經(jīng)過綺烏時,向那里管邊界的官吏討要食物。那位官吏跪著把食物進獻給管仲,特別恭敬。那位官吏于是偷偷地對管仲說:“您到了齊國偶然僥幸而免于一死,并且在齊國當(dāng)政,將怎樣報答我呢?”管仲說:“果真如您所說,我將任用賢德之人,提拔有才能的,選取有功勞的。我憑什么來報答您呢?”那位官吏因此怨恨管仲。
【四】
宋國都城商丘東門附近的一條里巷里,有一戶居民,因為居喪時哀痛過度而傷了身體,非常瘦弱。國君認為他對父母愛戴孝敬,就提拔他做了官員。第二年,宋國人居喪時因哀傷過度以至于死去的,全年有十多個人。兒子為父母服喪,是出于對父母的愛;對此君主尚且能夠用獎賞的方式來加以鼓勵,何況君主對于民眾呢?
【五】
晉平公問叔向:“從前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使天下完全走上正道,不知是臣子的力量呢?還是君主的力量?”叔向回答說:“管仲善于剪裁,賓胥無善于縫綴,隰朋善于給衣服加上邊飾;衣服做好了,君主拿起來穿上。只是臣子的力量罷了,君主出了什么力呢?”師曠把手放在琴弦上笑起來。平公說:“太師因為什么而發(fā)笑呀?”師曠說:“我笑叔向回答君主的話。凡是做臣子的,好比是廚師,調(diào)和各種味道烹制出美味的食物,然后進獻給君主;君主不吃,誰敢強迫他呢?請允許我打個比喻:君主就像土地,臣子就像草木;一定是土地肥沃,然后草木才能茂盛。只是君主的力量罷了,臣子出了什么力呢?”
小吏的理解:人會對刺激做出反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