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王莽新朝一一歷史的試驗田

三十六.王田、私屬制

王莽新朝一一歷史的試驗田 明侃 3258 2020-09-29 00:36:32

  人生而平等,不管你是奴隸,還是將軍。這是王莽從小就樹立的觀點,不論從家徒四壁,還是小地主,黃門郎,侯爺,皇帝。這個觀點都從不曾動搖,二兒子王獲殺奴,那就得抵命。王莽當上皇帝就發(fā)出了他的人權宣言,解放奴隸。對現(xiàn)有的奴隸數量凍結,禁止繼續(xù)買賣和產生新的奴隸、婢女,使其自然消滅。

  這應該是偉大的人權運動,最后沒有在國內外大書特書的原因,很簡單,他就根本沒有在中國封建社會上徹底的解放掉奴隸,這個運動隨著王莽的離去而離去,更可悲的是,王莽最后自己親手取消了這一制度。

  林肯解放黑奴宣言后,解放的黑奴站在了林肯一邊,同林肯并肩作戰(zhàn)到最后。王莽卻沒這么幸運,很奇怪吧,在今后的戰(zhàn)爭中,這部分解放出來的奴隸,并沒有成為王莽的生力軍,而反抗造反的部隊中,卻有很多這樣的人。

  凍結奴隸,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地主,大地主。奴隸卻不覺得是受益人,解放意味著他們的生活從此沒有了著落。

  相較于凍結奴隸,解放奴隸,大地主們還可以勉強承受。而王田制,則將他們趕上了絕路。

  王莽最大的動作和最核心的就是這個王田制和私屬制。

  私屬制就是解放奴隸,解放婢女。禁止奴婢的買賣,所有的奴婢不再是奴隸,成為了自由人,這是生產力的解放。后世史書卻說這是斷了窮人的活路,說這樣一搞,讓奴隸居無定所,沒有了工作,沒有了生活的來源,自由人讓他們的生活都成了問題。

  更夸張的還說,因為禁止奴婢買賣,使失去土地而無路可走的農民,斷絕了最后一條賣身為奴的生路。

  怎么可以這樣思考問題,不管奴隸也好,自由人也好,你應該想到的是,他之前所從事的工作,奴隸主不會干,大地主不會干,權勢貴族也不會干。這份工作不會因為你制度的改變而消失,之前你是奴隸,只需要管吃管喝就可以;現(xiàn)在你是自由人,從薪酬的角度,再結合工作的性質,不應該是管吃管喝再加傭金嗎?怎么可能就斷了他們的活路?

  王田制即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制,私人不得買賣;一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一井,即九百畝;一家男丁不足八口,而土地超過九百畝者,須將多出部分分給宗族鄰里;原來沒有土地者,按上述制度受田。詔令還規(guī)定,如果有人敢于攻擊井田制度,煽動人破壞法令,則將其流放至邊境地區(qū)。

  始建國元年(9年),王莽下詔實行“王田制”。王田制的名稱取法于《詩經》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莽詔書稱:“古者,設廬井八家,一夫一婦田百畝,什一而稅,則國給民富而頌聲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鄰里鄉(xiāng)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边@就是王莽的“王田制”,其核心是變地主階級土地私有制為封建土地國有制,企圖以此來遏止土地兼并。

  有點打土豪分田地的意思。內在性質不是遏止土地兼并,而是讓耕者有其田。

  我去,這不是最早的社會主義嗎?

  國家是土地的所有者,平均的分配給每一戶農民,這不就是包產到戶。

  王田、私屬制,是王莽針對西漢以來最突出的土地和奴婢兩大社會問題提出來的解決辦法。從主觀上,王莽看到了農民失去土地原因,是由于大地主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土地買賣。因此,規(guī)定土地國有,不準私人買賣土地,便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被拋售土地的現(xiàn)象。

  在這一點上,王莽比西漢歷代統(tǒng)治者都要高明。但是,商周時期的土地國有制,早在戰(zhàn)國以后即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經過秦和西漢二百余年的發(fā)展,到西漢末年,土地私有已成為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這么一搞,整個大地主階層都成了你的反對勢力。

  后世史書覺得私有制損害了權貴階層的利益,也沒有給窮苦大眾帶來好處。國家雖然給每個人分了土地,但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耕具,耕牛等生產物資都在大地主掌控之中,過渡期中的谷種,過渡期中的糧食生活沒有解決好,平均分配土地之后,大鍋飯造成了競爭力的下降,造成了土地的荒蕪,產量收入的下降,也傷害了窮苦大眾的利益。

  這不是扯嗎?你不可能因為沒有好的結果,就全盤否定。國家這么一項偉大政策的制定,不可能沒有配套設施,能提出這項政策的且是凡夫俗子,成熟的政治家,必然會有配套的措施來保證政策的實施。

  最關鍵的一點,王莽沒有注意到,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只有第一產業(yè),沒有第二產業(yè),第三產業(yè)只是很小的萌芽狀態(tài)。整個國家,整個社會,整個貴族階層,整個小老百姓都只能在土里刨食兒。

  最最關鍵的是所有的權貴階層都是大地主。

  切斷土地的產出,就是斷了收入的來源,這是動了所有權勢階層的奶酪。

  這是小農經濟的悲哀,整個國家完全依賴于農業(yè),農業(yè)稅甚至在新中國都才取消不到20年,光想著王田制,卻無法從其他地方彌補利益階層的既得利益,反抗就會迎面而來。

  因此,實行王田的詔令剛一頒布,便遭到大小土地所有者的強烈反對。一部分地主、官僚甚至舉兵反抗。朝廷內部一部分原來追隨王莽的人也提出異議。

  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雖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漢末土地兼并帶來的的危機,但嚴重損害了大地主豪強的利益,使他們開始厭惡王莽的統(tǒng)治。由于沒有切實的強制措施,地主豪強多余的土地大多沒有交出來,所以朝廷沒有足夠的土地分給應該受田的無地、少地農民,使他們也失去了信心。僥幸分到土地的人也不滿意僅僅得到所有權不屬于自己的“王田”。

  在朝野一片反對聲中,王莽不得不在始建國四年(公元11年),即詔令發(fā)布后的第三年,宣布取消“王田”、“私屬”制度:“諸名食王田,皆得賣之,勿拘以法。犯私買賣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悲哀呀,沒想明白,都實行了三年,怎么會取消。想想我們改革開放之后才實行包產到戶,迸發(fā)出來的生產力有目共睹。40多年就可以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這樣的生產力能持續(xù)2000年,想想,都不敢想。

  這項政策,執(zhí)行最困難的應該是第一年,這一年土地會從王公貴族手中,轉移到每戶農戶。干活的還是那批人,沒變。性質從幫人干活到為自己干活,理論上產量只高不低呀,第2年的收成會顯著提高。

  “常滿倉”加到收購力度,農戶有多少收多少,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就會增加,能多出的糧食就會增加人口數量,就會養(yǎng)活更多的第三產業(yè)從業(yè)人員,商業(yè)就開始發(fā)達,工業(yè)就會起步。這樣熬三年,國庫豐盈。反過來就反哺權貴階層,提高每月的月金,官員和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得到顯著提高。理論上,這才是王田制實行三年的樣子。

  史書記載,當時的農夫分到田土后,并沒有迸發(fā)出更大的生產力。懶散者居多,最后甚至私底下變賣自己的土地,又將自己變成無業(yè)游民。

  凡是無業(yè)游民,政府制定懲罰措施,每人每年繳納布帛一匹,無力繳納的,政府強迫其服勞役,并在勞役期間供給飲食。

  就這樣也還擋不住無業(yè)游民的增多,難道奴隸當慣了,站著反而不習慣。

  在當時,它需要官僚體系治理國家,但是無法制止官僚作為利益集團,瘋狂掠奪國家的財富;國家放開土地,鼓勵競爭,就會引發(fā)土地兼并,造成社會兩極分化;如果將土地收為國有,平均社會財富,又會違背人類競爭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天性。這是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中華帝國的悖論。

  史學家韓復智認為王莽的經濟改革對解決當時的經濟問題有一定的幫助。他在《兩漢經濟問題癥結》中提到王莽推行的經濟措施「除變更幣制外,可謂都切中時弊,真正兼顧到平均地權與節(jié)制資本兩方面?!蛊湔f法是基于王莽一方面把全國土地收歸國有,平均分配給人民。另一方面,他強制有勞動能力的人從事生產,以改善農民生活。其次,他實行五均六筦,不僅防止資本家的兼并和農民遭受重利盤剝,并且扶助小商人的經營,用來救濟農民。但同時變更幣制的經濟措施付卻令通貨膨脹的情況惡化和幣制混亂,而貧窮的人民更加未能在拉闊了的貧富差距下受惠。連富裕的商人亦都破產。雖然如此,王莽的社會經濟改革仍然得到韓復智的正面評價。

  王莽做的這一切,還是得到了后世很多學者的認可。范文瀾說:“王莽是企圖解決問題的一人”;胡寄窗認為“王莽既不是一味模仿前人的抄襲者,也不是一個想把歷史拉向后退的復古者”,“他絕不是一個進步的思想家,也不是什么改良主義者,王莽只是一個對經濟問題具有一定觀察力的封建剝削階級的知識分子”;蕭立巖說:“王莽在中國歷史并不是一個很壞的皇帝”。

  偉大的制度,輝煌的復興,就這樣與中華民族擦肩而過,這一錯過,就錯過了2000年。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