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宮殿內(nèi),龍母正在翻閱記錄龍宮日常開支的內(nèi)賬,施姑和宮女們在灑掃庭除。
窗外銀裝素裹,一片皚皚的白雪翻新裝扮了整個朱宮,院中傳來了一陣嬉鬧聲。龍母放下賬冊,走到窗前向外望:“小六又去天一閣了?”
施姑放下手中正在做的活:“用過早膳就去了。昨晚雪下得大,路不好走,六公主卻說不妨事,既已跟鰲老約好了,就是下雹子也得去。奴婢將公主送到天一閣,看她進了門才回來的?!?p> 龍母扶了一下頭上的冠戴:“這孩子天天都去天一閣,已有兩個多月了吧?”
“可不是有兩個月了,六公主最初嚷著要去天一閣時還是初冬節(jié)令,這如今都已下過兩場大雪了。要說鰲老也真是有本事,咱們六公主原是最靈巧淘氣的,如今竟也乖乖地收起了玩心?!?p> “你說鰲老會教她些什么?”
“奴婢不知道。他老人家是陛下的師傅,又經(jīng)歷了數(shù)朝,且不說那滿腹經(jīng)綸,在洞察人心上也是撥草瞻風。要說六公主是真會選,也是祖宗佑著咱們六公主,小小年紀就與鰲老結(jié)了師徒緣分?!?p> 龍母笑了:“有什么樣的爹就有什么樣的女兒,陛下年少時何等的桀驁不馴,還不是被鰲老調(diào)服的妥妥帖帖。今晚把小六抱來與我同睡,我得仔細盤問一番?!?p> 天一閣內(nèi),炭火燒得通紅,小六盤腿端坐在一張黑漆檀木矮桌前。那桌上有一摞書籍,還有一壺剛沏好的茶。鰲老舉過茶杯,品了一口:“今天想聽什么?”
小六一臉興奮:“鰲爺爺接著講《行商坐賈趣聞錄》,還有好些沒有講完呢!”
鰲老捋了捋胡須,笑著說:“好,那就接著講這趣聞錄?!闭f著他在那摞書中取出一本來,翻到上次沒講的地方:“世人常說,大事之中可悟大道理,小事之中可悟小道理。卻不知一葉可知秋,這小事之中見大道理才是開悟的真諦。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小事。”
“話說一個農(nóng)戶和一個商人同時來到南國集市。農(nóng)戶擔著兩筐糧,商人肩上只背了一個金魚袋。
農(nóng)戶說,我耕作于西山腳下,每年可得糧兩筐。一筐可換一金,勞作一年可得兩金。
又問商人,你這金魚袋里裝的是何物?
商人從袋中取出一顆珠子說,我于北國購得寶珠,此珠世間少有,為購此珠耗費十金。今我翻山涉水來到南國,當以二十金售出。
農(nóng)戶笑其癡人說夢。
少頃,有人以一金購走一筐糧。
詢問寶珠價格者頗多,得知售價二十金,眾人皆言價高,悻然離去。
不久,有人以一金購走另一筐糧。農(nóng)戶洋洋自得,譏諷商人企圖不勞而獲,終歸只是癡心妄想。
商人不以為然。此時有人詢問寶珠價格,商人答曰:售價四十金。
來人持珠觀摩良久,商人于一旁侃侃解說。雙方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三十金的價格成交。
那人走后,農(nóng)戶羞慚對商人說道,我耕作十年,方及你北國走上一遭……”
鰲老笑著問:“丫頭,你可悟出了什么?”
小六搖了搖頭:“農(nóng)戶辛勞耕作種地一年,只換回兩金。而商人只是從南國購得寶珠、在北國賣出就賺了二十金。這對農(nóng)戶來說太不公平了?!?p> 鰲老搖了搖頭:“不對。農(nóng)戶也可去南國購珠、于北國售賣,沒有人阻攔他。耕種是他自己的選擇,既是如此,又哪來的不公平?”
小六懵懵懂懂地看著鰲老:“可是那顆珠子不是只值十金嗎?最后怎么又賣到了三十金?這對買珠子的人也不公平?!?p> 鰲老笑了:“你覺得買珠子的人吃虧了?”
小六點了點頭。
鰲老站起來,向窗邊走了幾步,又轉(zhuǎn)過身來問:“若我告訴你,這人將珠子買走之后,供奉贈與南國皇帝,皇帝賜他官爵和良田百畝,你還替他不值嗎?哈哈?!?p> 小六呆住了,小腦瓜里面正在拼命的轉(zhuǎn)動著,試圖想通其中的道理。
鰲老望著窗外,看著遠處地上鋪滿的積雪,鏗鏘有力地說:“好孩子,記住了——耕田可得十倍利,珠玉可得百倍利,與君王謀可得無數(sh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