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穿梭時空永恒的探索

第七十一章 丞相李斯3

穿梭時空永恒的探索 龍氏天驕 2035 2021-01-11 01:28:10

  但是,如果各個諸侯國聯合起來,合縱抗秦,結果就很難說了。

  因此,不要吝惜財物,向各國掌權的“豪臣”行賄,破壞他們的聯合,只用三十萬金,就可以達到兼并各個諸侯國的目的。

  秦王采納了尉繚的計謀,在同各國進行斗爭的過程中,不少次是用此策而取得勝利的。

  當然,秦國的反間計是以武力為后盾的,正如李斯所講:“不肯者,利劍刺之”。

  秦國堅持接納、使用客卿的政策,對其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的迅速發(fā)展,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李斯的《諫逐客書》,對秦網羅天下人才是有功績的。

  正當李斯步步高升的時候,秦王卻十分喜愛韓非的才華。

  韓非和李斯是同學,他繼承了荀子的學說,并在此基礎上,把慎到的“勢”,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結合起來,并加以豐富和發(fā)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君主專制理論。

  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的一位大思想家,學問比李斯大得多。

  韓非因說話口吃,不善辯說,但善于著述。

  韓非回到韓國以后,看到韓國太弱,多次上書獻策,但都未能被采納。

  于是,韓非發(fā)憤著書,先后寫出《孤憤》、《五蠹》(音妒)、《說難》等。

  他的書傳到秦國,由于講的都是“尊主安國”的理論,秦王贏政非常贊賞韓非的才華,并說:“我要是能見到此人,和他交往,死而無恨?!?p>  不久,因秦國攻韓,韓王不得不起用韓非,并派他出使秦國。

  秦王很喜歡韓非,但還沒有決定是否留用。

  李斯知道韓非的本事比自己大,害怕秦王重用他,對自己的前途不利,就向秦王講韓非的壞話。

  李斯說:“韓非是韓王的同族,大王要消滅各國,韓非愛韓不愛秦,這是人之常情。

  如果大王決定不用韓非,把他放走,對我們不利,不如把他殺掉?!?p>  秦王輕信李斯的話,把韓非抓起來。

  根據秦國法令的規(guī)定,獄中的囚犯無權上書申辯。

  韓非到秦國以后,又得罪了姚賈。

  姚賈為秦國立過功,深得秦王贏政的重用,被任命為上卿。

  韓非卻向秦王說,姚賈出身不高貴,當過大盜,在趙國做官時被趕跑了,認為用這樣的人是很不應該的,使得秦王很掃興。

  事后秦王又向姚賈問起韓非,姚賈當然不會講韓非的好話。

  在李斯和姚賈的串通下,韓非沒有辦法,只好吃了李斯送來的毒藥,自殺而死。

  從此以后,李斯沒有對手,更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為秦王統一六國出謀劃策了。

  郡縣制與焚書秦王政二十六年,在秦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割據局面,統一了華夏,建立了一個東到大海,南達嶺南,西至甘青高原,北至蒙古、遼東的空前的封建大一統國家。

  秦王,這時已稱為秦始皇了。

  為了鞏固這個封建統一的國家,李斯也是做了一定貢獻的。

  秦統一以后,丞相王綰首先提出全國地方太大,難以管理,要求象周代那樣,封秦始皇諸子為王。

  秦始皇召開群臣會議討論,群臣都贊同王綰的意見,只有李斯提出不同的意見。他說: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后來一個個都疏遠了,互相視為仇敵,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周天子也不能禁止。

  現在天下一統,應實行郡縣,天下才得以安寧。

  秦始皇也認為,天下已經統一了,再立許多國,不利于統一,安寧也沒有保障,所以支持李斯的意見。

  于是,他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以下為縣。

  郡縣制比之分封制是一個進步,有利于國家的統一。

  秦始皇三十四年,群臣聚集在咸陽宮稱頌秦始皇時,博士淳于越很不知趣,向秦始皇說:殷周之所以存在千年,是因為它把天下分封給子弟和功臣。

  現在天下如此之大,宗室子弟沒有封地,和百姓一樣,萬一發(fā)生了田常、六卿之變,又有誰來相救呢?

  凡是不以古為師而天下能長久的,沒有聽說過。

  淳于越是以儒家的立場來看待秦朝的政治,同秦始皇的思想和行動是格格不入的,使得秦始皇贏政大為不滿,把淳于越交給丞相李斯處理。

  李斯不贊同淳于越的看法,他向秦始皇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由于時代的變化,五帝三代的治國辦法也不同。

  三代時期的做法,也并不值得效法。

  那時候諸侯并列,互相爭奪,現在天下統一,情況完全不同,不必效法古代。

  現在的一些儒生總講古代如何如何好,這是以古非今,攪亂民心。

  對于造謠惑眾,不利于統一天下的言行必須禁止,否則將會影響政局的穩(wěn)定,有損于皇帝的權威。

  最后,他又把這一切都歸罪為讀書的緣故,建議秦始皇下令焚書。

  按照李斯制定的法令,那是相當殘苛的。

  凡是秦記以外的史書,不是博士(指掌管古今文史典籍的官)所藏的詩、書、百家語都要燒掉,只準留下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

  這次焚書的原因,是由于討論是否分封的問題而引起的,無論是主張分封還是反對分封的大臣,都是為了秦始皇長久統治打算卜他們并無根本利益上的對立。

  李斯借題發(fā)揮,最后竟造成焚書的結局,也不是沒有緣由的。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一直是以法家理論作為治國的指導思想。

  秦始皇贏政統一天下之后,也是以法家治國的。

  在他當皇帝的九年中,主要精力是用在建立中央專制政權,劃定全國疆域,統一文字度量衡,修筑長城等,對文化思想方面很少注意。

  淳于越以儒家思想為秦始皇出謀劃策,是不利于秦的中央集權統治的。

  因此,善于領會秦始皇意圖的李斯,為了打擊儒家勢力,鞏固統一政權,提出了上述焚書的主張,得到了秦始皇的同意和批準。

  于是,秦始皇下令焚書,先秦許多文獻古籍都被燒掉了,使后世華夏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損失。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