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有這樣的一種飛禽,叫做鴝鵒,那么這鴝鵒是什么那,他的俗名,咱們一說各位您肯定是大呼一聲,哦原來是它,沒錯它就是八哥,這八哥有的是全身黑色,翅膀上有白點兒,它們筑巢在樹洞或者某些人家的屋頂之上。
有些會養(yǎng)八哥的人,就會抓住八哥,并且剪去它的舌尖,這樣做是非常殘忍的,不過這樣做之后的好處就是,它們能學(xué)人說話。
其實一般的八哥,只能模仿一下百鳥的鳴叫,聽起來很百鳥叫一樣。又或者是這些八哥,看到婦女之后就會說“好娘娘”“好美麗”“求包養(yǎng)等等”,一些人聽到這樣的叫聲之后就認(rèn)為這就是好鳥了,是被調(diào)教好的能學(xué)人話是非常的有意思,其實真正懂行的人是知道的,這樣的八哥根本都算不上,上品,只是中品而已。
在咱們今天的湖北某縣之中,有一個老婦人,這個老婦人沒事的時候,養(yǎng)了好多的八哥,這些八哥是上中下三品都有,其中最靈巧的八哥,可是能替主人去親友家傳遞消息有點類似于咱們今天的微信,你說一句它飛過去傳話,完了再把話帶回來,有這么一只八哥那在當(dāng)時可是非常有面的、或者這些八哥訓(xùn)練好了可以替主人家借針線,而這些八哥被人們統(tǒng)稱之為烏衣使者。
話說有這么一天,這老婦的八哥又奉命去某戶人家借針用用,那八哥在回來的路上,偶然間看到打谷場上有遺落的谷粒,看到這些谷粒,這八哥就琢磨著自己出來一趟,這么辛苦,不防去偷點懶,給自己搞點外快,想罷之后,那八哥便把針放在碌碡上,自己跑去吃地上的谷粒。
就在八哥高興的吃谷粒的時候,忽然間有一只鷹盤旋而下,說時遲那時快,老鷹一把,就把正在吃谷粒的八哥給抓走了。
被抓走的八哥此時瞥見旁邊有個自己認(rèn)識的婦女,于是就哀聲叫到:“婆婆,麻煩您去告訴我家阿婆,今生不能見面了,針在碌碡上,讓她自己來取,我不能給她送去了?!?p> 后來這件事被老婦人聽說后,那老婦人是終日哭泣,差點哭的失明。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某戶人家養(yǎng)了一只八哥,這只八哥跟上面那只不同,這只八哥就喜歡偷窺人的隱私,搬弄口舌,搞得人家之中是雞犬不寧。
有這么一天,這戶人家的童養(yǎng)媳趁公婆不在家,想偷點粘糕吃,但是她是知道這八哥的,沒事就喜歡告狀,為了防止自己偷吃粘糕,被八哥看到,這童養(yǎng)媳便用籮筐罩住了那只八哥,童養(yǎng)媳也沒幾歲年紀(jì)小,以為這樣罩住八哥就沒事了,所以便大大方方的去偷吃粘糕。
后來等公婆回來之后,那八哥自己在那里喃喃自語到:“飯籮罩了八哥頭,鍋里粘糕滑溜溜?!?p> 童養(yǎng)媳的公婆一聽到這話,頓時是明白了,看來自己家童養(yǎng)媳是背著自己偷吃東西了,于是大聲的斥責(zé)了童養(yǎng)媳,搞得童養(yǎng)媳是滿臉通紅,羞愧不已。
在清乾隆年間,有人做了幾首八哥的詩,詩中是這樣說的:“打八哥,打八哥,八哥無匿處。但解陰晴不嘴飛,沙明,露白,久延佇。紅蓼洲,青蘆渚,兩啁呼,告其侶。于今高飛亦何益,膠網(wǎng)不設(shè)黏竿舉。唉,八哥你何苦那,鴂舌作人語。爾不見人作禽言人不顧,禽作人言人捕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