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看到一間白墻紅瓦的大房子,一位胖老婦人從棕色油漆的大門里走了出來。
“這孩子幾歲了?”黃財福家的管家大媽問。
“過了年,有5歲了(虛歲),這孩子聽使喚,您看怎么樣……”陳二氣喘吁吁地說,他的右手邊拉著的英子,已經(jīng)沒有了眼淚,目光呆滯地看著管家大媽。
“可以了,5歲還吃不了多少糧食,也會做點事了,那我現(xiàn)在把她帶去。阿蘭!帶他去取東西!”說完,阿蘭就帶著陳二去了儲物房,英子則跟著管家大媽進(jìn)了棕色大門。
英子沒有反抗,靜靜地跟著她走進(jìn)這陌生的地方,從陳村到黃村一路上的悲嚎、掙扎換來了英子現(xiàn)在這副模樣。
管家大媽也姓黃,她是黃財福的表姨媽,大家都叫她黃媽。雖然黃媽聽起來顯得和藹可親,實際上的黃媽總是板著一張臉,說話還帶著官腔(架子大),因此,不少人在背后就叫他“黃婆子”。
黃媽帶著英子進(jìn)了紅瓦房,門里進(jìn)去就是一個大院子,地板是青磚鋪成,有一個姑娘在掃地。
院子中間放著一個大缸,比英子還高一個頭,上面布滿爛得發(fā)黑的荷葉,大缸的后面就是大廳,在大廳的高臺上正中間擺放的是黃財富家的列祖列宗,右邊一尊南海觀世音菩薩和左邊的一尊關(guān)公。這些嚴(yán)肅而立的物件面前,大廳前沿的梁上,三個大燈籠高高掛起。
黃媽讓英子站在院子里等候,過了不久下人阿蘭就走了進(jìn)來,帶著英子進(jìn)了左邊的屋子。一進(jìn)屋子就可以看到一個大長木桌,旁邊就是八張木床。
“以后你就跟我一起住這里,按規(guī)矩,你在這的日子里名字都叫黃玉玲,知道了嗎?”阿蘭面帶微笑地問英子。
英子不敢說話,搖頭搖個不停,她試圖改變這一切,五歲的她終于清楚,自己已經(jīng)被賣給別人了,再也見不到爹娘和小安了,想到這,英子眼淚終于奪眶而出。
阿蘭沒有安慰,慢慢地起身走出房間。
連續(xù)一個星期,英子的眼眶總是泛紅,也就再也一個星期里,原本只有三個人住的八人間也住滿了,女孩們都是從附近的村莊來的,英子是里面最小的一個。
因為打仗,在外做生意的黃財福回了老家做起了地主。做地主缺幾個下人,除了阿蘭是跟著他一起從外面回來的以外就沒有別人了。聽說本地一直都有“低價賣女”的民風(fēng),于是就貼出了收養(yǎng)女的告示。
真讓人沒想到,這小小的白紙告示反響能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