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明獨自一人循著江邊行走,心神沉靜,觀看著長江江景,岸邊的阡陌縱橫。
此時已經(jīng)入夜,金烏西沉,玉兔懸空。整個江邊除了野獸嚎叫,蛙鳴水流,已經(jīng)沒有什么其他聲音。
心中暗念著“居山之仙,歲月不老,積弱冰雪,綽若處子,食風飲露,乘風御氣。天人壽萬載,觀天地滄海桑田,看人間悲歡離合?!?p> 短短一句詩句已經(jīng)徹底映入心中,玄明知道,自己道就在其中。
既然有望霞在身邊,雖然不知道她為何點播自己,但玄明也不愿意深究,乘著這位仙子在旁,也無所畏懼,邁開雙腿,體會天地。
只見田野阡陌縱橫,如今的夜里還是有野獸的,也未見的人蹤,但玄明依舊感受到江邊人間的諸般離苦,玄明整個心神仿若江水,逐漸不驚不喜,化天人視芻狗。
作為神洲兩大祖脈源流,長江很長,從高原而下,衍生出無數(shù)水系。灌溉著周邊諸國,即是水母養(yǎng)活無數(shù)人等,又是天災,殘害了無數(shù)人等。
閉著雙眼,沿著江邊行走,越走玄明越是平靜,心神逐漸徹底化作江水。不再為養(yǎng)育兩岸的無數(shù)人等開心,也不再為行洪水肆虐之后的哭泣之聲而傷心。不驚不喜,不傷不悲,奔騰而去。
也不知走了多久,逐漸走到一處懸崖邊上,懸崖從岸邊高地突出,懸于江上,長江之水從崖下山間奔流而過,直接沖向下游。
懸崖應是有名的,但如今已經(jīng)入夜,也尋不得人來問。此時的夜空萬里無云,星光點點,在這夜色之下奔流的江水都仿佛靜止嚇人。
月光照耀之下,懸崖之上,一男一女立于崖邊,涯下江水映照出一輪明月。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諧。
玄明的心已經(jīng)徹底靜下,便直接坐在涯邊養(yǎng)氣凝神。望霞見此也未打擾,安靜的站在玄明身后,細細打量玄明周身道韻,等待玄明筑基而出。
此番行走紅塵,玄明內(nèi)心觸動極大,申士隋勉強支撐申氏一族,凡人的朝不保夕,望霞指出的殘酷世間,姬辰不為長生只為姬姓永傳的決絕,最后玄明只能嘆息世事無常,仙凡之別。
不斷的回想幾日世事,心神又體會著江景,內(nèi)心孤寂落寞逐漸相合。
逐漸的玄明已經(jīng)漸漸跳出回憶,以旁觀者的身份,見識著整件申府風云,超凡脫俗,天心漸成,不再為其中的情感所阻,轉(zhuǎn)瞬間就能夠不再關注。
玄明仿若成了長江水靈,不再在乎私人作為玄明的情感,而是跟著江水而動。時而平緩,時而激蕩,隨著江水而起伏內(nèi)心。
長江奔流而過世間無數(shù)年,沒有特地的停留在某處,只是不斷的流過,奔流到海,遵循著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運行的規(guī)律,是世間最基本的道,道法自然。
長江兩岸的民眾汲取江水而活,若不守江土,自然有水災而過,不會因為某人某物而變,只會遵循著天地道理而行,玄明此時正沉靜在其道中。
縷縷江河元氣沖出水面,歸于玄明體內(nèi),洗練玄明自身法力,早就積蓄圓滿的法力,隨著江河元氣的洗練漸漸松動,不斷壓縮,法力已經(jīng)能都繼續(xù)積蓄。
上善若水,玄明的心境也漸漸的向這境界靠攏,松弛之間,動靜分別,陰陽相合方是道境。
心如江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cè)嵯酀且环N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濁是一種奉獻。
處于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它以百態(tài)存于自然界,于自然無所違也。
逝者如斯夫,人生也好,仙道也好皆如這奔流到海的江水。
玄明已是輕靈高遠,翩若驚鴻,化入天地間,頗有仙家飄渺之態(tài)。又有長江江水奔流不息的氣勢,有一種一往無前的勇力之美。輕靈,奔流;靜寂,浩蕩;動,靜相合,逐漸成陰陽之態(tài)。
異樣的矛盾組合匯聚卻給玄明帶來另一種別樣的美感,法力不斷流轉(zhuǎn),四溢出體外,與玄明相合,陰陽流轉(zhuǎn)不斷,互相促進,乘陰陽魚之態(tài)。
望霞已經(jīng)目瞪口呆,不知如何說起,陰陽魚可謂道家至寶,見著玄明筑基之間竟然已經(jīng)道成太極,只能心中暗嘆不已,隨即便細細感悟。
練氣士筑基之時,心神融入天地,此時可謂與道最近,是無數(shù)練氣士一輩子最近道時。更何況,玄明此時道成太極之態(tài),最是受太上一脈的鐘愛。望霞憑借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機緣,此時也能夠細細感悟這陰陽之妙。
隨著陰陽雙魚魚眼生出,周身法力頓時收回。玄明身體一振,雙魚跳出,游弋在玄明周身的天地間,將整個天地當作水池,游弋其中。
玄明的神識化作靈光,沖出天靈與長江江水相合,頭頂靈氣漩渦,神識漸漸有陰神之態(tài)。兩條陰陽魚拍尾騰空,又相合成一張?zhí)珮O圖落在玄明陰神手中。
練氣士吞吐天地靈氣,孕養(yǎng)肉身,再從肉身中提煉法力,此階段就是煉精化氣。
煉精化氣之時也只能使些術法,不得神通。只有陰神而成,才能夠直接納取天地靈氣,便為筑基,能夠練氣化神。
在筑基之時,很多修士能夠借機以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感悟天地,天地之橋貫通,先天靈光開辟泥丸宮,有陰神一處棲身之所,日后泥丸宮化作紫府,陰神化陽,自得長生。
泥丸宮打開,陰神從玄明天靈而入。陰神坐鎮(zhèn)泥丸宮,手持太極圖,乘著天人合一之態(tài)直接擴印天地道理,等待日后細細感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泵夹哪嗤鑼m一道經(jīng)文直接飛入陰神,為玄明講解水之道,水之德。
玄明此時天人交感,來者不拒,不斷感悟著其中水德,半夢半醒之間,玄明仿佛見道人影在自己耳邊耳語,將各種經(jīng)文,揉碎了,放開了講給自己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