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人體不完全使用手冊

第44章 吃飯的層次

人體不完全使用手冊 天下大美 2099 2020-09-12 13:26:49

  吃飯,吃的是什么呢,自然是食物。

  有好研究的人,把吃飯分成了幾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有吃飯的本能需求,但是,沒有吃飯的能力,比如嬰兒,失去活動能力的老人和病人。

  第二個層次,是有吃飯的需求,有吃飯的能力,但是沒有做飯的能力。比如幼兒。

  第三個層次,有吃飯的需求和能力,有做飯的能力,但是沒有尋找、分辨、養(yǎng)殖、處理食物的能力。很多人處于這個水平。

  第四個層次,有吃飯、做飯、處理食物的能力,但是不能創(chuàng)新利用食物。

  其實這個分類什么用都沒有。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科技發(fā)達的現(xiàn)在社會,點外賣、下飯店,自己做飯也是到超市購買半成品??傊?,科技把人們帶入一個方便的時代,也讓人處于身體本能退化的時代。

  這樣的時代,是一個危險的時代。因為便捷的生活使得人們喪失了獨立面對大自然的能力。一旦科技出現(xiàn)問題,整個人類都會無路可退。

  說到吃飯,自然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吃飯的人,一個是被吃的食物。

  作為一個人,一個吃飯的人,自然只關(guān)注作為吃飯的人的感受。像食物是不是新鮮,是不是好吃,是不是對身體有什么好處。

  很少有人會注意被吃的食物的感受。嗯,聽說在某些國家,是很注意食物的感受的。像他們國家飼養(yǎng)的牛啊豬啊,不單是飼料好,飼養(yǎng)環(huán)境好,還要給飼養(yǎng)的動物放音樂,在動物被宰殺之前給它們麻醉來減少痛苦,據(jù)說還可以防止死亡動物分泌一種毒素。

  在蔚藍星另外一些國家,是不注意這些的。他們很享受食材的新鮮,新鮮到要現(xiàn)宰現(xiàn)吃,現(xiàn)炸現(xiàn)吃。

  被他們津津樂道的是生吃猴腦,現(xiàn)片驢肉下鍋。驢就在一邊栓著,活蹦亂跳的,從這樣的驢身上片下來的肉據(jù)說更美味。

  還有生吃海鮮,魚啊、扇貝什么的,據(jù)說營養(yǎng)更豐富,口感更美妙。

  被虐殺動物和不被虐殺動物,他們后來制做的食物,有什么區(qū)別,是不是真的有毒素的差別,好像還沒有定論。

  用同理心來推測,好像是有那么一點道理的。好比,有外星生物以人為食物,被殘忍的制作成食物,和被麻醉后制作成食物,人的內(nèi)心是有一些區(qū)別的。

  當然,不管怎么制做,人都會恨外星生物的。

  說到這里,植物就沒有感覺嗎?蔚藍星也有這方面的研究。據(jù)說,植物也有和人類似的感覺器官。

  這么一看,人還能吃什么呢?好像也不能這么辦。人不吃飯也活不下去吧。人也有生存的權(quán)力吧。

  更深一點想想,蔚藍星上不就是這樣嗎?人,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等,構(gòu)成了一個生存的閉環(huán)。

  人是吃動物,動物是吃植物,植物利用微生物,但是,反過來,人,動物,植物總是要死亡的,死亡之后的尸體,不也是微生物的食物嗎?

  蔚藍星就是這么一個世界。說善良,說平等,都是在某一個水平上的平等,某一個階層上的善良。

  并不是說善良、平等不對,善良、平等當然是好的。但是,在更大的范圍,需要重新定義善良和平等,或者說換個角度看善良和平等。

  薛知路喜歡刨根問底,喜歡多問幾個為什么。

  蔚藍星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是和別的星球一樣嗎?為什么別的星球是沒有人?據(jù)說,蔚藍星所在的小天體組合外面有一個巨大的隔離層,把蔚藍星和外面的星空隔絕開了?甚至,在太空根本就看不到那么多星星?

  蔚藍星是人類的牢籠嗎?人類為什么會被囚禁在里面?怎么樣才能打破牢籠?

  一個一個問題不斷涌現(xiàn),薛知路的頭部溫度明顯升高,逐漸冒出了汗水??磥泶竽X這個處理器還不夠強大,無法給出答案。薛知路只能暫時放下?;氐匠燥堖@個小問題上來。

  吃飯,前面說的是生物學(xué)角度上的,其實,還有社會學(xué)方面的。

  人在社會上生活,就是處于一個個不同的生態(tài)圈。有職場,有商場,有官場,當然,也有真正的戰(zhàn)場。

  社會也是有生態(tài)鏈的,最頂層的,自然是統(tǒng)治階級,下面是一層一層的,上一層決定著下一層的升遷大權(quán),最低層的,就是老百姓了。但是呢,老百姓又決定著最頂層的去留。

  看看,和生物界的生態(tài)鏈一樣吧?都是一個閉環(huán)。

  怎么樣才能從這個閉環(huán)離開呢?

  或者說,為什么要從閉環(huán)離開呢?薛知路暫時還沒有想到答案,也許,將來會想到答案。

  薛知路覺得,自己就是閉環(huán)里面的一環(huán),還是底層的一環(huán)。

  古時候,人們把社會各個階層分成三教九流,三教為什么居上?也許,三教距離閉環(huán)的出口比較近,或者,有閉環(huán)的出口也說不定。

  古時候,人們以為羽化成仙,就是離開這個閉環(huán)了。從某個角度來說,應(yīng)該是吧。

  薛知路又想,人是需要吃飯的,羽化成仙就不需要吃飯了嗎?當然,肯定是不需要吃普通人的飯,那他們吃什么呢?

  薛知路又想起了,食氣者神明不死,這句話,似乎可以解釋。他們似乎是服氣的。這里面,氣,不一定是人們所知道的空氣,氧氣,也許是一種能量。畢竟,人們吃飯最終也是要轉(zhuǎn)化成能量才能被身體利用。

  事實上,古時候的好多詞語,和現(xiàn)代詞語,意義差別還是很大的,就是英文的縮略語,同幾個字母組成的縮略語,代表的含義相差甚遠。

  道德經(jīng)大家都知道,可是,怎么解讀,確實是很難的問題。單單說這個道字,就至少能寫一本書。

  對了,食氣者,應(yīng)該是吃飯的最高階段了吧,在現(xiàn)有所了解的水平上。

  這么看來,生命,還是需要吃飯的,或者說是需要補充能量的。也許采取的手段、方式不同,總歸是會代謝的。

  吃飯是生物的本能。

  因為吃飯,人們也失去了很多快樂的機會。比如,早晨風(fēng)景正好,可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食物,不得不去工作。

  科技什么時候發(fā)達到,可以直接給人補充能量,而不需要吃飯的程度,人們的生活也許會更美好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