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思君
李嶠,這一走,就是七年,杳無音訊。
所有人,都認定他不會再回來了。
所有人,除了方灼華。
李嶠走的那一年,方灼華20歲。
記者團走了不久,就傳回了他們?nèi)珕T犧牲的消息,據(jù)說是在東北遇到了日本兵。
這一消息傳回濟城,猶如晴天霹靂。
李家的人還是不甘心,多方打聽李嶠的下落。
方灼華的二哥,在南邊國民政府的特勤處供職,他也幫著方灼華聯(lián)絡(luò)東北那邊、四處探尋李嶠的下落。
但是,連月的奔勞和疲憊,換回的卻只是徒勞,和對這殘忍事實的再次確認。
李嶠他娘起初受不住這種打擊,病倒了。
后來,她也慢慢在悲傷和絕望中,接受了這一現(xiàn)實。
剛聽說李嶠出事的消息時,方灼華哭暈了。
后來,她就不哭了。她擦干了眼淚,強迫自己打起精神,去李家?guī)椭疹櫪顛铩?p> 再后來,等李嶠他娘身體好多了,她又去找了份差事,在濟城國立小學(xué)教書。
她一直沒有嫁人。
一開始,先是方老太爺著急,孫女的年齡實在不小了,再不嫁人就晚了。
再后來,一貫心大的方太太,也開始勸閨女,不要太苦了自己,還是接受現(xiàn)實吧。
最后,連李嶠他娘也來勸她,她早就認定了她,覺得她早晚會成為自己的兒媳婦,可是現(xiàn)在嶠兒回不來了(李嶠他娘又開始掉眼淚),不要再等了。
不管誰來勸她,方灼華只是默默聽著,低下頭,不說話。
就這樣,七年過去了。
方灼華也從當(dāng)年一個家里愁嫁的大齡姑娘,熬成了一個老姑娘。
但她一直在等他。
她不再跟周圍的人說自己的這個想法。
她只在心里,對自己說。
他會回來的。
////////////////
如今的濟城也不復(fù)再是當(dāng)年的濟城。
現(xiàn)在的濟城是日本人的天下。
李嶠的哥哥,李岱,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濟城警局的局長,但現(xiàn)在卻是在為日本人做事了。
方灼華供職的國立小學(xué),自然也被日本人接管,日本人不惜一切代價地,對日管區(qū)的中國老百姓進行著愚民教育。方灼華甚至有日本籍的同事,由日本人來教育中國的孩子。
淪陷的國土上,中國人就這樣過著可恥卑微的亡國生活。
////////////////
時值初冬,孩子們放學(xué)的時候,紅日已西沉。等方灼華收拾好東西從學(xué)校出來的時候,外面已經(jīng)天黑了。
學(xué)校外面的大街上,依稀有些過往行人和洋車夫經(jīng)過,路燈已經(jīng)點上,昏黃的燈光,寂寞地襯托著冬日街道上的寥落。
“灼華!”
方灼華剛出校門口,一個人就從后邊追上來。
方灼華在心里嘆了一口氣。
“咱們一起走吧。”來人已經(jīng)追上來了。他穿著厚厚的花呢格子大衣,圍著一條純色羊毛圍巾,秀氣的鼻子上架著一副金框眼鏡,更襯得他文質(zhì)彬彬。黑色的齊額短發(fā),一雙黑亮的眼睛,透著單純的善意。
這個人是她在學(xué)校的同事,山崎賢人。
濟城淪陷以前,山崎就已經(jīng)和方灼華在一起共事了。他在濟城國立小學(xué)教自然科學(xué)。沒想到,后來連濟城也淪陷了。學(xué)校自然成為了日本人的學(xué)校。有日本教員,更不足為奇。
方灼華和山崎肩并肩默默地走著。
她已經(jīng)認識山崎五年了。
雖然濟城淪陷以后,濟城的人都對日本人深惡痛絕。
但這并沒有改變她對山崎的看法。
山崎教課很認真,也很熱愛孩子們,對同事也很友善。
他是一個單純而善良的人。
如果真得有人要對他挑什么過錯,那就是,他是一個日本人。
但這并不是他能選擇的。方灼華有時候會想。
所以,方灼華最近躲著她這位一起共事的朋友,并不是因為他的身份。
而是因為他的一些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