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高中念了大學的人,肯定不會和清溪老家的人一樣,那么早就結婚的。
那些讀完書,畢了業(yè)后留在大城市里工作的孩子,要賺錢幫補家里。幫補父母,扶持兄弟姐妹,天經(jīng)地義,那些可都是血緣至親呢。本來,家庭供他們讀書出去了,命運改變了,他們自當是該回報的。
難道,只顧自己吃香喝辣,睡高樓,拿高薪,對原生家庭不管不顧?如果那么自私自利,才真的是喪良心,才真的會被天打雷劈呢。
甚至,親戚、朋友、同學,或者哪怕是鄰居,有需要去投奔一下,人家那真正有能力的,還會盡可能幫襯呢。
鄉(xiāng)下的老人們,都是這么看待大學生的。
顧陳年的父母,也一樣這么認為。
在顧家,顧陳年的爸媽截止到目前,從來都只是叮囑孩子們不要早戀,倒沒有真的考慮過,或者慎重談過孩子們將來結婚事項之類的。
他們也認為,那都是將來很久之后的事情。在他們的認知里,自己目前還正當壯年,他們的孩子還小,最小的那個才要上高中呢。
只是在餐桌教育的時候,顧父講道理的時候,提到過門當戶對之類的,但那也只是為了講某些道理。剛好講到了關于婚姻的,就順口就說到了,而已。并非是覺得自家的孩子們很快會面臨婚姻。
因為,在顧家,從顧陳年父母到她和妹妹弟弟們,都很清楚一件事,當前及未來好幾年,顧家的主要大事,當務之急,是幾個孩子都完成學業(yè)。
這才是首當其沖,最重要的事,再無其他了。甚至,完全沒有人,想過有什么其他。
顧陳年知道,自己的未來規(guī)劃應該是,先順利畢業(yè),然后找一份工作、賺錢,然后幫父母親一起,再繼續(xù)供阿月阿彥和阿沫讀完書,然后,再考慮自己的其他事情。
顧陳年從父親和母親平時的談話中,以及電話中,也可以判定出來,父母親對自己的未來,也是這么規(guī)劃和期待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是顧父最常對孩子們說的話。
羊吃草,擠出來的是羊奶,牛吃草,擠出來的是牛奶,父母親吃糠咽菜,生出了力氣和血汗,供養(yǎng)了子女們的求學之路。
顧父一遍一遍反反復復地把這些話當本書念。阿月他們已經(jīng)是埋頭吃飯,沉默無聲,不答話的程度了。顧陳年偶爾配合一下,捧捧場。
最能聽得懂這些話的人,也最能記得住這些話的人,最后去貫徹和執(zhí)行這些話的人,顧陳年知道,大概也只有自己了。妹妹弟弟們還小,她卻責無旁貸。
因為,父親說了:“陳年,你是家中的老大,是幾個孩子中最大的,而老大總是要吃些虧的。你必須帶個好頭,后面才能有樣學樣,一個跟一個。你這么多年,一直是父母親的好幫手,以后,你還是要繼續(xù)領起來的。”
所以,結婚的事,顧陳年真的沒有想過。
她其實有估算過,畢業(yè)時,阿月阿彥和阿沫他們大概分別是讀到了哪個年級,大概什么時候能畢業(yè),他們讀書大概又需要花多少錢,自己大概要怎么辦。
按照父親的心氣和勁頭,只要有一個讀不出來,都是不行的,他都不能接受。他說了,有一個孩子掉隊,他心里都不舒坦。他的孩子,都得讀書到城市里,他才算滿意。
先進帶動后進,確保齊頭并進。
所以,顧陳年知道,自己短時間內(nèi)都不會有自由身,特別是經(jīng)濟上。自己除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外,大概在畢業(yè)后幾年都不太可能結余到什么錢。畢竟,實實在在的開銷花費擺在那里,可以算的出來。
而且,父親還規(guī)劃了,等到幾個孩子都畢業(yè)后,一起出錢,把老家好好修繕一新。宅基地那么大,足夠蓋上兩棟二層樓房,還能整很多配套小房子,再搞上一個花園,一處菜園,就齊活了。
到時候,他和母親的晚年有個安樂窩,孩子們逢年過節(jié)回家來也招得開,顧家也可以在清溪好好地揚眉吐氣了。
到時候,還不是前前后后,清溪莊上無論是誰,提起老顧家,人人都要豎起大拇指稱贊?
父親說:“你們看,村東頭那個破落戶李四柱家,他兒子復讀三年才考上了公安,現(xiàn)在在縣城里上班。以前人人都看不上他家,說他們家窮,說李四柱窩囊廢。可現(xiàn)在呢?人人都當著他們的面各種迎合各種拍馬屁。所以,讀書,就是能改變命運!”
幾十年來,父親想要做的事,想盡一切辦法他都是一定要實現(xiàn)的。他的堅持,他的執(zhí)拗,除了母親,顧陳年和妹妹阿月也都是深有感觸的。
小的時候,就因為父親的固執(zhí),家里常年不得安寧。久而久之,就幾乎沒人再試圖糾正他了。因為,反正也說不通,白費力氣。
可是,造兩棟二層樓房,圍一圈院子小房子,還要搞上花園,估計也需要花不少錢吧。
所以,怎么可能結婚呢?拿什么結婚?未來的好些年,已經(jīng)被預支了。自己一無所有,兩手空空地和阿曜在一起嗎?
顧陳年做不出來那樣的事情。
很多時候,顧陳年不愿意多想,什么都不想去想。
只要想到父親、母親,想到家里,想到未來,顧陳年都會覺得壓抑和疲憊。她知道父母親多年來都很辛苦,日子過得很是不易,那些話語,那些身影,都已經(jīng)牢牢地刻印在了她的骨頭里。但這一切,想改變卻又不是那么容易。
至少,目前,一天又一天地重復著,也未見有什么起色。
道阻且艱,慢慢來吧。
有時候,顧陳年覺得,不如索性什么都不想,走一步算一步吧。
不是都說車到山前必有路嗎,不都說到哪座山砍哪兒的柴嗎?隨便吧,順其自然。熬吧,熬過了兄弟姐妹們都讀完書出來,就好了。等到父母的居住和生活都有所改善,就好了。
將來,總會好的,顧陳年想。只要自己一直夠努力。
畢竟,還年輕。